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席评论丨五年成绩辉煌 让金融浇灌实体之花

第一财经 2017-10-18 16:43:09

责编:李燕华

回望过去五年,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不仅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严峻挑战,利用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让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同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金融这五年 发展与变革

《中国金融这五年》系列专题片简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回望五年发展,我国金融业砥砺奋进,成绩辉煌。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

如何让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如何未雨绸缪、防范金融风险?

如何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让资源配置更加高效?

站在历史新起点,如何继续迈步向前翻开金融发展新篇章?

第一财经推出十期特别节目——《发展与变革 中国金融这五年》,自2017年10月10日起在《首席评论》栏目播出,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快速发展 金融业取得巨大成绩

金融,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作为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和工具,它让资金通过市场机制去到了利用价值最大的地方。

回望过去五年,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不仅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严峻挑战,利用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让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同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从规模总量来看,2012年-2016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达到8.35%。。截至2016年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232.25万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73.81%,工农中建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雄踞全球十大银行之列,已经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体系。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29家,总资产达5.79万亿元;证券基金资管规模达51.79万亿元,同比增长31.4%。保险保费收入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27.50%,保险业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两倍。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大概就五六年的时间,整个金融资产规模翻了一番,要就一些部门来说,比如说非银行金融机构,三倍。当然我们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中国经济成长很快,那么金融业作为服务业一般的规律是它会比它成长的更快,很正常。

在我国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金融改革也有序前行,一系列“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举措相继落地,存款保险制度从无到有,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稳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稳步实施,民营银行试点不断铺开。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应该看到我们传统的金融服务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了。特别是改革这一块是大步推进的,比如说利率的市场化。从原来的这种贷款的利率市场化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这也是有利于我们货币政策的完善和传导机制的疏通等等,提高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等等这些方面都是非常明显的。服务于我们实体经济方方面面从银行、证券、保险等等这些方方面面,我觉得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与经济体量不断增长相对应,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业双向开放取得新进展。人民币已经是全球贸易第二大结算货币,全球金融第五大结算货币;人民币离岸市场持续稳步增长。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开通加强了两地资本市场联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功开始运作,都标志着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增强,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币国际化,在过去五年,尤其在前三年应该说是非常快速的这么一个发展,包括人民币在贸易结算里头,在投资和储备货币方面,各方面的应用,包括标志性的一个事件,在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就是他们的提款权,今年6月份的时候MSCI将中国A股指数纳入它的新兴市场指数。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很多一些金融业务走出去,和境外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对接,比如说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对接等等,包括我们国内的金融业务的发展,比如说熊猫债券,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等等这些方方面面,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也是不遗余力的,国际清算,结算体系等等,包括我们在境外的金融机构的网点的合理布局应该说也是今非昔比。

过去五年,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从结构看,资本市场已建立起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在内的场内市场以及包括全国股转系统和地方区域性市场在内的场外市场体系。从规模看,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超过50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截至今年6月底,债券市场总体量约为67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伴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融资结构也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高。2016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比上年多2.4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3万亿元,同比多60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4万亿元,同比多4826亿元。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占比已经接近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四分之一。

姚余栋(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现在整个企业融资体系中,大约银行占有75%,间接融资75%,直接融资25%,回想起来30年前,那可能银行是99%,现在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了。

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金融大国。

未雨绸缪 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金融业始终致力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结果。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显示出过热的迹象,带来了一些问题。

金融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通过评价、组合等来分散实体经济的风险。这一功能属性决定了,金融与风险好似“双生共同体”。

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融本身的核心功能是风险控制。因为我们知道金融是一个投融资活动,然后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是不确定的,这就是风险。因此,金融首先是个风险配置机构。那么如果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首先,它得辨识风险,认识风险,然后这时才能支持实体经济。

白重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金融机构它去做资源配置的时候,往往它不是自己的钱,是别人把钱放到金融机构,它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来配置资源,这里面就会出现金融机构想要得到的利益和企业得到的利益,和把钱放在我这儿的投资者得到的利益,它不完全一样。因为金融和其他的生产不大一样,就是它很复杂,而且一个金融活动跟另一个金融活动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只要有一点点金融风险,它可能会比较快地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金融风险就特别特别的重要。

防范金融风险一直是各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总体来看,金融各个部门和环节运行平稳、风险是总体可控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部门进入了动能转换、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实体企业在产能过剩、库存增加、杠杆率提高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下,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我国金融风险有所积聚。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高杠杆、高债务、影子银行、违法违规行为、脆弱性、外部冲击、债务、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国企债务等等说了很多,说了这么多之后有一个总结,所有的问题根源都在高杠杆。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我们这一轮的增长减速更多的是新旧动能转换,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当中,肯定有很多产能要淘汰,也就意味着我们的金融风险比较高,

