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探访在建中的“华龙一号”:设备国产化率超八成

第一财经APP 2017-09-04 15:46:00

作者:冯芸清    责编:汪时锋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赴广西探访了正在建设的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防城港二期是中国在建的华龙一号示范机组之一,预计将在明年5月吊装穹顶。

“帕卡”刚过,8月29日的防城港大雨倾盆,工人们按工种类别身着不同颜色的安全帽、挎包和工作服,正在数十米高的核岛筒体内平台上,绑扎钢筋、焊接结构件……

这里是我国“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之一的广西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核岛工程的施工现场。防雨布下的一切井然有序,等筒体建好、穹顶吊装后,核反应堆就将永久进驻。

用“魔鬼焊接”保障质量

核级焊工,这是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频频听到的一个新词。杨运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华龙一号焊工培训学院”里参加焊工技能比赛。已经从事20年焊接工作的杨运兵现在是中建二局防城港核电项目钢结构队班长,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就参与一线施工,焊接一次合格率高达100%。

要进行核岛钢衬里施工,《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许可证》是必需的,杨运兵和他的班组去年就承担了为许可证续期的模拟件焊接考核任务。

模拟件焊接工艺要求高,焊接温度140摄氏度,同时在焊接的过程中还要控制焊接造成的变形。工艺要求也极为严格,变形的尺寸误差允许范围不能超过3毫米。

“偏偏板材又厚,模拟件的空间又非常小,身材胖点的焊工连钻进去都成问题,更别说蜷缩在里面去焊接各个位置的焊缝了”,杨运兵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恰逢夏天,焊接产生的热量在狭小的空间里散热更慢,那时候焊接时隔着面罩,脸还是被烤得发烧,喝进去的水都变成汗出来了。”

拿到许可证只是第一步,实际施工中的要求更为苛刻。中建二局防城港核电项目金属实验室主任蔡宴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正在进行钢衬里施工的3号机组,一万多平方米的钢板全部要通过焊接成形,把这些钢板平摊开来,能铺满一个半的标准足球场。这么大面积的钢板中,如果出现1.5毫米及以上的单个气孔,或者针尖大小的连续气孔,都属于不合格。”

1.5毫米的气孔肉眼很难分辨,为此,核级无损检测及理化试验人员要给每一条焊缝拍X光片,就像人们体检一样,然后用专业仪器检测焊缝是否有气孔存在。

而存放核燃料的不锈钢水池钢覆面的焊接要求更是“变态”——0.5毫米以上的气孔都不行。“因为核燃料是存放在硼酸池里的,钢板长期直接跟液体接触,所以要求更严格。”蔡宴辉说。

目前,这里已经有上百位核级焊工在马不停蹄地紧张工作,到年底,核级焊工的数量将达到250人,包括120名不锈钢氩弧焊工。

可抵御大型飞机撞击和9级地震

安全性,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重中之重,我国的“华龙一号”具有全球独创性的安全理念。

防城港核电项目的3、4号机组核岛采用的是高强度高性能钢筋混凝土双壳结构。双层安全壳外壳厚1.5米,内壳厚1.2米,中间的环形空间宽1.8米,内壳表面还衬有6mm厚的钢板,底部筏基设有近4米厚大体积混凝土中心凸台。

双层安全壳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排布着大量的环向及竖向钢筋以保证其结构的稳固性。值得一提的是,中间的环形空间为-3个大气压,这是为了降低事故情况下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风险。

其中,最核心的核岛厂房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维持72小时无人工干预不出现失控。同时,可抗9级地震,防大型海啸,并且设计了一套非能动安全系统,在发生极端灾难时,即便失去外部电源,依然能够保证核反应堆安全。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土建所副总设计师董占发表示,2014年还完成了华龙一号机型核电厂防大型商用飞机撞击这一尖端研究课题,“华龙一号完全可以抵抗波音747-400级别的大型飞机撞击,其起飞重量相当于5架波音737”。

设计上的任何创新,都会使工程建设变得更具挑战——体量更大、结构更复杂,质量要求更严、安全要求更高,建设过程更是创下了核电土建施工的多个首次。比如,首次在进行双层安全壳施工的同时增加非能动水箱,首次在核反应堆下方增加数个不同系统的功能水池等。

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经理李光远说,“我国核电技术采用新理念、走了新路径,这也要求核电土建必须跟上,施工的逻辑顺序、工法与技艺、配合与推进,都要适应新的技术路线。”

设备国产化率已达86.7%

核电,是对于人类发展意义重大的高技术工业产品,也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四台机组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后,每年具备315亿千瓦时发电能力,产生的环保效益相当于新增7万公顷森林。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能够减少标煤消耗10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48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约40万吨。

从1987年,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正式开工;到十八大以来,采用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开工建设,30 年来,我国商用核电站走上一条以吸收引进技术为起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核电技术的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旗舰产品,“华龙一号”成熟而优秀的技术水平受到了全球关注,我国已与英国、阿根廷、埃及、巴西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除了技术领先,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我国也走在世界前列。承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是我国核系统外唯一一家独立承建核岛土建工程和唯一一家“核岛—常规岛土建一体化”施工的建筑企业,具备了当前世界几乎全部主流核电技术路线的施工管理经验。

第一财经记者当天在现场了解到,目前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已完成3号核岛钢衬里第五层筒体吊装,核岛主厂房土建施工图已出版3041份(占总量的93%),满足核岛主线施工需要,预计将在明年5月吊装穹顶。

对于华龙一号示范项目设备制造进展及国产化的相关情况,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备采购与成套中心项目经理李龙辉表示,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已签订的设备合同都在正常履约,设备国产化率已达86.7%。其中,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已全面立足国内采购,核级泵100%实现国产化。

中广核文化宣传中心主任助理袁昌红也表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有意识的提升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带动了整个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如今,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的全面自主化使华龙一号已经满足参与国际核电市场竞争的要求,我们将努力带着核电设备的制造企业、带着整个产业链一起‘走出去’。”袁昌红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