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守护年轻人“双创”基因:你的创业陪练已上线!

第一财经APP 2017-10-22 22:54:17

作者:孙维维    责编:杨小刚

“双创”已经扎扎实实地渗透到了整个社会的日常“细胞”,成为社会转型的一种新常态。

让冰冷的科技拥有暖人的情怀,“90后”海归张圣良也因此找到了人生的航向。

2016年底,怀着帮助肢体伤残人士的初衷,张圣良带着自己的仿生假肢项目从伦敦大学学院回国创业。在今年9月举办的上海张江高科“895创业营”活动中,张圣良的项目从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闯到最后的决赛。

回国后短短7个月间,张圣良跑遍上海、北京、苏州、宁波、杭州、南京等地的科技园区,寻访适合项目落地的城市,“精神紧绷”可能是最能描绘他状态的一个词。但张圣良相信,“这都是为了梦想。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达到看起来‘毫不费力’的状态”。

对创业的“全力以赴”,可谓是张圣良这个温州人骨子里的基因。今天,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随着近几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越来越多像张圣良一样的年轻人投入到创新创业的行列。

“你创业,我陪练”

2015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张圣良随后前往伦敦大学学习创新创业工程专业。其间,他认识了一位失去左手的欧盟医疗器械领域专家,也因此开始对智能假肢萌生兴趣。

后来,他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马瑜良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李子沐等共同组建团队,开始了对神经控制技术和机器人假肢的研究工作。

对于团队创业的初衷,张圣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希望通过推出人工智能多手势齿轮传动柔性机器人假肢,不仅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的需求,还能推动中国百万上臂截肢残疾人参与社会再就业,帮助这一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让残疾人可以活得有尊严和梦想。”

在辗转全国各地推动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张圣良发现国内创业环境的日新月异。其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张江高科”)895创业营提供的创业环境就令张圣良印象深刻。

本次“895营”为期4个月,从全国报名的约300个项目中选出32个入营培训,最后选出8个项目进行最后决赛路演。

张江高科副总经理何大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895创业营提供包括创业讲座和培训等入营服务,每个项目配有一名有成功创业或管理经验的‘陪练’,创业营也会联系金融机构与创业项目进行对接。张江高科不仅对入营的所有项目不收一分钱,还会对得奖的企业进行奖励,包括人才公寓免费住一年、提供办公场地等。”

张圣良认为895创业营给予像他们这样的初创者很多帮助,包括人脉资源和资金支持。“项目导师为我们搭建了非常完善的体系,包括产品未来上市和临床验证,以及与渠道间的合作拓展。”

张科领弋基金合伙人、海脉德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张捷在医疗行业有多年实战经验。作为“仿生假肢”项目的陪练,张捷表示,“愿意把多年来在医疗行业遇到过的坑、迈过的坎,以及积累的教训和行业资源分享给创业者。但创业者自身要关注市场调研,倾听用户的声音;专注已经确立的核心业务,并根据市场反馈进行纠错和快速迭代,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即所谓的差异化策略;还要逐步打造一支价值观一致的核心团队。”

“在这个‘双创’的年代,鼓励青年人创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的‘集体意识’,但冷静地看,还需要因人而异。从‘只争朝夕’的角度看,应该鼓励青年人‘莫负青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张捷也提醒说,“具体到创业,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心理素养、市场需求感知能力、知识储备、资源整合能力等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所以,我鼓励喜欢‘折腾’并具备一定条件的青年人去尝试创业。”

除了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有过一定工作经历的年轻人也纷纷乘着国家鼓励“双创”的东风走上创业的道路。

2015年11月,上海智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驾科技”)成立。创始人之一周圣砚带着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世界知名的图像处理实验室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研发的产品,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

智驾科技的另一位创始人杨腾飞谈道,“2015年自动驾驶市场环境刚刚兴起,加之国家双创政策环境的激励下,我们的核心团队诞生了。”

年轻化、实战能力很强,是这支30人创业团队的特色。他们中大多数人有多年在外企工作的经验,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又对市场比较了解。经过接近两年时间的努力,智驾科技成为业内唯一能够杀进乘用车前桩(前视摄像头)市场的创业公司。

发挥高校创新创业力量

自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以来,“双创”已经扎扎实实地渗透到了整个社会的日常“细胞”,成为社会转型的一种新常态。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887万户,同比增长13.2%,日均新登记4.9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19万户,较2012年同期增长121%,日均新登记1.6万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33.9万件,较2012年增长105%,创新创业活力不言而喻。

对于创新而言,高校一直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比如美国硅谷,与斯坦福大学有关企业的产值占到硅谷总产值的50%~60%。

作为创造活力与创业激情兼备的“弄潮儿”,近年来,我国大学和学生也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双创”的过程。

今年9月26日,中国顶级智库之一——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学生超过60%,学生更希望在大学阶段尝试创新创业。稍早前,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下称“海归创业报告”)显示,从初始创业时间上来分析,76.4%的海归从2015年至今开始创业。

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9月15日在上海启动。上海主会场花落杨浦区的“长阳创谷”,而杨浦区也正是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集中地。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上海财经大学设立财大金融谷,提供科技园区建设、创新企业孵化、投融资金融服务等为特色的现代产业金融服务园。目前,园区已经汇集了1500家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50亿元。

上海财大金融谷。(资料图)

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推动创业而言,大学的功能一是培养双创人才,二是在大学和产业之间建立联系。财大通过学校的金融谷科技园帮助创业企业实现从0到1和从1到10的成长过程,也引导早期的天使基金、风险投资跟学生的创业项目对接。”

刘志阳表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小,试错成本低,应该多尝试。“实验要经过很多失败才能成功,那么实验室可以容忍失败,创业怎么就不能容忍呢?在大学的时候,犯点错误完全可以容忍。”

此外,大学也应该为学生创业创新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刘志阳说。

保护年轻人热情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到创业中,“双创”正在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但年轻人“双创”面临的困难仍不可忽视。

海归创业报告显示,当前海归创业项目排名前四位的困难是经营运行成本高(56.6%)、融资困难(44.1%)、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42.6%)和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39.7%)。

“创业听起来很美好,但若真去创业,会发现创业是一条‘苦路’,所有创业过或者正在创业的人,都有一把辛酸泪。”陪不少创业者走过创业路的张捷这么说。

对于如何帮助年轻人创业,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认为,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提出来以后,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方层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青年人还有海归创新创业,包括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园、各地的配套资金、提供的优惠办公条件,以及减免税收。他建议,今后的帮助措施可以更加细致和“贴心”:例如,鼓励更多风险投资和天使基金介入帮助孵化初创项目,在高校增加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向归国的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国情教育。

张捷提到,许多孵化器、众创空间举办的创业营活动,都会为初创者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涵盖了工商、财税、人事、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等通用的创业知识培训。这对年轻创业者来说是不错的学习机会。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众创空间数量超过42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3200家。以张江高科为例,不仅有线上的类似于“895路演空间”这样的平台,还有线下十几万平方米的孵化器,也为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上海张江科学城预想图。(图片来源:上海观察)

以张江高科“895营”为例,迄今已海选1100多个项目130个项目入营,淘汰率高达85%,项目总估值超过100亿元,获风险投资68个,获信贷授信38家,专业陪练阵容超越百人。

何大军说:“张江绝大部分是外地人、是年轻人,年轻人一开始买不起房子,只能住人才公寓。在张江科学城的规划中,新增住宅建筑面积约920万平方米,890万平方米用于租赁住宅,这也是政策方面对创新和科创人才的支持。”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