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时尚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脱欧后的英国创意危机

第一财经周刊 2017-11-07 18:03:05

作者:姚芳沁    责编:郭苏妍

伦敦一度是全球创意之都,然而脱欧给英国的未来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伦敦创意产业的信心大受打击。

5年前,《纽约时报》把伦敦列为全球创意之都。那是伦敦最令人瞩目的时候,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建筑师Thomas Heatherwick设计的铜花瓣火炬台向全球人民展示了英国的设计实力,也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经典。

但这种繁荣并未持续下去。2016年6月,英国公投通过脱欧决议,过去几年对伦敦繁荣创意的歌颂被一系列以“我为什么要离开伦敦”为标题的文章取代,创意人才开始投奔柏林或是里斯本。

“说到底创意产业是关于人的行业,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才能保证它的发展。”英国创意产业联盟CEO John Kampfner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从2013年开始,创意产业每年为英国经济贡献额870亿英镑(约合7618亿元人民币),超过油气行业、生命科学和航天3个行业加起来的总和。同时,这个产业每年还在以3倍于整体经济的速度增长,其就业增长率达到9%,而英国经济整体的就业增长率只有0.7%。尤其在伦敦,近十多年来,创意、多元化、包容性和国际化已经成为伦敦的城市标签,吸引着游客、移民以及想要雇佣全球化高技术员工的企业。

目前总共有320万来自欧洲大陆的公民生活在伦敦,脱欧的结果令他们沮丧,这样的气氛在创意产业中格外强烈。根据英国创意产业联盟的统计,在涵盖了从电影到游戏到建筑设计等各个创意领域1000家公司、机构和个人的成员企业中,有75%雇佣了来自欧洲大陆的员工,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脱欧公投中,创意产业工作者中有96%投了“留下”。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流失的欧洲员工可以由英国本国的劳动力取代,然而这并非现实的出路。在几个月前刚刚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 A Museum)新馆扩建完成设计的Amanda Levete工作室里,80%的建筑师来自国外,一旦他们在英国自由工作的权利被取消,工作室的业务将面临巨大的困境。Levete发现来自欧洲的毕业生通常有着扎实的技术,上手很快,英国本地的学生则以理论见长。

教育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工业设计师Benjamin Hubert也认为欧洲国家设计毕业生的技术水平要比英国学生更高。“在我的工作室里,那些来自欧洲的员工通常要学4年、5年,甚至7年才会进入专业的设计工作室工作,但在英国学习的学生通常觉得3年就够了。前者的技术更扎实。”Hubert对《第一财经周刊》说。目前,他的工作室里有3/4的员工来自欧洲,其余则来自全球其他国家,他本人是整个公司里唯一的英国人。

面对英国本国创意设计专业学生质量下降的问题,教育工作者也有苦衷。“我们正在经历脑力枯竭。”艺术与设计高等教育委员会(CHEAD)的政策与关系经理Paula Graham-Gazzard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2015年启动中小学教改之后,英国开始把英格兰文凭考试(English Baccalaureate,EBacc)作为中学毕业生必须参加的升学考试,英语、数学、科学、地理或历史和语言是5门必修课程,艺术和设计则被排除在外,这导致艺术科目在许多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被边缘化,选修艺术科目的学生人数不断下降,单是去年就减少了10%。“学校不鼓励那些有能力的学生去学艺术或是设计专业,中小学的老师也得不到艺术和设计课程的培训。过去因为有欧洲的高技术人才作为补充,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明显。”Graham-Gazzard说。

针对非欧洲国家学生严格的签证政策,也阻碍了很多外国学生来到英国求学的热情,比如自2012年以来,来自印度的学生人数就下跌了60%。而脱欧之后,原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欧洲学生也不得不面临签证审查。此外,28%的艺术高校教职员工也来自国外,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欧洲,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因为脱欧而离开英国。面对学生和教师人数双双下跌,Graham-Gazzard警告称一些艺术高校很有可能面临关门的风险。

英国原本就运行着发达英语国家中最不友好、最缺乏竞争力的毕业生就业政策。非欧盟国家的毕业生曾经享受毕业后有两年时间可以留在英国就业和生活的待遇,但这个政策在几年前被取消,求学者在毕业后必须立即离开。现在,人们担心脱欧后,欧洲学生也得服从以上政策。

更直接的限制则在于,针对创意人士的工作签证的发放也比别的行业更为严格。“在一些领域简直不可理喻,你得获得奥斯卡提名才有资格得到签证。我们的学费已经比其他欧洲设计学校高很多,口碑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柏林目前就已经看到了赶超我们的机会。”Graham-Gazzard说。

