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圆桌讨论:超越硅谷的深圳湾区 | 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深圳论坛

第一财经 2017-11-30 14:19:06

责编:王艺

唐市长其实在刚才的演讲中,可以看到罗列了很多的数据,其实深圳发展如此之快,已经和三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今天在谈深圳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时候,其实和几年前有一个非常不同的意义。
圆桌讨论:超越硅谷的深圳湾区

主持人:

周健工 第一财经首席执行官

参与嘉宾:

唐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前副市长

邱文 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克科 深港发展研究院院长

文字实录:

周健工:各位嘉宾,大家好!

这个话题我非常亲切,因为在三年前,2014年的时候,当时我还在一家国际媒体做总编的时候,当时我记得深圳市市长许勤他们一直在谈“深圳湾区经济”这样一个概念。所以当时呢,我们跟深圳市政府举办了一次关于深圳湾区经济建设的一个国际研讨会,当时我自己从美国硅谷请了很多专家过来,然后在这个五洲酒店我们做了这个论坛。

那么后来呢,这个湾区经济其实确实得到了一个广泛的热议和认可,就演变成了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这样的一个提法,那么刚才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国务院、发改委在考虑这样的一个规划,对吧,也许在年内,也许在不远,明年不远会推出,所以这个话题特别有意义。

那么今年呢,我觉得这个话题的内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唐市长其实在刚才的演讲中,可以看到罗列了很多的数据,其实深圳发展如此之快,已经和三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今天在谈深圳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时候,其实和几年前有一个非常不同的意义。

所以我还是想问一下,因为大湾区这个概念是从国际上借鉴过来的一个概念。第一个问题呢,我想从张院长那儿开始。大湾区我们对比的首先是旧金山和硅谷那一带的湾区,我们也会谈到日本的东京湾的湾区,也会谈到比如说美国东海岸的,哈德逊河两边的纽约和新泽西的湾区。所以我们现在对比的时候,粤港澳大湾区和他们相比,我们有哪些优势和哪些不足,能不能每个人做一个简单的对比,谢谢!

张克科:其实刚才唐市长讲得非常清楚。

湾区除了地理位置以外,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听过唐市长的几次报告,实际上从产业开始,带来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后从城市开始,带来的共享这样一些基础设施。现在来讲应该是进入了制度的共享,和这样一个共建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城市的窗口来做。所以我想从国际上的几个湾区来看,东京湾是城市发展这样一个布局,像旧金山湾区实际上是一种产业和资源的配比。我记得当时吴家玮校长在1996年讲湾区的时候就用手做了一个比划,他说这就是旧金山湾区,这就是深港湾区,当时没讲粤港澳大湾区,是深港湾区,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常常讲的珠海口再往外扩张一点的国际化的一个平台。我记得唐市长今天举得这个例子,100个创新城市的数据,能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

实际上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提出过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唐市长当时就请了纽约大学的教授,专门就两地的国际指标中间的两个城市做了一些叠加、分析和比较。应该来说,随着改革开放38年的历史,深圳对于香港之间来说,随着各自优势资源互相的调整,但是它仍然是在一个经济体的范围内做一些配比,你涨我升,你升我涨,互动这一块。从未来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是走向国际的中国新时代的新窗口。而且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下应该有它独特的作用,湾区不是简单的两个城市的事,而是国家新时代,走向未来。我们算了一下,35年35年两头一算,正好是我们刚刚改革开放到现在和我们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正好是一个中间段,应该来说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蓝图。所以我想,可能我们更多地从制度上、历史上、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给它形成一些资源,不要给它做一些篱笆,不要给它做一些栅栏。

邱文:今天参加这个论坛,其实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唐教授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老领导,张院长又是我的大师兄。

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包括我们深圳湾区的经济的一个发展,我首先想说的就是,我们首先可以看到这个湾区经济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海洋特征,有开放的特征,有宜居宜业的特征,但是我认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尤其是对于深圳来说,最核心的一个特征就是创新、开放,尤其是创新。

刚刚前面唐教授的演讲中间讲到,把我们深圳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实际上我平时也思考过,我也做过一个这样的小分析。其实我是愿意把深圳的三句口号,来代表深圳的一个创新发展的历程的。

