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员工持股:国企改革新突破

第一财经APP 2017-06-15 21:36:00

作者:社论    责编:许云峰

期待上海首批员工持股试点,能取得良好成效,推动国企改革向前。

时至今日,有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之称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多项相关政策(即国企改革“1+N”方案)发布已近两年,虽改革一直稳步推进,但进展难言顺利。此时,某一领域取得突破就显得至关重要。

6月14日,上海市国资委发布通知,确定并公布了首批4家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齐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久事智慧体育有限公司、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分别属于上海电气、锦江国际、上海久事、上海金桥,均为上海本地大型国有企业。

实际上,国企员工持股并非首次被提出。早在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管理与其他要素一起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随即引发了国企MBO(管理层收购)浪潮。但由于当时法律、法规不完善,国企MBO中出现了压低国资、贱卖国企的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而广受争议,此后这项改革即被搁置十几年。

与员工持股一样,国企改革近几年整体上未现突破性进展。因多项改革措施没有全面铺开,国企改革“上热下冷”现象较为明显。不少企业一在等文件的实施细则出台,二在等主管单位——国资委部署,以对号入座。而且,因改革有很多开拓性工作要做,不少国企领导存在“求稳怕错”的心理,不敢先行先试。

员工持股作为国企改革的一个突破点,自去年8月下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后,细则与试点协同推进。国务院国资委亦提出,要成熟一户开展一户,并在2018年年底进行阶段性总结,视情况适时扩大试点。

推出国企员工持股,旨在推动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以此激发国企内在活力。一直以来,国企最为致命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这导致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健全、公司治理水平颇为低下。因此,通过员工持股,有利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其股权及治理结构。

从员工利益方面讲,除了工资、奖金外,更需要的是长期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一起,员工信心的源泉是未来剩余索取权,也就是拥有本企业的股权。在竞争激烈的国企,人力资本效率的重要性不低于原始出资权,但社会和国资管理部门对国企员工的要求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与尊重。国企管理中往往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国有资产管理往往只关注实物形态的保全和增值,但不关注资本形态的变化,忽视了企业员工对增量部分的利益要求,国企员工的积极性也就失去了着力点。

当然,深化国企改革,员工持股只是一个方面,其中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各自职能也十分重要。现代企业制度中,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来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但现实是,由于国企决策者的选拔和任命多由政府组织部门决定,并按级别实行分类管理,一些企业决策者已经行政化和官员化,考虑问题的着眼点时常与市场规律有所脱节。因此,在国有企业,政府要从经营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为监管者,在国有企业中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董事会的作用,按一般经济法则和市场规律运作。

如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国企改革亟需取得突破,期待此番上海首批员工持股试点,能取得良好成效,推动国企改革向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