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两家顶级科技公司的选择:腾讯向左,Facebook向右

第一财经APP 2017-08-16 22:37:00

作者:刘佳    责编:彭海斌

“社交”是腾讯和Facebook的共同标签。但从营收看,腾讯仍像一家游戏公司。

“社交”是腾讯和Facebook的共同标签。根据不久前“Hootsuite”和“We Are Social”的全球数字统计报告,世界上38亿互联网用户中,有30亿人使用社交媒体,这意味着全世界近一半的人使用社交媒体,其中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包括Facebook和腾讯。

不过,时至今日,腾讯看上去仍像一家网游公司,根据它发布的截至2017年6月30日第二季度财报,腾讯来自网络游戏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2%;相比之下,Facebook绝大多数的营收都来自于广告业务。

腾讯显然不只停留在游戏,它一直试图打造一个完整的“关系链”,充分挖掘其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并且在探索国际化的路上跌跌撞撞。用腾讯总裁刘炽平的话说,腾讯要成为“全球性的消费类科技巨头”。而拥有20亿月活跃的Facebook也在开始寻找下一个10亿用户,近期以一款“彩色气球”的 APP 试水中国市场。

两大社交巨头,一个市值刚刚超4000亿美元,一个市值一度超5000亿美元,其中腾讯商业变现力更强、收入结构更合理、潜力更大,腾讯的下一步,是国际化的扩张,腾讯科技消费大生态的打造、复制出一个“今日头条”。而Facebook产品结构及用户基础更广,在变现能力上需要更多向腾讯学习。

营收构成:一个来自游戏,一个来自广告

从营收构成来看, 腾讯主要营收来自游戏,而Facebook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于广告业务。

财报显示,Facebook今年第二季度总营收的93.21亿美元中,广告收入达到了91.64亿美元,同比增长47%,其中移动广告的占比达到87%。

不过,Facebook首席财务官Dave Wehner此前曾暗示,广告作为Facebook盈利增长驱动是不可持续的。他当时预计,到2017年年中以后,广告对盈利增长的贡献将明显减弱。

网络广告收入是腾讯营收的第二大来源,正随着信息流广告流量、微信及移动应用的广告收入增加而快速增长。第二季度,腾讯网络广告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55%至101.48亿元。媒体广告收入增长48%至人民币40.77亿元,主要是腾讯视频服务以及腾讯新闻的信息流广告的流量增长推动。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61%至人民币60.71亿元,主要反映来自微信(主要是微信朋友圈及微信公众账号)及其他移动端应用的广告收入增长。

在腾讯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当被美银美林分析师问及广告业务情况时,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广告业务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广告定位技术的大幅提升,这使得腾讯可以上调广告报价。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积极因素,比如广告库存的增长,总体流量的增长。从广告库存来讲,腾讯已经在一些城市实现了二次投放。他提到,相比一些海外互联网公司,腾讯的广告库存仍然相对较少。而流量增长主要来自于微信朋友圈,以及其他移动应用渠道的流量。

相比广告业务,网络游戏收入依然牢牢占据腾讯近半壁江山。腾讯第二季度收入为人民币566.06亿元(83.56亿美元),实现高达 59% 的同比增长。其中网络游戏达到人民币238.61亿元,同比增长39%,占总收入的42%。

游戏业务中,智能手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 54% 至约人民币 148 亿元,首次超过PC客户端游戏收入。腾讯未透露《王者荣耀》这一款游戏的收入,但据此前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uperdata最新数据显示, 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开发的手游《王者荣耀》是全球手游界最赚钱的游戏,仅6月份营收就可能达到1.5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

业绩发布后,腾讯董事会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除了提到腾讯多个业务实现强劲的收入增长外,还特别强调了游戏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腾讯也在竭力打造健康的参与网络游戏的方式。

除了第一大收入来源外,Facebook第二季度支付及其他服务费营收为1.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7亿美元下滑20%。

而腾讯除了游戏业务外,还有包括网络广告、支付相关服务及云服务等收入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腾讯营收结构一度发生变化,以支付、云业务等为代表的“其他业务”占比首次超过了网络广告占比,成为腾讯第二收入来源。但到了第二季度,腾讯网络广告的占比以1个百分点的优势反超“其他业务”。

腾讯其他业务同比增长 177% 至人民币 96.54亿元,主要由于腾讯支付相关服务及云服务收入的增长。其中,线下商业交易的支付业务快速增长,主要由于腾讯为拓宽线下商户基础而加强与美团点评及其他渠道合作伙伴的合作;腾讯云在全球范围进一步扩展其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目前在全球运营 34 个可用区。

