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承载历史使命的 “乡村振兴”,城乡共同参与

第一财经APP 2017-11-14 22:47:55

作者:邵海鹏    责编:应民吾

近年来农业农村的吸引力正在大大加强,农业也正在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

55岁的易俊洲是镇上出了名的“易老师”,这跟他从事果树栽培与研究二十余年有关,但更与他带领农民扛起振兴当地种桃业大旗有着莫大的关系。“易老师”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人,而杨店镇正是全国四大早蜜桃基地之一。

进入新世纪,无计划的扩张种植加上品种没有更新,杨店的桃子走向没落,“桃子烂在地里都没人收,农民纷纷砍掉桃树,外出打工”。“易老师”称,1992年,正当而立的他弃工从农、回到家乡,开始从一个门外汉逐渐蜕变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果农。如今,他正带领由几十户果农成立的合作社,在桃花驿小镇引进种植黑桃、大红袍、黄桃等数十个新品种,运用新技术统一管理,打造创新型生态农业示范区。

早蜜桃是“易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好“三农”问题也是中央一直以来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解读称,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表明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上优先位置。

为什么要振兴乡村

无法坐视家乡种桃业的日渐衰败,是“易老师”投身杨店镇早蜜桃振兴事业的最初原因。他说,“杨店种桃已有上千年历史,不能在我们这一代衰败下去,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扭转这种局面。”这是因为在他看来,杨店种桃不仅是传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凝结着家乡人的乡愁情结。

有赖于无数个“易老师”的参与,乡村振兴才有了苗头。其实,在他这个小小的“动力”背后,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德清县新田农庄内,100多名游客享受采摘瓜果。(图片来源:浙江在线拍友姚海翔) 

韩长赋称,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现在,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这是其基本逻辑。另外,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之际,面对农村滞后的现实,小康社会要想“全面”就得加快农村发展。跟过去中央一直提“农业现代化”的口径不同的是,这次报告中开始提“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韩长赋表示,就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杭州传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军认为,当前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相较于城市,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更多地保留在了乡村,城市建筑离传统越来越远。因此,要想呈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就要重视保护自己的乡村。

事实上,“保护”农村并非只意味着投入。如今随着城市消费群体对乡村生活环境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恰恰提升了乡村里所蕴含的、有待深入挖掘的巨大商业价值。

比如,在农村,来自大自然的食材作为人类文明记忆和情感的载体,能够“唤醒”城市居民的味蕾,而且作为跟大自然紧密联系的人类聚集场所,农村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空间和环境条件,是城市居民所向往回归大自然的地方,此外乡村还有自身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村落建筑,这些都是乡村的特征。而这些也正是这些年来不少人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容。

成军认为,过去中国在生活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谈论乡村振兴的条件尚不成熟。现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们认识到农村的文化价值,以及需求背后的商业价值,乡村振兴自然就成为了顶层设计的一部分。当前需要一个系统平台,让这一工作变得更加有序,不再碎片化。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宋洪远表示,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内涵上都有丰富和发展。这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结合,也跟本次报告中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呼应。

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新时期增进农业农村动能,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还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长远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设起来了,今后要抓落实、抓深化。

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韩长赋认为,这是重大决策,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彰显了中央坚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是一个政策“大礼包”,给农民又一个“定心丸”。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时间节点与第二个百年战略构想高度契合,既稳定了农民预期,又为届时进一步完善政策留下了空间。

2016年底中央下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韩长赋表示,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回应了社会关切,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要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

由于农村改革效果明显,近年来农业农村的吸引力正在大大加强,农业也正在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浙江省农办副主任蒋伟峰接受第一财经采访表示,当前农村有着非常适合创业的环境,而农业本身又跟养老、文化、旅游、创意等产业能够非常紧密地结合。经过测算,如果“创客”们选准方向、经营得当,农业创业的投资回报率其实并不低。

