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自贸区再推20条贸易便利化举措 通关时间要压缩1/3

第一财经APP 2017-08-03 20:35:00

作者:胥会云    责编:李秀中

今年上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8%。增速领先全国特殊区域1个百分点;占上海全市比重提升到27.5%,占全国特殊区域进出口额的比重为21%。

为保持进出口回稳向好态势,上海自贸试验区再推20条贸易便利化举措,并表示进口通关时间要在去年基础上再压缩1/3。

在8月3日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新区贸易便利化措施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示范企业发布会”上,为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上海海关、检验检疫分别发布了10项总计20条支持浦东贸易便利化的新举措。

上海浦东海关党组书记、关长谢国柱表示,海关将持续提升通关效率,“在去年基础上压缩进口通关时间1/3。”

再推20项贸易便利化措施

在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国际贸易从低谷回升的大背景下,上海自贸区的经济数据也出现了增长加快、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8%。增速领先全国特殊区域1个百分点;占上海全市比重提升到27.5%,占全国特殊区域进出口额的比重为21%。

放大到整个浦东新区,也是同样的趋势:上半年浦东外贸形势继续回稳向好,全区进出口总额9431.2亿元、同比增长20%,占上海全市的比重达60.7%。

不过,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国新办7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外贸发展仍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保持进出口回稳向好势头任务艰巨。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全球贸易增速今年有望扩张至2.4%,但由于近期经济和政策走向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贸易增幅将在1.8%~3.6%之间波动。到2018年,贸易增幅有望达到2.1%~4%。

为促进贸易的进一步回暖和稳增长,中国显然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包括继续加大力度培育外贸新业态,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步伐,也包括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贸易便利化是推动贸易增长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

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在今年2月正式生效,其中提出了包括贸易法规透明度、进出口规费和手续、货物的放行与清关等领域的40项贸易便利化措施。根据WTO秘书处的测算,《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实施,将使全球贸易成本平均降低14.3%,为全球带来一万亿美元的出口增长。

除了提高通关效率,浦东海关还将推出一系列功能叠加创新制度,比如扩大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的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自主申报、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模式试点范围。深入推进生物医药跨境研发便利,探索适应跨境研发设计的海关特殊监管模式。完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流程,探索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的境内外检测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等。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成员、浦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邹兴伟则表示,在助力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区域方面,检验检疫将试行进出境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正面清单制度及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协同推进浦东新区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从许可到备案管理的改革试点;支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环境污染行业拓展维修/再制造业务;完善第三方采信制度,支持平行进口汽车产业发展。

企业利润提升

一系列的改革不仅推动了贸易数据的向好,同时也带来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

以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为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投资企业经营总收入同比增长14%。尤其是今年二季度,经济加速发展,增速提升至18%,比一季度提高8个百分点,连续2个季度取得两位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反映出在自贸试验区内,新兴动能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转型升级持续优化,经济发展增长加快、运行稳健、质效齐升、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

比如,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的传统主导产业——贸易、物流、加工三大产业,时隔6年再现全面增长。其中,贸易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3%,13个千亿、百亿级商品行业中有11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航运物流业服务收入增长18%,运输业务、码头业务、仓储业务、货代业务等全面回升至两位数增长;加工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5%,有60%的工业行业取得增长。

此外,重点企业中经营收入增长的企业比例达到71%,比上年同期明显增加。

而新设企业也在加快投产运作,挂牌以来新设3万家企业中已有1.3万家实现税收产出,上半年贡献税收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全年有望达到百亿元。

不仅是企业经营总收入在增加,数据显示,企业盈利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企业利润总额增速超过30%,重点企业中实现盈利的企业比例达到76%,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