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席评论丨解读新三板创新层大调整

第一财经 2017-06-01 16:07:11

责编:李燕华

5月30日,全国股转系统正式发布2017年创新层挂牌公司名单,1393家公司入选创新层,结合初步筛选名单公布后的异议处理情况,正式名单较初筛名单多了64家公司。这也意味着新三板创新层调整名单正式落地。
首席评论丨解读新三板创新层大调整

本期看点:

新三板创新层大换血

最新名单该如何解读?

创新层公司业绩发生哪些变化?

如何优化制度安排激活新三板人气?

首席评论为您解读

嘉宾简介:

谭汉豪——中金新三板做市业务部负责人

现任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新三板做市业务部负责人,全权负责中金公司新三板做市业务,牵头组织神州优车、孩子王、君实生物,新东方网等多个新三板明星项目的做市工作,获读懂新三板“2016年新三板十大做市人物”。曾任中金公司资本市场部执行总经理,参与完成了中金公司多个境内外的里程碑式项目,经手的股权项目融资额超过一万亿元,市场覆盖境内、香港、新加坡、美国和法兰克福,产品包括IPO、定增、配股、可转债、优先股、新三板、大宗交易、私募融资等,主要项目包括工商银行IPO、中石油IPO、中国人寿IPO、中国南车IPO、暴风科技IPO、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配股、蚂蚁金服私募、阿里巴巴美国IPO等。

张剑斌——红土创新基金新三板负责人

红土创新基金新三板投资部总监,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CPA,曾任职国家电力公司自动化工程师、湖南利德集团资产运营部经理、湖南利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7年加入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历任基金管理部基金经理、湖南分公司副总经理,2014年任红土创新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总监,2015年任新三板投资负责人。

新闻背景

5月30日,全国股转系统正式发布2017年创新层挂牌公司名单,1393家公司入选创新层,结合初步筛选名单公布后的异议处理情况,正式名单较初筛名单多了64家公司。这也意味着新三板创新层调整名单正式落地。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变动幅度很大,原本就位于创新层的“老成员”有619家,新调入779家,而326家公司从创新层中被调出。也就是说,近4成第一批成员无法维持创新层资格。整体来看,寻求IPO而摘牌、业绩大幅下滑、不能满足共同标准以及无法如期发布年报,成为这些公司降级的主要原因。根据分层规则,股转将于每年5月最后一个交易周的首个转让日调整挂牌公司层级,进入创新层的企业需要满足三套独立标准之一。标准一侧重盈利性,标准二侧重成长性,标准三关注非财务指标,要求有6家以上做市商,市值不低于6亿元等。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首席评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发布了2017创新层的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名单,相比于过去老的创新层来看,有619家保级成功,326家被清退出去,另外还有770家新加入进来的创新层企业,并且从今天开始股转系统对于企业所在的层级进行调整,可以说新三板这个市场分级已经正式有了一年,那么新的创新层的企业名单对于市场有什么意义?

主持人:看到说一年之后,其实从创新层本身家数来说是一个扩容,但是看到符合三个标准的增长情况各不相同,而且变化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有33%的企业基本上被清洗出去,有一家主动放弃,怎么来看这么大的变化?

谭汉豪: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调出去的300多家大概有一半的是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共同条件,也就是在过去60个交易日有一半时间有交易,以及有50个合格投资人的人数,这个占到了调出去一半的原因,这个也反应了现在市场主要矛盾就是市场的交投不够活跃,参与者依然不够,剔掉这一半的原因还有因为董秘考试没过,真正因为财务指标可能只有100多家,占比也只有10%左右,10%多一点,这也是相对正常的水平。

主持人:您怎么看?

张剑斌:我非常赞同谭汉豪的观点,这里面维持标准的话,其实的的确确可能牵扯到核心的就是流动性的问题,因为目前IPO的审批速度加快以后,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满足创新层的企业,可能他从IPO已经由做市转让转为协议转让以后,对流动性这块影响比较大,可能在这个中间也是很大一块。

主持人:另外看到去年第一次公布创新层是953家,大概占到当时整个挂牌家数的12.4%,但是现在虽然扩容了,但是相比于整个现在挂牌的11000多家总数来看的话,占比是11.85%,也就是说创新层占到总家数的比例是缩小了,这能说明什么?