那第一句口号,大家最清楚的,是“深圳速度”,我们从蛇口的第一声炮响,到我的一个时间点,就是到1999年,全球包括中国都知道我们深圳的一个特别快的发展速度,经济的复合增长率超过了50%。

那第二句口号呢,是“深圳质量”,为什么放在1999年?因为1999年对于深圳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那就是中国的第一届高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是在1999年,那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标志,从这个阶段以后,深圳从简单的加工制造转向深圳制造,深圳制造就是我们强调深圳的质量。

第三局口号呢,就是“深圳标准”。从我们的十八大开始,我认为深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阶段,从模仿创新,从基本的制造,进入了一个深圳自己创新的这么一个新的阶段,现在我们还走在创新的路上。

在这个里面呢,我想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公司本身,深圳湾科技本身。外界来看,都把深圳湾作为一个产业地产公司,但是我们说我们不是产业地产公司。说我们是产业地产公司是因为我们在深圳高新区最核心的区域有七个核心园区,面积现在目前有360万平方米。但为什么说我们不是一个产业地产公司呢?因为我们不是以地产盈利作为我们经营的一个目标。我们是会把地产的这个业务作为我们的基础业务。我们更加愿意将这个园区地产的资源分享给我们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那这样的话,我们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产业培育和科技服务的一个平台公司。

还有一个消息呢,就是我们最近已经正式向政府的统计部门申请,将我们公司的这个行业性质由房地产行业转为科技服务业,我想这也是一个深圳创新的体现。我们希望在这一块,今后我们能够在科技园区的一个创新发展方面,我们在深圳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我想这个就是体现了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这么一个创新的特色。谢谢!

唐杰:我刚才在这儿坐着想,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太明白。我们讨论湾区和企业到底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刚才邱总讲得挺好的。

其实讨论湾区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我们大概可以梳理这么几个层次。我觉得梳理五个也好,十个也好,但是三个层次肯定是不够的。我们首先可以看,全球70亿人口,住在哪儿?住在距沿海不到150公里的范围内,大概集聚了75%的人。那么其中的全球的GDP是多少呢?80%。

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工业化以来,对整个人类发生了最大的变化,人是向海边住的,这是第一。第二,人为什么要向海边住?看起来和全球贸易有关系。第三个,全球贸易产生了什么?产生了城市,产生了加工,产生了港口。那么第四,不是每个城市有同样的功能,城市的功能一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说全球最大的湾区是哪儿?是以纽约为中心,上到波士顿,下到华盛顿,那么中间有五个核心城市,华盛顿、巴尔的摩、费城、纽约、波士顿,它是构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地区。在这个巨大的地区,60年前,曾经有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发现了大城市现象,就是大城市集中在沿海区域发展的现象。那么当年他说的美国东部有3000万人,50年过去了,那个区域集中了多少人呢?5000万人了,已经将近6000万人。那么在6000万人里头,精华所在就在在美国东部这五座城市。当我们讨论到一个湾区的时候,一定会涉及到这样的问题,未来在这样一个构造当中,谁是这个核心点?谁是第二个支点,谁是第三个支点,谁是第四个支点。假如说要把美国东部的城市做一个罗列的话,大约有200座城市,300座城市,或者列入统计区的城市有上百座了。那么它从20万人口,50万人口,80万人口,100万人口一直到1000万人口,它就构成了一个城市等级。那么到第六个层次是什么?构成了一个城市等级以后,这个城市的功能就会发生变化,纽约的功能和Newark的功能,和Jersey City的功能,就不是一个功能,城市就要分层、分型,分了型之后,其实我觉得做一个最简单的类比,是个什么类比呢?浙江一个企业,先办一个小企业,我会在温州。我办得再大一点,我就要把它搬到宁波去,我再办得大一点,我就要把它搬到杭州。等到变成一个国际企业了,就会搬到到上海去。那么上海现在在干什么呢?不断地修桥,不断地向外扩散,大量的企业就会出去,就变成了一个分层的经济。

分层的经济,实际上刚才邱总讲的深圳湾科技生态城,它是一个升级的典范。在20平方米的一块土地上,建了200万平方米的建筑,这样一个建筑它已经不是房地产了,它变成了什么?变成科技企业的聚集基地。那么处于那个最顶尖的城市,一定是科技创新区域,一定是金融创新区域。那么以下,就变成了一般生产性城市和一般服务城市。湾区假如我们要做一个解释,在深圳的企业要关注深圳未来在湾区起什么作用,这可能就是第八点了,要关注深圳未来在全球城市体系当中会走到哪个层次。

