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业务重心向亚太倾斜 江森自控发力智慧建筑和汽车电池市场

第一财经APP 2017-06-23 20:54:00

作者:王世峰    责编:陈姗姗

过去江森自控主要服务于欧美市场、同时兼顾新兴市场的战略已经过时,中国才是未来的中心。

“有人认为中国市场充满挑战,我们却将其视为机遇,”全球多元化技术和工业领域领导企业江森自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聂伟泉(Trent Nevill)语速很快,在位于上海的亚太总部大楼落成启用的采访中多次表达了中国市场的信心。

“江森自控亚太区总部的成立,意味着我们将业务重心转向新兴市场。” 江森自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穆安礼(Alex Molinaroli)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世界的趋势已经不再是由西向东,而是由东向西。过去江森自控主要服务于欧美市场、同时兼顾新兴市场的战略已经过时,这里才是未来的中心。”

江森自控提供的2016财年数据显示,其全球销售额为310亿美元,而亚太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64亿美元,成为其全球业务的重要拼图。目前,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已经成为江森自控最重要的业务增长市场。

江森自控目前在中国有16间工厂,主要从事电池业务、电力解决方案和楼宇业务等。而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向服务和消费驱动转型之后,江森自控也在调整着自己在华的投资策略。

向亚太和中国市场倾斜,“江森自控将会采取更加聪明和智慧的方式来捕捉中国细分垂直市场未来的机遇。”穆安礼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会在中国智慧建筑和汽车服务板块投放更多的精力。

以智慧医院建设服务为例,聂伟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医院床位建设的需求将会被激发,这个数量是未来美国可能兴建医院床位数量的20倍。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后发现,根据指标要求,到2020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医院达到4.8万个。其中,公立医院3.3万个,社会办医院1.5万个。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500张,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800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1000张。

多位三甲医院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中国医院大楼的智能化水平普遍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这给医院为病患提供更为人性化、体验化的服务设置了隐形的障碍,而随着大量新医院的开工建设,智慧医院无疑成为首选。

这在江森自控智慧建筑科技与解决方案业务全球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副总裁聂可为(Clay Nesler)看来,在给中国未来医疗、建筑、智慧服务方案市场打开巨大空间的同时,对于主打智慧建筑解决方案的江森自控来说,也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因而将会在这方面加大资源倾斜力度。

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智慧医院的建成投放将会给中国的病患、家属和医生带来全新的诊疗体验。

而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中国汽车启停电池的巨大需求量正在刺激江森自控在中国这一板块的资源投放力度。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中国预计将有1500万新车配置启停系统,约占年新车总量的50%。 随着启停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江森自控计划投入7.8亿美元以提高其全球范围内的AGM电池产能。

目前,江森自控位于浙江长兴的工厂已开始生产启停汽车用AGM(吸附式玻璃纤维隔板)电池,其AGM电池扩产项目仍在进行中,产能也将进一步提升。

推动国产化是江森自控扩展其在中国市场汽车电池业务的主要战略,而从市场空间的角度来看,江森自控也将来会把更多的研发资源集中到中国,实现电池业务在中国“从生产到研发”的升级。江森自控能源动力业务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杨时丰表示,中国市场将会在未来3-5年成为启停电池增长最快的市场,过去一年的销量已经翻了一番,因此将会有更多的技术专家在中国从事电池的研发工作。

梳理江森自控在华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以并购为桥梁,迅速获取市场是江森自控在华发展的策略之一,比如,江森自控在并购了全球另一家知名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德尔福的全球蓄电池业务,当然也包括德尔福在亚洲地区的业务之后,江森自控将业务重点放在亚洲地区的中国,利用德尔福中国的生产基地、分销渠道和客户资源在中国推出了百年品牌“瓦尔塔”蓄电池,快速打入了中国市场。而江森自控与国内厂商合资成立的延锋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则成为诞生在中国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内饰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江森自控是世界上第一个恒温器制造厂商,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电池供应商,电池年产量超过1.52亿块,占世界总产量的1/3。该公司去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的第242位。目前主营业务包括建筑设施效益和储能电池,尤其在启停电池(AGM)等拥有较高技术门槛的产品领域,把持着全球主导地位。

“相信随着江森自控向亚太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倾斜,未来江森自控将会在中国借助资本、市场和技术的杠杆为相关领域带来更多的改变。”中金公司一位分析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