由于英国政府逐年削减在文化艺术公共资金上的投入,艺术教学的设施和资源的质量出现下降,就连英国学生也开始选择去国外学习。设计师MichaelMarriott回忆说他曾经雇佣了一名非常优秀的英国小伙,对方后来去了阿姆斯特丹学习,因为那里的学费只有英国的1/4,还有更好的教学设施。

伦敦艺术大学(UAL)已经看到一些来自欧洲的申请者在拿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之后却因为脱欧选择放弃。“目前对他们来说政策还没有任何变化,但他们已经感受到在这个国家不受欢迎,来到这里学习无法让他们感到安心。这是个灾难,这个行业的繁荣依赖稳定的人才。”副校长NigelCarringto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UAL是由6所伦敦的学校组成的联盟,其中包括英国最知名的设计和艺术院校中央圣马丁及伦敦时装学院。

UAL在脱欧公投一年之后启动了“创意联盟”营销活动,邀请了包括英国国家剧院、英国电影协会、泰特现代美术馆、VICE等全球最知名的创意公司和机构,来展示创意是无国界的,希望留住人才。“艺术、设计和时尚专业的学生选择来到英国学习,是因为他们认为我们的创意产业和高校在全球范围内是最有影响力并且开放的。我们必须重塑我们与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友好关系,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创意都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大的财富之一,我们必须继续培养它,以便在全球保持领先。”Carrington说。

“脱欧意味着我们必须修改目前的教育体系,保证年轻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组合技术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否则的话,不仅仅是创意产业要遭殃,任何21世纪的重要行业,包括工程、科学和技术,也会受损。”Kampfner说。他指出目前视觉效果和动画行业已经出现人才极为紧张的情况。“许多创意公司本身流动性很高,如果不能在英国得到想要的人才,它们很容易就会转移去别的地方。”

这种封闭倾向是危险的。要知道,正是自19世纪以来的开放心态,让英国成为全球最具创意的国家之一。是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并最早诞生了一批开明的企业家——如果瓦特没遇见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约翰·罗巴克和马修·博尔顿,或许蒸汽机就不会那么早成功。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率先促成了现代专利制度的形成。1850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就曾描述一位发明家用了近20年不断完善发明的故事。1852年英国专利局正式成立后,英国人开始了疯狂的发明创造。到了1884年,英国的专利申请达到1.7万件左右。

创新意识是现代英国社会的传统。到了近代,扶持创意产业也一直被英国人视作增强竞争力的要素。1944年,英国设计委员会成立;1960年代,英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提出要设立艺术和设计历史课程;1997年,新工党政府在文化、媒介和体育部门(DCMS)投资29亿英镑(约合254亿元人民币),这才有了接下来20年里创意产业和“酷不列颠”(Cool Britannia)运动的繁荣。

这也促进了设计行业在英国的快速发展。根据英国设计委员会2015年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英国共有2.32万名设计师,包括自由设计师(freelance)、设计咨询公司及企业的全职设计团队。报告宣称,2015年设计及设计相关产业为国家经济总增值(GVA)贡献7.2%,共计717亿英镑(约合6895亿元人民币)。

而所有设计行业从业者中,每5人中就有1人位于伦敦。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在伦敦33个区中,你可以听到100种语言,包括孟加拉语、阿拉伯语和泰米尔语。除了20世纪早期来自英属殖民地的移民,还有许多通过留学、工作来到这里的人,他们有的也许只在这里待上几年,有的则成了这里的居民,正是他们塑造了英国的多元文化。

如今,这些设计师们开始选择回国或者搬到其他国家去居住。法国设计师Marlene Huissoud因使用有机和可降解的生物材料来雕琢和塑造作品闻名,今年的伦敦设计节结束后,她回到了法国。曾获得伦敦设计奖新兴设计师奖的荷兰设计师Marjan Van Aubel则搬到了阿姆斯特丹。伦敦的联合办公空间Second Home已经发现有一些入驻企业搬到了其位于里斯本的办公室。英国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位于伦敦的Grimshaw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一系列项目因脱欧而被延期之后,不得不裁员。

“我反对脱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会让我们变得很孤立。在大约40年的时间里,不论是德国文化还是拉丁文化,我们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放弃这样的关系是非常遗憾的损失。”英国著名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在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一场国际会议上说道。他同时认为欧洲国家相比英国有着更健康的法规意识。比如,住房危机的解决方案是要提供更多数量的住房单元,而不是考虑如何去建一个社区。他认为现在英国的住房就是个产品,而不再那么与建筑相关了。“并不是说英国就没有规定,只是这里的规定大多是限制性条款,针对我们的城市到底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如果英国脱离了欧盟的法规,结果就是我们自己会一个一个把原来的规定拆解掉,我们不是一个喜欢规定的国家,以格伦费尔塔火灾为例,这就是缺乏健康法规的后果。”