今天中午周总就问我一个问题,说深圳要对标谁?我也不知道能对谁。我就知道,排第一个层次是纽约、伦敦,排第二层次水平的的大概就是东京、香港。那么深圳和香港加起来,就接近是1.5层次的城市,它未来在全球排位当中,假如说全球排10个城市,50年之后,我们看到一定看到10个城市里有港深。

周健工:好,我觉得这个唐教授,我接着你这个话问一下。我们谈到粤港澳的时候,其实每位嘉宾都谈得非常好。我想问一下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现在是不是已经存在一个从它的这个辐射力、它的功能,存在超越行政区划的影响一个大深圳的概念,还是从张院长开始。

张克科:深圳一直是国家的意志,起因呢不是深圳想要扮什么角色。我觉得在深港之间的合作自然形成了一些基础的东西,像在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里面,就把珠江东岸这一块作为了一个板块,深圳也不失时机的提出了5次3+2,就把河源和汕尾连在一块。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我们觉得深圳现在来说可能要布局一些未来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从三条线上来做。

第一条线就是,和香港之间的联系,其实香港未来的发展可能更多地要从沿深圳河的这样一个边境,香港开放的边境有27平方公里的这样一个禁区,那么从2010年开始逐步开放。目前除了沙头角的这样一个生态区4平方公里以外都在做,那么随着莲塘口岸2018年开通,包括像香港在做古洞北,在做坪輋等几个镇,将来它地铁一通,五年八年之后,这片起来了。

所以香港的这个起来以后,也给深圳从沙头角到后海湾沿线,可能深圳的城市也会跟他对接,在这个地方形成一个深港合作经济带,跨境的。那么经济带以后,那么我们再往上走,那就是现在我们提的比较热的广深港经济带、广深经济带,从广州过来东莞这一块的经济带。那么这条经济带下来以后,应该来说从广州的科技资源、东莞的生产资源以及深圳的国际创新资源的这样一个对接,应该来说这个流畅是比较大的,再加上我们这东部这一块随着坪山、龙岗加上惠州和汕尾这一条的这样一个新的通道,这样的话,我们在产业的支撑方面,深圳1995年实际上部署龙岗大工业区就留下了174平方公里的这样一个大空间。所以说在国际开放、在创新资源,在产业支撑上面,都有三条带来支撑,再加上福田和龙华的高铁经济,对于整个国家的方式,我想深圳这样的一个辐射作用,你不是中心,也会是形成一个非常活力的制高点。

我觉得深圳,希望通过市场的方式,通过改革的方式,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聚集资源,来辐射我们的能量。在珠江三角洲的这个平台上面,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间,能够起到作用,另外湾区真的不是珠江口这一个口,也不是跟横琴,跟南沙的这样一个前海这三个点的问题,它涉及到整个一大片。比方说,阳江那一边,珠江西岸那一边,部署了装备制造业的大基地,那么阳江对面的大广海,就会跟北海和北部湾和东门进行联系。

那么深圳这一边的大鹏湾之后,最近有一个新的动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个大亚湾开始把惠东、惠州和这个大亚湾三个城市变成了环大亚湾新区。如果再和我们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连接起来的话,那么从大鹏湾、大亚湾再到过去到汕头的红海湾,那么这样的话,整个东部的这一块的海岸会起来了,所以我们觉得从未来海岸经济来说,从国家战略来说,那么深圳和香港的这样一个内外的大窗口或者是大桥梁的话,一定是一个支柱,一定是支撑一带一路的一个顶天立柱的支柱。

我不说中心,因为我们一说中心就是政治的,行政的。广州的眼皮底下,我们不谈中心,但是在市场经济之下我们会做支柱,会做顶天立地的支柱。

周健工:好,你已经说了避讳什么中心、什么大深圳。你用了一个至高点、支柱、深港,然后以深圳为中心指点整个的珠三角,这个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

