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MSCI主席|A股闯关MSCI背后:停牌现象仍是外资的最大担忧

第一财经APP 2017-06-26 18:55:00

作者:周艾琳    责编:吴茜

纳入MSCI只是A股国际化的第一步,任重而道远。
专访MSCI全球主席:如果要提高权重 A股需要满足四大条件

四年长跑,三方努力。在A股纳入MSCI背后,MSCI、证监会、两地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付出了超乎想象的努力。

北京时间6月21日,全球指数供应商MSCI公布,从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至此,A股第四度闯关终于成功。

各界知道的可能只是一个结果,而在A股纳入MSCI背后,三方作出的努力则鲜为人知。MSCI如何征询全球投资者意见、向中国监管层反馈并不断对纳入方案作出调整?中国监管层和交易所又是如何不断适应国际规则,并放开部分与A股挂钩的衍生品的预先审批权?距离正式纳入还有一年,MSCI对A股还有什么进一步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MSCI主席、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尔南德兹(Henry Fernandez)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他在MSCI供职22年之久。在费尔南德兹看来,过去四年是一个不断征询意见、反馈、调整方案的过程,如今对于A股的纳入感到十分高兴,但A股的停牌现象仍然是MSCI和外资最为担忧的问题。“本来应该可以被纳入的大盘股有264只,就是因为有32只股票,不是现在仍在停牌(10只),就是在过去12年长时间停牌(22只),导致最终纳入的股票数量只有222只。而‘32/264’这个停牌比例是新兴市场中最高的,这是一个大问题,会给投资者造成高度不确定性。中国监管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费尔南德兹表示。

此次,费尔南德兹的上海之行十分紧凑,他还在6月26日同上交所等相关方面会面,讨论包括A股纳入MSCI后的发展事宜。可以确定的是,纳入MSCI只是A股国际化的第一步,任重而道远。

A股成功闯关背后的三方努力

俗话说“事不过三”,但A股是经历了整整四次努力,才终于闯入MSCI。第一次闯关早在2013年上半年,证监会就曾与MSCI就A股纳入相关指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探讨。MSCI随后宣布,就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启动全球征询,标志着这一事项迈出重要一步。

经过了三次尝试,直到2016年,A股存在的三方面问题仍使其无缘MSCI。当时MSCI也给出了三大非常具体的尚待解决事项,这也是海外机构最担心的事项。首先,改善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政策、取消20%的每月赎回额度限制。在这个限制下,机构流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其次,改善停复牌制度规范(停牌个股数量过多,严重影响流动性);最后,改善A股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预先审批限制。总体来看,国际投资者关心的是资金来去的自由和使用工具的自由。

一直到2017年,“如果不是沪港通、深港通这一互联互通机制,这次A股也很难纳入MSCI,因为QFII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计划仍存在一些限制。”费尔南德兹告诉记者。

2017年初,MSCI根据各方的意见反馈,提出了新方案,建议只纳入可以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买卖的大盘股,剔除了两地联合上市公司中对应H股已是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的A股以及停牌超过50天的股票。这样就解决了外资对QFII限制和部分停牌问题的担忧。

回忆起过去这四年,费尔南德兹称:“其实几次过程都差不多,MSCI一直做的是,提出一个提案,并听取全球投资机构的反馈,这次我们和来自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超过150个养老金、资产管理公司、券商进行了探讨和意见征询,试图从不同的投资机构那边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和见解。此后,我们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上交所、深交所和证监会,这样他们就能知道全球投资者在投资A股时的考量和需求。”

费尔南德兹也表示,尽管MSCI已经决定吸纳A股,但经过此次征询,仍存在几方面问题。首先,互联互通机制仍存在每日限额,尽管此前从未触及到每日限额,但当真的纳入后,且随着A股占比不断扩大,资金流入量会越来越多,很难确保不触及,这会影响到交易的连贯性。

当前,沪港通和深港通已不设总额限制,但每日额度限制仍存。沪股通和深股通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