谭汉豪:这点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因为首次进入创新层也有一条共同标准,你在过去的4月30号以前完成一次一千万的融资,或者过去60个交易日有一半时间有成交,但是我们观察到是这样的,现在一万家里面有5000家是2016年挂牌的,有一大部分是下半年挂牌的,对于下半年挂牌的公司到现在4月30之前他们很有可能没有来得及完成一次一千万的融资,或者因为他的协议来不及转做市,因此没法实现60个交易日有一半时间有成交,所以这对部分新增的可能有3000家公司来讲,因为挂牌时间的问题靠后一点,短期没法进入创新层,所以使这个比例略有下降。我们看了总体的比例,12%左右,浮动并不是太大,所以是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挂牌时间的一个分布问题。

主持人:不能完全理解为是整个质量好的公司比例下降,不能做这样的简单理解。另外看到去年和今年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说股转公司在排创新层的时候,去年是先排一批名单,你们报名,今年变成你们报名,他再筛查,为什么有这样的调整?

张剑斌:我觉得这个可能倒不一定是因为股转系统特殊的安排,可能还是他基于什么考虑呢?就是觉得因为现在挂牌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可能现在做一个主动提出来,这个工作量可能更小一点。刚才谭汉豪说的那个,新的创新层比例里面,按照三个标准,其实我们看得到标准二的数量占的比例是越来越高,成长性是越来越高,标准一原来是侧重于财务指标的,那么财务指标之所以下降,很大的原因可能也有一些IPO相关,有部分企业可能直接就是满足IPO条件的可能直接冲IPO去了,不选择到三板挂牌了,这是一个原因。

第三个,本身这个标准商,原来有一个6个亿市值的规定,那么进入新三板,跟去年同期相比的话,三板跌的幅度不小,看出6个亿标准的企业可能比例不小,所以我们最终统计出来的结果看得到,可能成长性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总的比例在下降,但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看得到,正因为新三板是创新创业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那么高成长是它的最大优势,反过来说明创新层比去年更优质。

主持人:说到标准3的过程中,强调六亿市值维持不容易,这跟整个市场大环境是密切相关,但是比如看到标准3过程当中还有比如合格投资者不足50人,成交天数不足50%或者董秘没有通过考试等等,这个也是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谭汉豪:刚才提到了,这个核心还是反应了这个市场的最主要的矛盾,还是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因为股转的领导之前也讲过,现在整个三板的开户数30万,合资格的不到20万,有一些是老股东,然后日活的不到一万,如果你分到一万的公司,每家也就20、30个人,每家日活的不到1个人,这跟50人的标准还是比较高的,这点也反应了三板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流动性不足以及市场参与度不够的问题,这点我们也是非常希望能够上升到监管机构这个方面,能够多出一些利好的政策,让更多的好公司愿意在这个市场上待下去。

主持人:另外我们看到比如说我们具体落实到这些创新层企业当中来看三个标准,比方说今年的创新层的企业,无论是在资产规模,在ROE还是净利润增速方面,虽然各项指标都有所提高,但是这个相比2016年这些指标还是有所下降,怎么看待这样的一个变化?

张剑斌:我觉得这个里面可能有一个统计,因为就前面讲的,因为IPO速度加快,满足标准1的,财务指标普遍比较好的企业,可能选择直接冲IPO的数量越来越多,可能冲三板的数量越来越少。

主持人:这种情况之下,优质的企业愿意冲这一波去IPO的,留下来的怎么理解呢?比方说相比于创业板,或者相比于新三板的创新层企业,从这些质量来看这些公司质地并不差。

谭汉豪:没错,我们也做过统计,我们认为从创新层来看的话,第一从各项业务指标来看,成长能力,如果创业板剔除外延式并购成长的话,可能内生增长创新层甚至好于创业板公司的,因为他本身因为规模比较小,质量比较高。

另一方面,就是说从估值的角度来讲,比中小创业板都有比较大估值的优势,所以从这点来讲相对于股权投资来讲,我们认为创新层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值得发掘的金矿。但是这里面需要精挑细选,不是说有个指数投进去,就可以涨,可能还是要精挑细选,选到真正优质的好成长的故,这是值得挖掘到的金矿。

主持人:这是你认为新三板创新层里面有非常好的珍珠可以去选择,但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它是非常务实的,就是要能否融到资,能否助力企业发展,同样质地好的公司可能在创新层和在创业板估值和融资能力是有显著不同的,所以如何看待这样的创新层和创业板之间的区别?