浙江德清境内的休闲胜地莫干山。(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他提到,以前城乡要素对流,主要是农村向城市流动,现在开始出现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比如,在浙江德清县内建有上百家农家乐,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另有相当一大部分当地人为这些新兴的农家乐提供原材料及配套服务。而农村这些新业态的兴起,为其吸引来了相当规模的资金回流。

多维度命题的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当前,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这就要求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确保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到2035年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迈入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行列。

在成军看来,农村是从事农业劳作的地方,本质上是人的社区。因此乡村振兴是多维度的命题,不亚于城市治理。这包括乡村旅游、乡村环境治理、就地发展制造业加工业,重视乡村里的商业服务业,还有精准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当然,也要完善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乡村治理。不过,他认为,农村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懂得运营的人才,人才聚集能诞生更多的乡村创客,最终把乡村资源组织起来呈现给消费者。

以法国波尔多地区为例,每个农场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以口碑营销,形成农场的“粉丝群”;日本小农户也发挥优势,形成品牌,做成“网红”,其所带来的价值也非常可观。

成军认为,对中国小农户来说,值得借鉴的是需要形成农产品的地域品牌,满足区域市场的需求,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让人欣喜的是,长三角地区已经开始有这样的苗头了,有了茶叶的村级品牌、蔬菜的农场品牌等等,随着消费群体的增加,市场逐渐壮大,可以预期的是未来这样的品牌也会越来越多。

有着千年历史的杨店镇,因其境内连绵数十里的桃花和历史悠久的驿站而得享“桃花驿”之名。2011年,“易老师”成立了孝感市向上果茶专业合作社,带领果农们学习新技术,共同致富。如今他还受聘在“桃花驿小镇”担任农业技术顾问。尽管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种桃、爱桃,但单纯种桃、卖桃,农民依然是“看天吃饭”,很难真正富起来。

于是,在外界的帮助下,他们考虑将“桃价值”真正发掘到“淋漓尽致”,开发桃胶、桃花酒、桃花茶等产品,延伸杨店桃产品的产业链。在未来,桃花驿小镇也将依托地理优势、早蜜桃茶叶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品农业、休闲旅游等帮助培育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桃花驿小镇项目负责人李子琦对第一财经表示,要想振兴乡村,单纯依靠投钱是无法实现的,一定要让村民跟项目、跟产业都发生关系,比如就业关系、创业关系,并从中持续受益,乡村振兴才会有生命力。比如,项目会聘用当地农民来从事服务业和农业,聘用“易老师”也是鼓励其创业,从而间接带动村民的就业。

桃花驿小镇全景。(图片来源:孝感市杨店镇政府网站)

振兴乡村,振兴的不只是经济,还要有文化的内涵。今年10月,桃花驿小镇举办了第二届“大地丰收祭”。致力于传统曲艺推广的湖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宋光耀还上场进行了一场国家非遗的田间演出,他表示,“好的东西不能在我们这儿断了根儿。我们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使命,去将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好的东西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都了解、爱上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并将其继续传扬下去。”

跟成军一样,在李子琦看来,振兴乡村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当各行各业的人才能够涌入乡村,必将为乡村建设之路带来更多的创造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偏远小镇的春潮经济

春潮经济也是一种自然发展的小镇经济现象。

02-29 00:06

林伯强:积极推动中国乡村公共交通绿色转型︱能源思考

在乡村振兴和“双碳”等多重目标下,作为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的乡村,其公共交通的发展及绿色转型是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02-28 22:03

大别山区里的“村晚”:一种乡村治理与振兴的探索和尝试

“一直在寻找好的产业对接,以实现中湾的产业振兴,(但)苦于一时找不到突破口。”

02-18 16:17

发挥数字化引导作用,全面赋能乡村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评述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3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02-05 03:37

应对农村老龄化少子化,中央一号文件聚焦这些普惠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除了关注到个人养老金这类普惠式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的落地情况,也回应了老龄化趋势下,农村老人慢病负担和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增大的问题,提出及时落地相关医疗保障政策。

02-04 16:0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