“因此,也就如我们所说的,纳入分两步走,增加一些灵活性,以防监管层在纳入日之前仍无法扩容或取消限额。不过,如果在纳入日之前,监管层就可以彻底放松或取消每日限额,那么MSCI就可以一步、永久性纳入A股。中国监管层也知道这一事项的必要性,因此需要一起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费尔南德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也预计,互联互通机制下,A股的纳入应该不会存在问题,纳入的决定不会逆转。“如今离正式纳入还有一年时间,因此尤其是在接近纳入前的几个月,我们就要密切监测资金流入量,尤其是纳入当天。”

这次MSCI从外资机构获得的关键反馈还包括,A股存在的停牌问题仍然构成主要担忧,尽管较之一年前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此外,与A股挂钩的金融衍生品存在的预先审批权也是外资机构的担忧之一。

强调A股应修复停牌问题

其实,在此次专访过程中,费尔南德兹反复对记者强调的是A股的停牌问题,并认为这一问题必须要修复。

“这是外资当前的首要关切之一。首先,大规模停牌会给交易过程产生不确定性,使投资者对A股市场产生一个‘随意’的印象。此外,中国停牌股票的数量高的有点不正常,比其他国家都要高。”他称。

此次之所以MSCI只纳入了222只股票,停牌问题是一个主要原因,费尔南德兹也对此感到遗憾。“本来应该可以被纳入的大盘股是264只,就是因为32只股票,不是现在停牌(10只),就是在过去12个月长时间停牌(22只),加总起来32只,这个停牌数已经下降了,但仍是难以想象的,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曾出现过。”

他也表示:“中国监管层也深知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海外,都是交易所或者证监会要求公司停牌,而中国的停牌很多是公司自发的。这对谁都没好处,对公司来说,停牌导致其无法被纳入MSCI,未来就没有外资的资金流入,且各界对这些公司的印象也会变差;此外,停牌对中国市场的整体形象也没好处;对投资者而言不利,因为这减少了他们可以投资的股票。”

中国A股停牌的高峰是在2015年,2015年7月7日晚间,超过500家上市公司申请停牌(包含继续停牌,此前已有接近800只股停牌),此后一日有超过1200家上市公司股票停牌,两市停牌股票占比超过40%。

不过,在经历了此次“千股停牌”后,停复牌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停牌家数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有了明显下降。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指引》和《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备忘录》对停复牌做了具体规定,停牌制度对总时段的控制得到明确。例如,《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指引》规定对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超过3个月的,规定连续筹划重组的停牌时间不得超过5个月;《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备忘录》要求,筹划各类事项连续停牌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MSCI也建议中国监管方面进一步完善该机制。

预先审批权仍需进一步放宽

除了停牌,费尔南德兹也对第一财经记者强调,另一个关键问题尚待完善——预先审批权。

具体而言,内地交易所对与A股挂钩的金融产品(包括ETF)在海外上市的预先审批权,也是导致此前A股无法被纳入MSCI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投资者有很多方式来投资一个国家的股票,可以是主动管理,也可以是复制一个如MSCI的指数进行被动管理,也可以通过结构性产品或OTC市场的衍生品,例如收益互换(swap)、期权、股指期货等。”费尔南德兹称。

他表示:“如果现在要设计A股的衍生品,我们需要逐个产品地征求交易所的意见,这个不符合国际标准。”

费尔南德兹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的关键性。例如,当投资机构不想要通过沪港通或深港通投资时(往往是两地节假日不重合的时候),投资机构会找券商进行收益互换业务,获取指数的回报。这时,券商就需要通过沪港通来投资,实现这一业务。“因此,衍生品对于投资机构实现风险对冲等功能是十分关键的。”

具体而言,这类业务中的互换交易环节,是指证券公司与符合条件的客户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名义本金和收益率定期交换收益的行为。其中,交易一方周期性地获得基于名义本金的、与约定股票组合、股票指数、股票ETF等权益资产挂钩的浮动回报,另一方周期性地获得基于同等名义本金的固定或浮动利率的回报,或与另一种权益类资产挂钩的回报。

费尔南德兹表示,目前由于A股纳入MSCI比例尚小,因此不存在问题,但未来随着A股比例越来越大,这一审批权需要进一步松绑。”

他也认为,证监会和交易所也都知道取消预先审批权的重要性,但仍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直到认识到这些工具并不会对市场造成不必要的波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