张剑斌:我们觉得是这样,只要是好的企业,价格合理一定会融得到资金,无论是在新三板还是中小板、创业板,比如说我们也做过一个统计,去年新三板这个市场这么低迷的情况下,整个新三板2016年全年融资1400亿,创业板整个A股去年融资也就是1500、1600亿左右,IPO融资这一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讲融资功能基本上新三板是具备的,肯定是具备的,而且从我们感觉上来看,新三板上的融资,由于它的灵活性、审批速度各方面来讲的话,应该讲比中小板和创业板、主板来的更为便捷,前提关键在哪里?企业一定要优质,然后价格要合理。我们认为新三板没有挂牌本身门槛限制,这个市场未来的挂牌公司数量越来越多,相对来讲一定会形成两极分化,好的公司占的比例虽然说不高,但是好的公司一定从绝对数上来讲不少,但是相对比例可能会越来越往下降,因为毕竟往上升是没有空间的,挂牌公司数量是没有空间的,分母是没有空间的。

主持人:说到整个新三板市场正式分层落地执行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企业之间的质量已经有所分层,他们的融资效益和发展速度是否也已经有所分层。

主持人:关于新三板这个市场,比如说制度、交易制度包括政策的红利等等,其实这不是新的话题,从去年刚刚分层出来的时候,当时整个新三板这个市场或者圈子内一下非常的热烈,觉得进入创新层如何如何,但是今年这个新的名单出来以后,看到更多的就是老板在朋友圈转转,今年我们是新当中还在创新层之类,没了,为什么今年的反应如此平淡?

谭汉豪:我们也做了一个观察,创新层应该来讲对辨别出好的公司来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市场上占了50%的成交量都来自于占比到10%的创新层公司,所以这个资源还是往这个好公司集中的,这点跟我们观察到的美国、香港也差不多,像美国前期大市值公司差不多占了整个市场市值的一半,香港腾讯的流动性跟市值也非常好。

但是另一方面,创新层的配套措施目前迟迟没有出来,大家进了创新层之后,很多创始人反应,我承担了很多义务,比如从明年开始我会计准则需要跟创新公司接轨,我信息披露的要求各方面的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到这个与义务相匹配的权力在哪里,配套性有没有利好政策,比如说在发行政策上会不会有绿色通道,审核方面,在交易制度上能不能推出几何竞价,门槛能不能降低之类的,现在的配套措施没有出来,使得这一年多来心态发生了变化,去年刚入场的时候对利好政策有比较大的预期,但是可能到现在发现这个政策其实没有落地,所以大家不免心中会有一些失落。

但是呢,普遍来讲的话,都觉得这个市场还是好的,还是有预期的利好。

主持人:不否认,目前来看创新层中的企业,从标准来看企业质量包括成长性都是非常优质的,但是你对我的要求没有降低,甚至配套的政策没有,差异化的政策红利没有,这个时候怎么办?

张剑斌:作为企业来讲,就是说肯定是有一个趋利避害的选择,就像谭汉豪讲的,你如果后续的政策不出台的话,对于创新层的企业来讲我只有义务没有权力,那肯定企业从它的现实角度考虑的话,可能进与不进就没有什么不同。

主持人:这也是企业大量冲这波IPO的原因所在。

张剑斌:对,这是很关键的原因。

主持人:您怎么看?

谭汉豪:任何一个资本市场也是跨市场,企业自我选择,包括他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板块,这是很自然的选择,如果站在三板自我繁荣的角度,我觉得任何一个市场要繁荣的发展,一定要让好的公司留下来,就像刘主席说的,要发挥苗圃作用,要发挥土壤作用,让好的公司在三板绽放,所以我从我们的角度还是非常建议能够进一步细化分层后的配套性措施,尽快出台,让好的公司愿意待在三板,或者说在他与A股IPO比较的时候,能多一些考虑,多一些权衡,这样的话使得有部分好的公司能够留在三板绽放,这样使得新三板市场绽放出更大的活力。

主持人:让好的市场留住好的企业,使得这个过程中成为好的苗圃,这个过程当中涉及到整个三板市场当中未来的配套政策还有哪些值得期待?我们稍候回来。

欢迎回来,首席评论继续讨论。提到说值得期待的部分,或者说可预见的部分,目前有什么呢?