邱文:要谈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间的作用,也还是想结合我们的工作和我们公司的业务来谈。在深圳科技园区的一区多园的战略里面,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范围,也是我们最核心的业务的范围。这个里面我们跟珠三角的各个城市,包括香港,我们这个河套地区的开发,这些都有一个业务的协同合作的关系。为什么要提这个呢?因为我们今后的一区多园的发展,以后园区的专业运营,我们是说我们要打造一个我们园区的产业的创新的生态系统。我们所有的园区的企业,我们的产业,包括我们各个城市之间的这种协同协作,都能够通过我们科技园区的这么一个运营平台,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果谈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的地位,我首先把粤港澳大湾区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我认为生态系统里面有两条最重要的。

第一个,每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的每个城市,要在我们的生态体系里面有自己独特的一个价值。这个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它是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个生态不同不能大家是一样的,那是不构成生态系统的。第二个,每一个部分要具有生命力的,它有它的价值,自然就具有这样一个生命力了。

从我们深圳的角度来说,我想现在我们最核心的两个优势,我想第一个就是科技与产业创新,这一直是我们深圳之本,也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第二个优势,那就是我们的市场化的金融,为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服务的,为服务的市场化的金融产业,这个就是我们的优势。我想以后不管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大的生态系统怎么样发展,我们深圳首先只要从我们自己的优势出发,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一定到最后会有我们深圳该有的地位,谢谢!

唐杰:周总问的问题都比较沉重,比较难回答。大家都要躲着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90年代初,某市的一个副市长到中央部委去办事,中央部委有一个处长都没抬头,问从哪儿来的,他就报了一个市名,处长说没听说过。这个副市长很气愤地告诉他150年前管香港,15年前管深圳,大家就肯定知道这个是什么城市,这就是惠州。其实所有珠江三角洲东岸的多数城市都是从惠州分出来的,包括香港也是。我们现在说到一个深圳为核心的时候,我们可能再回到1000年以前,那就是惠州。我觉得这个地名看起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展的功能和未来发展能够起到的辐射作用。如果港深合作,构成了一个金融、科技、贸易的中心辐射功能,这就是个中心。最核心的一句话,在于功能,在于能力,在于活力,不在于地名。

周健工:最后一个问题,观察这几年深圳的经济体量,它的创新的能力,还有各种各样的指标,包括国际上的排行它的地位不断上升。今年以来我们也关注到国际媒体对深圳的创新有了比较密集的报道。那么从深圳的经济体量来说,其实它可能今年会超过新加坡了,按照这个增长的速度,一两年之内深圳可能会超过香港。

刚才大家都在谈深港,大家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未来这个大湾区是深港一体也好,或者是深港的融合也好。所以说未来深港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怎么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刚才谈到的粤港澳大湾区引擎的作用,或者说一个世界级的都市群的龙头作用,我想每个人简短的回答一下,或者说要克服哪些问题。

张克科:还是从我这边来,轮流来。

其实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香港和深圳这一块在它的整个功能来说,它是一个双向的,就是我们希望一直保持香港的这样一个金融国际市场这样一个营商环境的优势,包括它的法律体制,包括它的这样一个关税制度的开放性。所以在很多情况之下,香港担心的不是深圳或者不是这边,它担心的是上海,它觉得它好像在国家布局中间,上海好像会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那么深圳香港之间,在这种磨合中,它发现还是兄弟最好,兄弟能够在一块,实际上我们也希望能够开放,我们的国家往外走,我们有很大的距离,并没有完全开放。

比方说我们在加入WTO以后,我们开放以后,最开始我们做保税区,是货物和贸易之间的减税。之后再做自贸区,包括各项资金的管理。那么我们现在的服务业开放,基本上也没有完全开放。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专业服务中间最重要的是专业人才,专业人才是国际资质认证,那么我们中国所有的职称里面在国际上基本上是张白纸,因为我们没有加入华盛顿条约,没有国际认证。一带一路去说具有国际资质认证的工程师,我们是白纸,要借助香港这一块。

所以我觉得深圳和香港在一起,未来就是一条通道两扇门,一个是我们走向国际要接近香港,一带一路中间包括五个特长一样。那么香港走入国内也有一个大市场,我们在泛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加上香港澳门,11年的这样一个联合会展中间,每一年我们内地的首长一层一层往下降,从省长开始,到厅长开始,到县长开始,到科长开始,有的就不去了。但是香港这11场会,每一场特首都去,而且带着香港的市场和企业去做内地市场。

