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市场与政府间的关系:从“忽悠”谈起

第一财经 2017-06-07 20:58:00

作者:安志勇    责编:黄宾

自由市场就像一柄“双刃剑”,它既会带来亚当·斯密说的有效率的市场均衡,也一定会同时带来忽悠。市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两面性,意味着有市场就必然同时需要有政府,政府是对市场的补充。

在理想的市场环境下(即完美竞争、完整市场以及完美信息),每个人都自由地选择、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样通过自由竞争产生的市场均衡是有效率的(即所谓的“帕累托最优”)。这个理论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来的。按他的说法,市场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让个人自由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也同步促进了社会的普遍利益。

很多人据此理论认为市场与政府之间是截然对立的关系。但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是不对的。笔者认为:有市场就必然同时需要有政府,政府是对市场的补充。

如果现实的市场不是一个理想的市场,而是一个有瑕疵的市场(比如存在垄断、存在外部性或存在信息不对称),那么就会导致所谓的“市场失灵”问题,产生的市场均衡也是没有效率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显然需要干预市场,以解决各种“市场失灵”的问题。

即使市场均衡是有效率的,但这个有效率的市场均衡也可能存在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从而并不合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也显然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比如通过税收等手段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以提高社会公平。

在此笔者想特别强调的是:即使市场是一个理想的市场,它也像一枚硬币一样有其天然的两面性,就像一柄“双刃剑”;市场的这种固有的两面性决定了有市场就必然同时需要有政府,政府是对市场的补充。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从“忽悠”谈起。

自从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小品《卖拐》以后,“忽悠”就成了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所谓“忽悠”,就是有人利用被忽悠者认知能力的不足,或者利用被忽悠者的心理弱点,故意给被忽悠者提供误导性的乃至错误的信息或向被忽悠者故意隐瞒一些关键信息,让被忽悠者做出错误的决定。

即使每个国人都已对“忽悠”这个词耳熟能详,即使每个国人都时时处处谨慎行事以防止被忽悠,但时至今日仍有成千上万的国人难逃被忽悠的命运,其中还不乏高智商人士。

“忽悠”现象也不是中国所特有的。美国的阿克洛夫与席勒两位教授(他们分别于2001年和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2015年合作出版的一本书里,就讲述了许多在美国发生的真实的“忽悠”故事。这些故事涉及很多行业,包括广告、零售、医药、烟草、酒精饮料、金融、房地产等。他们在书中还据此提出了关于“忽悠”的均衡理论。

上述关于“忽悠”的故事与理论给了我们至少以下五点启示:

首先,不管是在中国发生的忽悠,还是在美国发生的忽悠,它们都是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发生的,其背后的动机都是忽悠者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第二,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忽悠是不可避免的,是无处不在的。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有其认知或心理弱点。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的这种认知或心理弱点也一定迟早会被某个忽悠者利用。

第三,忽悠导致的市场结果不是我们真实想要的。

第四,自由市场本身不能解决忽悠的问题。忽悠是自由市场固有的问题,因而不可能靠自由市场本身来解决。

最后,要减少、遏制忽悠,就必然需要政府发挥相应的作用。

我们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来综合、总结前述分析。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像一枚硬币一样有其两面性,自由市场也不例外。自由市场就像一柄“双刃剑”,它既会带来亚当·斯密说的有效率的市场均衡,也一定会同时带来忽悠。市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两面性,意味着有市场就必然同时需要有政府,政府是对市场的补充。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教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