张剑斌:我们觉得从投资者角度考虑的话,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一个新三板市场定位的问题,如果是预备板,最核心有一点,三类股东问题,尽快明确。如果我本身也是可以作为一个第三个交易场所,有可能流动性这些我们一定要做适当的考虑,否则的话现在就是前面谭汉豪讲的,好的企业当他满足不了中小板、创业板、主板条件的时候,他只能选择在三板,但是当他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了好公司,满足中小创业条件的时候,一定会做一个很明确的选择,去冲IPO。

主持人:您说的这个是一个过程,实现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看到有不少的企业看到从做市转协议去冲IPO,目前400家企业这么做,但实际上通过券商内审的不过10%20%这样的比例,也是小概率事件,这个过程当中,不少的中小券商甚至做裁撤新三板部门这样的动作,您如何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谭汉豪:刚才您讲的非常对,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我觉得新三板本身还年轻,三年,其实你看1994年的A股是什么样的,首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这个问题。

第二个我有一个感觉,凡事能追踪的问题不是不好,当所有人追踪一个策略一个方向的时候,这个时候再去赶集可能反而是落到一个下风,我觉得还是要以长期来看这个问题,我非常同意刚才张剑斌说的,最核心的是要明确三板的定位,你如果是个预备板,那就是把IPO的这些相关面临的障碍,三类股东解决,如果发展成独立的市场,那么一定要培育本身这个市场的活力所在,包括发审制度的改革,门槛的降低,交易制度的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我还是那句话,风物长宜放眼量,新三板是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我相信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好,政策一定会为什么丰富。

主持人:风物长宜放眼量,这种情况之下,也就是说政策的红利还可期,可以这么理解吗?

张剑斌:可以这么理解,其实我们经常说的有句话,叫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就像我之前前面讲的有一点,这个市场里面本身企业是两极分化的,作为这个市场里面的投资者,包括券商的中介,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也是两极分化的,你讲的可能有一些券商有猜测,有一部分的投行的人员,但是据我们了解,可能也有一些优势比较明显的,或者说投行能力比较强的,或者类似于我们这种对企业判断比较强的投资者机构,我们是要增加我们力量来投三板的。

这个里面真正考验的是什么呢?就是三板里面只要是真正优质的企业和优质的机构,在这个市场里面我们觉得一定是有发展机会的。

主持人:我请教一个问题,现在IPO加速了,会不会IPO的虹吸效应,当新三板没有政策利好落地的时候会对它产生极大的冲击。

谭汉豪:这个情况已经出现了,已经有很多的好公司,包括从投行的角度竞争这些好的公司转板IPO,这个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了,并不是一个判断,已经开始发生了。

主持人:从现在这个市场来讲的话,应该如何更好吸引优质企业,留住优质企业呢?

张剑斌:我补充一点,这次看到新的创新层里面,标准2里面高成长企业大幅度增加,就是说明很好的现象,如果明确了新三板是一个培育板的话,你处在成长早期的企业对于新三板来讲是很好的优质资源,OK,没关系,前面有一部分可能传统的企业IPO去了,但是新的韭菜长出来了,所以从这种意义来讲只要你明确这个市场是培育板的话,我们相信这个里面一样会有新的成长性好的企业。

谭汉豪:我补充一点,我觉得三板如果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还要体现自己的差异化政策优势,比如现在A股IPO毕竟还是有三五千万利润的,有几类公司,TMT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的公司,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已经非常常见了,这类公司应该来讲在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环境下还是非常适合在新三板发展融资的,新三板为这类公司提供了平台,包括现在有些公司现在只是一千万左右的利润,还没有到IPO的标准,通过三板的挂牌融资发展到了三四千万,这个时候再根据当时的情况看选择在三板,还是选择IPO,可能也比较合适。我觉得核心就是刚才张剑斌说的要明确三板的定位,以及发挥三板的差异性的政策利好和优势。

主持人:好的,谢谢。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