建筑行业通常对经济萧条有着最敏感的反应。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曾迫使很多英国的建筑公司裁员。在那之后,为了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出现,很多建筑事务所开始拓展多元化业务以及全球项目,以减少可能的政治经济风险对业务造成的冲击。

Chipperfield在全球各地都参与过建筑项目的设计,他一直主张建筑社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他发现过去20年以来,英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建筑设计,单个建筑设计的质量也要比以前好很多,建筑师的地位也有显著提升。但是建筑师越来越被排除在城市规划设计外,他们能做的就是设计一栋楼,而无法将对城市长远发展的构想融入其中。在这方面,欧洲做得就要比英国好很多。

Burberry算是为数不多的因脱欧而获益的创意品牌。主打经典的格纹围巾和风衣的Burberry一直以来都是英伦时尚的代表品牌。自脱欧公投以来,英镑一路下滑,带动了旅游产业的旺盛,海外的游客,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游客,借此机会来到英国大量消费奢侈品,Burberry也从中获益。而且Burberry在英国本地拥有一些生产基地,比如在约克郡的风衣生产基地,在英镑下跌的情况下,这也成为一种优势。

Burberry的主席兼创意总监ChristopherBailey认为英国的贸易在脱欧之后有巨大的潜力。但他同时指出反移民政策可能对创意文化产业带来的冲击。“能共享灵感创意,与来自不同国家与文化的人合作,本身就是创意产业的基石。从贸易的角度来看,世界从来没有变的像今天这么小。”Bailey说。

目前,亚洲市场在Burberry总销售额中的占比达到40%。但由脱欧引发的贸易不确定性,从长期来看仍然存在风险,Burberry目前已经暂停了在英国利兹的5000万英镑(约合4.38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我们买下那块地、决定投资之后,全球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一家负责任的公司在这个时候都应该等待宏观变化稳定之后,再决定该如何应对。”Bailey说。

60%的产品都产自欧洲的宜家也正在考虑在英国增设生产基地,以及寻找更多英国的供应商,来避免英镑下跌、进口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损失。目前宜家在英国生产一些沙发和床垫,未来它有可能增加其他产品线。

至于脱欧完成之后,英国和欧盟之间会达成怎样的贸易关系和关税协定还不得而知,但几乎没人对此表示看好。“这就好像取消你的Netflix订阅,转而选择和不同的电影厂商一家一家单独签协议,这就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不可能的任务。”V& A的建筑和设计部门总监Christopher Turner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对大多中小型创意公司而言,压力早已浮现,脱欧只是将其放大。英国创意产业联盟的调查发现,超过2/3的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离开伦敦,这一方面是由于脱欧后英国创意产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他们实在无法负担伦敦高昂的生活成本。可供设计师和艺术家选择的廉价工作室空间变得越来越少,一旦他们选择在某一区域安定下来,地产商就蜂拥而至,将那一地区的房价炒高。2014年伦敦市长办公室发布的报告就预计,在接下来5年中,有3500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将被夺走。

此外,英国近几年持续削减文化创意项目的预算,使得很多中小型创意公司极为依赖欧盟的资金援助,诸如Creative Europe和Horizon2020这样的项目曾经在鼓励英国创意产品出口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国是Creative Europe主要的资金投放对象,在金额上仅次于德国。然而这项权利在脱欧完成后有可能被剥夺。

无法从欧洲雇佣有才华的设计师,产品出口到欧洲也要面临不菲的关税,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价格上涨,这些都会让创意公司获得订单的难度加大,也是脱欧后英国创意产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更大的挑战还来自于未来。在未来,人工智能也许会代替许多的工作,但作家、歌手、设计师、导演、制片人、广告策划、游戏开发者等创意工作却是无法被代替的。正是这些工作让英国在未来市场上占有先机——超过半数在全球交易的电视娱乐产品来自英国,而英国至今仍是为数不多的音乐净出口国。

今年8月,Heatherwick于2013年提交的新型绿色空间“伦敦花园桥”方案在耗资费3700英镑(约合3.19亿元人民币)公费后被迫终止。花园桥信托机构主席Mervyn Davies表示,“今天对伦敦来说是个悲伤的日子,因为它向全球人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再也不能推进如此令人激动的项目了。”换言之,这对于曾经敢于冒险的英国来说是一个遗憾。

距离脱欧公投已经过去了一年,人们依旧处于同样的状态——2019年之后英国和欧洲甚至整个世界会是怎样的关系还没有太多的细节。不过政府已经释放了一些信号,它们会将控制移民作为优先任务。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周刊》)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