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数读财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什么样的公园才是一个好公园?

新一线城市研究室 2017-07-28 15:30:00

责编:盛倩倩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新一酱想首先问一问大家:你有多久没逛过公园了?还记得上一次去公园时都做了些什么吗?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新一酱想首先问一问大家:你有多久没逛过公园了?还记得上一次去公园时都做了些什么吗?

在新一酱的记忆中,公园是小时候经常去爬山和钓鱼的地方,每年到春秋两季,学校还会组织小朋友们去公园野餐。而如今提到公园,可能很多人又会联想到“老年人”——他们早起锻炼、午间散步、晚饭后跳广场舞,成为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最匹配公园慢节奏的一群人。

公园为城市人提供着更多元的活动空间,无论是在楼宇林立的繁华商圈,还是在社区聚集的居住空间,你都可以试图找到一个或多个公园。

以5月25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排名前30的一线、新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为研究范围,我们在高德地图上抓取了这些城市的公园的POI信息。新一酱想找到这样一批可研究的样本城市——它们的公园发展水平较高,并且在区域分布上有一定特征。

城市公园的绝对数量受城市规模大小的影响,相比之下,城市公园的密度是更能衡量城市人对公园的熟悉度和亲近度的指标。在这点上,华南的城市表现突出。比如,北京在公园的绝对数量上排名第一,但是当这个数字折算成地均密度的时候,排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小”而“公园不少”的深圳成为了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具有相似特征的佛山和东莞。

在公园密度排在前6名的城市中,珠三角城市占据了4席——除了前面提到的3个城市,广州也处于前列。

于是,新一酱决定从中国公园密度最高的地区入手,以这4个珠三角城市为样本,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公园结构的差异,以及公园在城市中的分布情况。

这里提到的“公园”既指景观性公园、综合性公园,也包括了街心绿地等社区公园,从空间上来看,它们在这4个城市的覆盖范围都很广,在城市的各个区域都有分布。

要强调的是,在城市建设相对成熟的区域,例如各城市的主城区,以及佛山的顺德、东莞的长安和虎门等地,公园的分布呈现出了典型的聚集态势。这也印证了一条规律:公园在城市中的布局往往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

在这些区域,“距离”直接决定着人们使用某个公园的频率。家住广州荔湾区的卢艳华是一名护士,她平日空闲时间最常去的公园是荔湾湖公园。对她来说,离家近是她选择这个公园最重要的因素,她家所在的陈家祠片区距荔湾湖公园大约1.3公里,步行15分钟左右便能到达,十分方便。

在广州,像卢艳华这样能“就近”到达公园的人还有很多。根据新一酱的计算,广州约有79%的居住区,在其周边1公里的范围内都有公园覆盖。深圳和佛山的这个数值比广州更高,分别达到了89%和86%。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城市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在合适的步行范围内找到至少一个公园,甚至在某些区域,这个数字是两到三个。比如,深圳的莲花村附近聚集了莲花山公园、深圳中心公园和笔架山公园等三个综合性公园;同样的,在广州小北一带也汇聚了越秀公园、雕塑公园和麓湖等多个公园。对于生活在这些区域的人来说,在公园的选择上空间就更大了。

一般来说,公园附近的居住区越多,它所服务的人群规模也就越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公园能吸引到的访客“基数”。

以1公里为半径,新一酱计算了这些公园所能服务的居住区的个数。从结果来看,广州的越秀公园以覆盖352个居住区的数量排在这4座城市所有公园的首位。

面积达69万平方公里的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山有湖,还存有中山纪念碑和四方炮台等历史景点。它所在的越秀区是广州传统的中心城区,因此周边的居住形态非常成熟。

根据新一酱的统计,这里大约有6成的小区建造于1970到1990年代,其他4成建造于2000年后。可以大致推断出,这里的人群结构是较为多元的。

有趣的是,在居住区覆盖量这个维度,佛山排名第一的凤岭公园并不位于主城区,而是处在偏东南方向的顺德区。面积仅为越秀公园四分之一的它,覆盖的居住区数量也达到了344个,紧随其后的钟楼公园、锦岩公园和中琇公园也同样都处在顺德区内。这体现出顺德在公园建设上的较高的发展程度,同时也侧面显示出该区的居住环境的成熟。

