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绿水青山不能靠运动式执法

第一财经 2017-08-22 21:41:00

作者:社论    责编:王培霖

过去十几年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中,“环境容量”曾经被长期当作招商引资的筹码。地方政府协助污染企业落地,同时对污染物的排放卵翼庇护,这是当前环境恶化的重要制度根源。

环保督察轰轰烈烈,在企业界、在资本市场乃至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都激起了涟漪。一方面,大力度的督察让绿水青山的梦想越来越可及,与此同时,个别地方政府临阵磨枪,对企业生产“一刀切”,让企业叫苦不堪。环保监管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怎样才能确保环保监管的长效机制、消灭懒政和乱政?这是需要深思的重要命题。

环保部说得很中肯: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昨日表示,环保部从来没有要求环保部门在实行管控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相反,环保部有两个态度是明确的:反对部分地方平时疏于监管,污染环境;反对部分地方到了督察检查巡查时,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片面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实际上,在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做法长期扭曲。正如中央环保督察的通报所述,重发展、轻保护情况在各地依然多见。

这背后存在着经济模式问题。过去十几年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中,“环境容量”曾经被长期当作招商引资的筹码。地方政府协助污染企业落地,同时对污染物的排放卵翼庇护,这是当前环境恶化的重要制度根源。因此,环境污染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是有其顽固的根源。

对污染企业来说,利润仍然留在表内,包括但不限于污染在内的成本却没有内化。万千企业汇总起来,就形成了表面上的经济超高增速,同时带来一系列长远经济后果。诸如形成过剩产能等。

此次持续两年时间、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央环保督察行动发现了许多环保漏洞,梳理环保漏洞背后,往往有地方政府的影子。每一份督察反馈意见最开篇的批评均是针对地方政府不作为、作风问题的点名、点事批评。此次反馈意见中,中央环保督察措辞严厉,“战果”也颇为丰富: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介绍,中央环保督察已覆盖23省份,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拘留1103人,约谈13593人,问责11390人。

不过,不能完全依赖于传统的运动式监管。正如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督察二处负责人曾对媒体分析的:“有限的环境监管队伍,每天查企业抓违法忙得晕头转向,可污染事件按下葫芦浮起瓢,监管效果不够明显。”常规化监管的主体责任还在于地方政府。

因此,如何建设常规化、有效率的环保监管机制,特别值得深思。平时疏于监管是懒政,中央督察组来了就一刀切,则是乱政。强化地方政府的环保监管责任,需要改变政绩观;纠正懒政和乱政关键在设计制度体系,这些都属于政府治理改革的范畴。

因此,核心问题在于能否构建起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使得《环境保护法》及相关规定不流于纸面,懒政、乱政行为得到遏制。政府治理改革意味着政府一切行动以法律为准绳、不以长官意志为进退,懒政、乱政无所遁形。这是实现绿水青山梦想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秩序正本清源的必要条件。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