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注类贷款攀升 强监管催生不良资产市场新行情

第一财经APP 2017-06-18 13:43:00

作者:徐燕燕    责编:林洁琛

德勤预计,2017年及未来银行对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将更加严格,部分关注类贷款可能要降级为不良类贷款,不良贷款余额仍将持续增长或者快速增长,不良资产市场供应将持续增多,不良资产市场将迎来新的一波行情。

德勤日前发布《2016年上市银行年报业绩回顾与展望》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的不良贷款仍将增加,2017年不良资产市场面对监管加强所带来的挑战的同时,也将迎来广阔的机遇。

4月10日银监会会发文要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维护资产质量总体稳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到摸清风险底数、严控增量风险、处置存量风险、提升风险缓释能力。德勤预计,2017年及未来银行对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将更加严格,部分关注类贷款可能要降级为不良类贷款,不良贷款余额仍将持续增长或者快速增长,不良资产市场供应将持续增多,不良资产市场将迎来新的一波行情。

强监管下不良资产将持续增长

《报告》显示,2016年,除城市商业银行外,上市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速均趋缓,资产质量好于预期,但不良贷款率仍攀升,城市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下降速度最快,资产质量难言见底。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大型商业银行有效利用多元化的不良处置手段,其不良贷款率增长幅度较小,仅从2015年的1.66%微增至2016年的1.68%。相比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受到不良资产处置手段的限制,多数未纳入债转股与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范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2016年不良贷款率增幅较大,分别增长了0.21个和0.08个百分点。

德勤中国财务咨询合伙人赵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大宗物资价格的回暖,例如煤炭、钢铁的涨价,尤其是煤炭,在不良方面占的比重较大。而煤炭作为一种资源,成本基本保持不变,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利润空间得以大幅上扬;第二个原因就是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不良贷款的比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增速趋缓。

根据《报告》,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与整体经济形势关联较密切的行业,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仍为不良贷款高发区,同时信贷风险由沿海地区进一步向西部地区扩散。

对于未来不良资产的增长趋势,赵伟对记者表示,还会持续相当一段长的时间。

《报告》选取已经在A股或H股上市的银行中具有代表性的10家银行,其中包括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商业银行,招商、民生、平安、浦发、光大5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总额2016年末为21273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2512亿元,增幅约13.39%。关注类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也不断攀升,加权平均关注贷款率从2015年末的3.47%上升至2016年末的3.52%,增加0.05个百分点。作为不良贷款的前瞻性指标,关注贷款率的上升,可能意味着一段时间内银行不良贷款仍将增加。

赵伟表示,随着近期银监会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同时,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央行严控流动性闸门,货币政策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会松动,这种效应会一定程度上传导至实体经济,对实业的资金链也会有影响,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

不过,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监管会造成不良”。赵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监管趋严,长期看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随着监管的加强,一些隐藏的不良会暴露出来。“这好比人去医院体检发现身体存在问题,而并不是因为体检而引发身体的问题。”他称。

德勤中国银行与证券业主管合伙人施仲辉补充表示,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归根到底是与宏观经济直接相关,若经济无好转,则不良也不会减少。

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不良资产规模的持续增长也催生了不良资产处置这一市场的繁荣,其中不良资产证券化成为未来一个值得期待的市场。

《报告》对前述10家上市商业银行2016年不良资产处置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现阶段贷款核销及出售仍是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此外,不良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已经成为两种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在试点银行间启动与推广。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合伙人马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证券化是目前来看逐渐被市场接受和广大投资人认可的轻资产的方式,通过证券化,可以有效把资产出表,它的发展前景会受到市场及发行人的认可。

自去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以来,首批进入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名单的上市银行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2016年共发行14单不良贷款支持证券产品,合计规模人民币156.10亿元,累计处置银行不良贷款本息人民币510.22亿元。

而近期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再次扩大,包括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多个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入围试点,试点总额度预计仍在500亿元以内。日前,民生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布了以信用卡不良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这是自今年4月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扩大以来首单落地的产品。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也在不断创新。

“随着市场认同度的加大,市场对于这一领域的判断将越来越准确,资产证券化将会是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之一,但不一定是一个绝对的替代方式。” 马强指出。不过,他也表示,未来不良资产的定价问题,仍然是不良资产证券化中的一个难题。

“不良资产的定价和正常类基础资产的定价有较大差别,因为正常类信贷资产的投资人收益率在市场上比较公开,现金流回流比较稳定,定价相对比较透明;而不良资产的正常经营回款已经成为问题,至少只能回一部分款,在此情况下,更多要看担保和抵押物的处置,而一旦涉及到资产处置问题,又会涉及到处置价格、时间、各地区不同的法律环境等因素的波动,因此影响不良资产定价的因素比正常类要多。”马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表示,因此在定价过程中,投资方也会一起参与尽调,进行充分的披露,由于引入了投资人的尽调,价格的博弈相对来说会更公允;此外,一些评估机构也会加入其中,因为评估机构对抵押物的处置有更专业的判断,但整体来讲,不良资产的定价仍有较大难度。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合伙人马强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市场主体对于证券化的认同,大家的理念到底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什么工具,如果大家都要求原释权人提供增信担保,那就违背了证券化的一个初衷;第二个问题就是投资人是否能识别某个资产,有没有能力从废品中识别出宝贝,又涉及到投资主体自身的能力问题,包括风险管理的能力;最后是未来的容忍度问题,不良资产、违约市场化,是应该有的,但是如果过度的压抑,一旦出现违约就打压的话,是不利于它的长久发展的。

(第一财经实习生王佳昕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