由于地形的关系,东莞的城市发展属于典型的组团式布局——城市内各个区域相对独立,每一个组团内的居住容量相对另三个城市都较小,因此它的公园对居住区的覆盖程度普遍不高,排名前列的公园分散在中心城区、虎门、长安、樟木头等地。

对于公园的使用者来说,周边商业资源的丰富度和便捷度会影响到整趟公园之行的体验。老年人回家前随手买一份油盐酱醋、一家三口逛完公园后就近吃一顿午饭、小情侣逛公园前买一杯热腾腾的奶茶等,这些都是在公园活动的人们最真实的需求。反过来,这些需求能否被充分地满足,也是评判一个公园是否足够“好”的标准之一。

将餐饮店、便利店和咖啡馆这三类门店以及公园的位置数据一起投放到地图上,新一酱统计了公园周边200米的范围内,其所能覆盖到的配套小商业的规模。

从上图可以看到,广州和深圳的公园在这一项上整体优于另外两个城市,这和城市本身就相对成熟的商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这两个城市逛公园,你在周边能找到的小商业门店的数量和品类都会更为丰富。而在另两个城市,相对来说,只有靠近城市中心的公园才能获得更多的便利。

“好”的公园可能突破服务半径的限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吸引人们前来游玩。除了服务居住在周边的人,它也可能会迎来城市里其他区域、或是周边其他城市的访客。

这种吸纳“外来人群”的能力往往与它在城市中所处的区位有关——位于城市商圈或商圈辐射地带的公园,会因为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大规模的人流量而具备更强的吸纳能力。

通过将所有公园投影到带有商业资源分值的栅格地图上,新一酱发现,在深圳,约有15%的公园位于商圈内部,另有近60%的公园位于商圈3公里的辐射半径之内。不夸张地说,深圳确实是一座 “公园中的城市”。而与之相对的,东莞有40%的公园位于城市里没有商业资源覆盖的区域,这些公园即是典型的“郊野型公园”。

在被多商圈辐射的热门公园中,广州的越秀公园,深圳的笔架山公园、莲花山公园以及东莞的人民公园等都是人气公园,它们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成熟地段并拥有丰富的周边资源,深受不少年轻人的推崇。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公园正逐渐成为运动爱好者的选择之一。家住深圳太安的刘马良每到周末都会去周边的公园爬山,家附近的围岭公园和离家半小时公交车车程的笔架山公园都是他常去的地方。作为新深圳人的他对这座城市的评价是,“空气好,山多,特别适合健身。”

为了观察这些公园的实际区域热度,新一酱引用了高德指数的数据,并重点观察了在以上几项评比中排名均靠前的4座公园,即广州的人民公园和越秀公园,以及深圳中心公园和荔枝公园。

相比较而言,深圳这两个公园的人气比广州的同类公园要低了不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也许是因为深圳城市里的公园密度足够高,由此而稀释了每个公园各自的人气。

和通勤峰谷相似,公园在使用时段上也有明显的高点。从早上6点开始活跃,到8点至9点间形成“早高峰”,再到晚间6点到7点形成“晚高峰”。可以推断的是,早锻炼人群与饭后散步、夜跑人群基本构成了逛公园的主力。

有意思的是,在整体人气指数较低的情况下,深圳公园的夜间人气还反超了广州的公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年轻和活跃。

尽管新一酱从多个维度对珠三角4个城市的公园做出了评估,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园作为一类体验性的空间,数据能给出的答案始终有限。

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新一酱也想真诚地建议,如果你有空,不妨多出去走一走,用实际行动去找找身边的“好公园”吧。

题图素材/一个严肃的鸡@FORK

文/车洁舲 视觉/朱颖伦 王方宏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