向对方主流市场渗透

“中国人每天花在腾讯各种App上的总时长合计达17亿个小时,这要比他们在所有其他应用上花费的时间加起来还要多。”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曾在报告中这样说。

总体来看,Facebook拥有的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和Messenger月活跃用户都超过12亿,WhatsApp的每日用户达到10亿,旗下Instagram有7亿多月活跃用户。而腾讯旗下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9.63亿,同比增长19.5%,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50亿,同比下降5.4%。。

但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月活用户中,有三分之一每天在微信上花费4个多小时时间。作为对比,世界上普通人每天花在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以及Twitter上的时间总和略多于一个小时。

这意味着,尽管Facebook 在用户数量上是腾讯的两倍多,但腾讯的用户在平均使用时长上是Facebook 的近四倍,两家公司的价值应该是非常接近的。

腾讯商业变现力更强、收入结构更合理、潜力更大,腾讯的下一步,是国际化的扩张,腾讯科技消费大生态的打造、复制出一个“今日头条”。而Facebook产品结构及用户基础更广,在变现能力上需要更多向腾讯学习。

一直以来,腾讯和 Facebook 都在试图向对方的主流市场渗透。

不久前彭博报道中曾提及关于腾讯海外收购的往事,其中就包括2014年时,腾讯几乎快谈妥对WhatsApp的收购,但由于马化腾接受了一起背部外科手术,这使得他延迟了飞往硅谷的行程,与WhatsApp创始人Jan Koum的谈判不得不延期,最终被Facebook捷足先登。现在,WhatsApp在Facebook旗下增长迅猛。

最近一笔受到瞩目的腾讯海外投资,是入股特斯拉。腾讯也在8月16日发布的财报中称,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六个月,腾讯集团对一项现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家于美国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开发及销售电动汽车、可持续能源生产及储存设备)作出约 11.83 亿美元(约人民币 81.91 亿元)的额外投资。本集团所持该投资公司的股权权益约占其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 5%。

在腾讯大举海外投资的同时,Facebook则悄悄在中国发布了一款名为彩色气球的App。彩色气球为Facebook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国网民习惯和动态的窗户,包括他们在互联网上是如何分享信息、如何与亲友交流互动的,以及在他们喜欢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会如何表现。

社交巨头寻找未来

坐拥4000亿美元市值,腾讯的掌舵者马化腾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前两年他说,“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这是自己最大的担忧。”而在今年,他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自己最大的焦虑是“技术”。

对于掌舵5000亿美元市值的Facebook的扎克伯格来说,相比搞砸公司,他更怕的是错过“改变世界的机会”。

可以看到的是,围绕马化腾所焦虑的“技术”,腾讯正在加大对云业务和AI技术的投资。

腾讯在财报中称,公司认为人工智能(“AI”)是必备能力,可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加强精准定向技术及赋能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方式,让业务受益。

在人工智能领域,腾讯布局不算早,但步步紧追。去年4月,腾讯正式成立AILab人工智能实验室,今年初还任命AI领域顶尖科学家张潼,并在硅谷成立了相关实验室。张潼曾对记者表示,腾讯在场景、数据和计算能力上的丰富积累,是AI领域研究人员所渴求的基础条件。

在医疗应用上,今年8月腾讯还发布了 AI 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将辅助医生对早期食管癌进行筛查。腾讯方面表示该产品的筛查准确率达到90%,并且已经和多家医院开始临床预实验。

而Facebook 最近也因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失控”的谣言和与马斯克的隔空对战而吸引了业界的注意。事实上, Facebook并没有关闭机器人聊天系统,而是在使它们变得更加聪明可控。

在围绕人工智能的隔空论战中,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AI)对人类文明是一个“可怕的问题和威胁”。而扎克伯格对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他说:“对于那些认为人工智能会导致末日的‘悲观主义者’,我并不能理解他们,他们太过于消极。从某种角度看,我认为他们很不负责任。”

伴随着对于未来广告收入增长乏力的担忧,Facebook 在发布第二季度财报之际也曾暗示将加强人工智能助手的商业化,并希望从聊天机器人上盈利。

上个月,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Yann LeCun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助手是Facebook未来的研发重点,用户有望看到更多的实际成果。”LeCun还表示,Facebook人工智能部门的很多研究成果都会用于人工智能助手产品的开发中。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