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融经营方式跟实体经济是不太一样的,金融是杠杆经营的。那么杠杆本身有自我维持的问题,于是金融天然的要维持杠杆。那么如果实体经济出现困难,杠杆维持不足,金融就会单独的开始来维持杠杆而进行。那么这个过程又被人为强化以后,就变成了金融脱实向虚,变成了虚拟经济。那么金融危机就是虚拟经济泡沫破灭的一个过程。

正如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姚余栋(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不能等出了事再防范,这次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就是主动应对,问题导向,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比别的很多国家高的,我们是主动地应对,不讳言我们的风险,那就可能会达到什么结果,就是由于我们主动反而没有风险了。

八年前,一本畅销书《黑天鹅》让大家熟知了“黑天鹅”这个词汇,它是指所有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而“灰犀牛”这一新名词,让人们更多的关注到了那些大概率发生,同时又有潜在巨大影响的危机。它们都可能造成金融系统崩溃的重大问题。因此防风险,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

白重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一些黑天鹅事件,我们事先比较难以预料,它经常是突发的,这是一个。灰犀牛呢,可能是说我们知道它就在那儿,如果你仔细看,你应该可以预料。但是有的时候,因为我们可能短期内注意力在别的地方,这个已经存在的风险没有得到充分的注意,如果我们提高我们的风险意识,灰犀牛事件就可以更好地应对。

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所谓金融的系统性风险,跟金融的特征是相关联的。我们知道金融特征就是杠杆,那么它的系统性风险就是高杠杆,然后到杠杆的不可持续,到这杠杆的崩溃。杠杆崩溃,就是金融危机。所有说如果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是杠杆是否可持续。在这个去杠杆中间,实体部门最重要是要去产能,而去产能首先要来去僵尸(企业),只有把“僵尸企业”去掉,那个产能才真正能去掉,杠杆才能稳得住,然后才不会出现黑天鹅事件,从而不会导致“灰犀牛”的发生。

我国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上有丰富经验,经过多年发展,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法治和金融调控体系也日趋完善,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高,财政赤字和负债率较低,可动用的工具手段较多,我们有足够的智慧、能力和底气筑牢风险防线。

回归本源 服务实体经济

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是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服务既是金融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金融如果脱离实体经济需要,搞自我循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回归本源,其实跟金融是一脉相承的。因为金融是从实体经济分离出来的,有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才有金融的。于是,我们说金融是“枝”,实体经济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从现实来看,实体经济和金融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尽管大家都是商业机构,但是它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过去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抱怨似乎金融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力度地支持实体经济,那你也可以说是金融的效率在下降。为什么效率在下降?我们现在看到金融体系里头有很多,比如说过度地加杠杆,有很多资金的空转,无论在影子银行,还是在衍生品市场,在互联网金融里头都有出现,确实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

资源配置不当,资金“脱实向虚”,部分地区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乱象丛生给金融系统的稳定埋下了隐患。相反,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发展放缓的迹象,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抗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发展缓慢等。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金融所以能产生,是因为实体经济需要定价,实体经济需要交易,实体经济需要筹资,你把这几个基本功能能够实现,这个金融就是好金融。

最近这几年,就像中央所指出的,这么多的体内循环,到底在上面所说的那几个功能方面发挥了多少作用呢?定价、交易,实体经济的交易,以及筹资,显然在这方面是弱化的。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过去几年大家看到其实我们确确实实一定程度上存在脱实向虚的情况。比如说我们一些非标准的资管产品的快速膨胀,那么实际上在这种理财资管行业里面中间环节越来越多,抬高了资金的成本,有兜底条款,最终是提升了全社会的整体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一个潜在风险。

最近,英国密德萨斯大学两位学者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信贷是否流向实体经济部门。如果信贷规模膨胀速度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因此,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一定要紧紧围绕实体经济来进行。半个多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也表明,无论是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还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抑或是2008年发端于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危机的很大原因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业发展创新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业过度自我循环。

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叫人们重新认识到它的深刻含义。金融危机就是金融脱实向虚,然后自我循环,最后才闹出这么大的事,现在金融危机都九年了,全球还在这儿艰难挣扎。那么是更体现了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根本一个含义。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这次金融工作会议非常明确地指出,最近这几年金融业的问题除了杠杆率、债务率之外,有一个其实很深入的指标,就是说内部循环。当然这个体它是一个大体,就是整个金融业,金融业自己在做同业,银行之间,银行证券之间,银行保险之间,保险银行之间,反反复复都是体内循环,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转,资产是膨胀了,但是没有到实体解决中去,这是主要的问题。在金融机构内部在循环,而不进入实体经济。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多次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动荡所带来的冲击,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金融业总体上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上运行。

白重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金融业的最本质的工作之一,就是怎么来把金融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包括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使得生产变得更有效率,消费变得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这是第一点我认为重要的,现在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希望金融能为实体经济更好地配置资源。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目前我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换挡期,同时经济结构处于优化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民生建设、精准扶贫等方面都需要充分发挥金融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让金融活水更好浇灌实体经济之花,回归本源,真正体现金融作为经济“血脉”的价值,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