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冲刺“创新型国家” :引领中国发展第一动力

第一财经APP 2017-11-14 21:05:36

作者:任小璋    责编:应民吾

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能力,决定着企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成败。这些都是硬本领、硬能力,是衡量创新型国家能力的重要标志。

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针对目前我国在创新发展上存在关键性、急迫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的方针和方向。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要素驱动力明显减弱,新动能还未全面接续。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来支撑引领,这样的要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只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速铁路、水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电动汽车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部分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方面,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推进,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了世界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超大型高超声速激波风洞等重大科技设施,布局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同时推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58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5.8万台(套)大型科研仪器纳入统一的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一批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研究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国际排名中不断前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2016年企业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中占比超过77.5%,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下称《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7位,比上年提升1位(图1)。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大幅超越了其经济发展阶段,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突出表现在知识产出效率和质量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等方面。

同时,《报告》显示,中国的“企业创新”排名已从2000年的第25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11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副所长玄兆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企业的这种提升主要还是其自身创新能力的客观反映,比如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即企业的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稳步提升的,虽然提升幅度很小,但表明中国企业整体的创新投入力度在增强。

“从产出来看,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迅速地提升。特别是在三方专利数(即同样一种专利同时在美国、日本、欧洲申请专利)方面中国企业进步非常之快。2000年的时候我国企业的三方专利数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现在每年有2000多件。”玄兆辉告诉记者。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源头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前瞻性、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关系产品开发、产业升级的先发和后劲。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能力,决定着企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成败。这些都是硬本领、硬能力,是衡量创新型国家能力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基础研究仍然薄弱。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相对不足,不少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必须更加有效地集成科技资源,加快突破。

在去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在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要开展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先发优势,塑造引领型发展新格局,是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的重大任务。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副所长朱迎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比5%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占比达到15%~20%。与国外差距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们的基础研究经费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投入。因此,需要构筑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一方面中央财政应该继续地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同时,通过税收等财税手段引导华为、阿里巴巴等行业领先企业以及央企去投入基础研究,提高它们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而一般的企业还没达到那个发展阶段和需求,应以开展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

在今年10月11日的2017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达摩院,并将在3年内投入研发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

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达摩院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天阿里巴巴已处在一个技术创新的临界点,从工程技术到核心科技的临界点,仅靠商业模式的创新远远不够,“作为一家创新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科学研究日益成为技术革新与科技竞争的原点。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加大对科技创新研究的投入,走科技驱动的发展路径,成为一种必然。”

“阿里巴巴未来20年的愿景是构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企业盈利。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在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领域的突破,将决定这样的使命能否实现。”这位人士表示。

朱迎春对记者表示,要加强基础研究,还要改善对科研人员的考评机制。“要容忍、宽容科学家失败,给科学家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间和时间。尤其对于基础研究来讲,在考评时间上要区别于其他应用研究或者一般技术开发研究。比如在项目结题时,如果要求这些项目在短期内出重大的成果,必然会导致科学家的急功近利,这样不利于基础研究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

德国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制造强国,在世界经济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离不开本国中小企业的贡献,中小企业占据了德国企业总数的99.7%,公司净产值占其全国的一半,中小企业承担了德国就业人数的70%。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成为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德国政府也力挺中小企业发展,给予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许多支持。

“原先我们国家都是支持大型企业发展,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要的攻关力量。这个思路在转向,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指中小微企业的创新,通过风险投资等各个环节的资本加入进来。同时,政府也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场地、工商税务等方面提供多方便利。”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为第一财经记者举例,像深圳、杭州、北京等地的一些企业,原先都是小微企业,后来经过风险资本的投入很快就成长起来了,比如摩拜单车、大疆无人机等。

“中小微企业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它一般聚焦一个产品、一个环节,大企业能把这些环节整合起来,做集成性创新和产业链创新。”冯立果表示。

好孩子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宋郑还对记者表示,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过程中,国家政策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护创新,遏制抄袭。谁抄袭就要让谁死,巨额赔偿的目的就是惩罚,使得没有人敢越雷池。现在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成本太低,很难以儆效尤。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了,到了严格管理、逼迫企业创新的时候了。需要用法制把中国人创新的精神给逼出来。”

“对我们而言,产业供应链上的瓶颈是制约最大的。”广东博斯服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凡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现在低端产业在向外转移,而像包括印染厂、面料厂等在内的一些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小型加工厂被淘汰,但往往这些工厂在一定程度上是跟我们中小企业相匹配的。因为在价格甚至在产能数量上中小企业都难以形成优势,不能像大企业那样可以与大的供应商和大工厂进行合作。如果要扶持中小企业的话,首先国家要有专项资金来扶持处在这一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

“应该从创新体制上、从人的管理上给予中小企业的创新以支持。”冯立果提出,现在体制内的科研人员参与创新管得还是很严,大学教授、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还需要在体制内进行,或者必须辞职才能去市场上,这样的话,他们的沉没成本会比较高,如果投资失败了,可能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我觉得现在要解放一批人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如果能够把体制内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的力量盘活,这对于下一步更大规模的创新创业浪潮肯定有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