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玩具内外销增速均超30% 智能制造助力企业研发投入

第一财经APP 2017-10-19 10:20:20

作者:任小璋    责编:杨小刚

今年1-8月,我国玩具(大口径)出口额263.93亿美元,同比增长37.06%。其中,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额49.62亿美元,同比增长45.94%。

继去年逆势增长17%之后,今年中国玩具出口增速进一步提高。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玩具(大口径)出口额263.93亿美元,同比增长37.06%。其中,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额49.62亿美元,同比增长45.94%;我国主要婴童用品出口额为177.17亿美元,同比增长5.71%。

中国内销市场数据同样可观,今年1-8月,我国玩具(大口径)进口额7.19亿美元,同比增长33.88%;我国主要婴童用品进口额为4.68亿美元,同比增长9.35%。

对于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10月18日,在2017中国婴童展趋势新品发布会上,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长梁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市场有很多利好因素,首先是在二孩政策的鼓励下,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多增191万人。同时,随着80后、90后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他们教育孩子的理念也是希望孩子从生下来都能用符合宝宝生长特点的产品。因此,他们这一块的投入也会增加。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品牌也更加重视国内市场,投入更多新产品,更好地满足80后、90后父母的需求,让他们有更多元的选择。

据今年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GfK(捷孚凯)中国联合发布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玩具、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奶瓶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607亿元、123亿元、61.4亿元、5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9.2%、15%、35%、24.4%。

梁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我们内外销的大好形势与我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积极融入国家三品行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品品质革命及‘一带一路’等有密切关系。”

在本届中国婴童展上,好孩子集团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碳纤维婴儿车Swan(天鹅),打破了碳纤维材料在婴儿车难以量产的壁垒。其车身主材质选用碳纤维,质量比金属铝轻、强度却高于钢铁,整车仅有6公斤,是市面上大部分全功能婴儿车重量的一半。

好孩子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宋郑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好孩子集团非常注重研发,现在的研发经费占比超过4%,大概有4~5亿元。“接下来,智能制造会是我们很大的一个战略。未来肯定是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的趋势,即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配置制造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驱动下,信息化能够带动整个供应链智能化的优化和改造,这方面是我们需要重大投入的。另一方面,高科技在儿童产品上的应用也将是我们研发创新的重点。这些也是婴童用品未来发展的趋势。”

2016年,好孩子集团在全球的销售额有106亿元,增长20%以上,国内的销售在40亿元左右。“今年,我们集团在欧洲市场发展成长率是最高的,增长超过40%,高于国内市场30%左右的增幅。”宋郑还对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全球化还是刚刚开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机会非常大。”

现如今,物联网、机器人、AR等新技术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样这些新技术在婴童用品和玩具领域也进入活跃期。在展会现场,海内外展品琳琅满目,不仅在技术、设计、功能、工艺、材料等各方面均取得创新突破,物联网、机器人、AR、VR等科技时尚元素蔚然成风。

大连新锐天地传媒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孟慧影对记者表示,其公司的一款AR早教产品“涂涂乐”去年在全国卖出了3亿多元。“目前在玩具市场,AR的渗透比较普遍,也比较受欢迎。在教育方面,老师上课可以通过扫描等虚拟的方式实现立体的影像教学;在玩具方面,孩子不单单学习书本上的东西,通过扫描可以给他们衍生其他相应的知识点。”

贝尔科教集团从原先用机器人进行教学的线下儿童学院延伸了新的业务线,自己研发教学用具机器人,他们研发的用于少儿编程的两款机器人Rebot和Mabot将于今年年底发货。

贝尔科教集团市场部负责人马雪莹对记者表示,少儿编程最近几年特别火,他们也希望抓住这波风口,让中国的孩子也跟美国的孩子一样,从小就开始有这种编程的思维和能力。“机器人教育是人工智能的入口,未来是人工智能社会,我们希望中国的孩子能够为未来做好准备。”

马雪莹告诉记者,集团在研发上投入很多,“之前美国高通和国内几家公司一起给我们投了总计8000万美元的A轮,这些钱大部分都花在研发上,我们还特意为此在深圳建立了研发中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