所以我觉得在粤港澳大湾区最后包括我们整体是个开放的,建立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到市场经济体系。以这个为目标的话,深圳和香港之间在国家来说就是未来的一个大窗口,就是未来的一个新引擎,就是中国未来在发展过程中间的一个可以作为先行和试验,特别两个金融中心磨合。因为深圳很多东西是已经经过这么多年的过程中间,我觉得深圳最大特色是市场经济的理念。我到深圳来34年,基本上政府部门理念考虑,已经没有说我政府要做什么,而是我说市场要做什么。政府的资源配置是企业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它能够走向市场,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最核心的东西,我不知道理解对不对。

邱文:其实我也先举一个例子,其实我自己也思考过,就是我们深港合作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的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个实际上就是目前深港合作的一个最核心的内容。但是我理解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把我们前海的建设,当做是我们去香港招商,把香港的金融机构,各种大的企业搬到前海来,设一个总部。我觉得这种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效果也不一定好。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最好的方式是我们前海,我们深圳能够吸引香港的企业过来开展业务,我们深圳是具备这样的条件。

我们经常拿深圳和硅谷对比,我们硅谷有很多知名的公司,像Facebook,谷歌这些公司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硅谷的起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司,叫仙童半导体。那这个公司它伟大在哪里呢?它不只是说它是硅谷的一个这种创始性的公司,它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司它后来孵化裂变出来了90多个上市公司。这一些上市公司,它实际上看上去可能它每一个上市公司不是特别大,但这些上市公司实际上是构成了硅谷的一个非常核心的竞争力。这些上市公司的团队,它的项目可能慢慢的就演变成了我们后面的苹果、谷歌、Facebook这些企业。

我为什么说这个呢?是因为我们深圳在这一方面跟硅谷实际上才是最像的。深圳的根本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是在我们的中小企业。而我们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是具备非常强大的生命力的,在我们的园区里面就已经得到非常大的一个体现。在我们旁边的园区,我们三年就有五家公司上市,还不包括新三板。那我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深圳有了这么一个强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了那么大的市场,能够吸引我们香港来为深圳的产业服务,互相来配合,我想这种更有价值的合作的关系才可能是今后深港合作,我想是一个更好的一个方向,谢谢。

唐杰:这个题目我耶不知道怎么说比较好。

我觉得最近一年报深圳,其实不是报深圳,是报中国,为什么是报中国?因为过去长期以来,全球要不就是说中国抄袭,要不就是说中国因为抄袭而行将崩溃。那么在过去一年当中,发现中国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创新开始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那么其中要选一个代表,这个代表,那么深圳就当之无愧了。深圳市从中国基本上40年前最低的水平下起步的,40年前深圳只是香港的GDP总量的2‰,确切地说是1.56‰。到目前为止深圳和香港基本持平,我也并不认为深圳就追上香港了,还有巨大的差别。

巨大的差别在于什么?在过去20年当中,陈校长在香港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学的崛起。香港转型成功了,很多人说香港转错了,转成空心化了,我觉得那绝对错误了。香港走向了科技的高端,走向了全球金融的高端。那么深圳正在开始走这条路,我应该尽快的结束,下面两位校长在。那么深圳大学三年在全国排名提高了一百位。南科大从一创办到现在,几年之间就走到全国前列,那么我现在在这所学校和还有深圳另外一所大学,那么我觉得在十年之内都会走向全国的50强之列。

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深港之间走向创新的合作就会成为一个必然,那么在这样一个必然当中,我觉得不存在深圳超越香港,双方是一个合作的,那么原来就是一个县,就是新安县,1840年前的新安县城,县衙就在南头,未来我们还是一个巨大的城市组团,城市群体,好,谢谢。

周健工:谢谢。其实刚才三位的回答解答了我的一个疑问。我本来在想,深圳现在赶上了香港,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其实根据三位嘉宾刚才的分析,我感觉深圳这样的崛起,使得香港和深圳彼此都感觉到更有必要双方实现了更大程度的互相的开放、交融、合作和协同,我刚才听了三位的解释,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小节一下我们刚才的讨论,其实我也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如果是说在几年前深圳提出湾区的时候,还内心有一些不安,我去看看美国的旧金山的湾区怎么做,我去看看东京湾的湾区怎么做,我看看纽约和新泽西的湾区怎么做。到今天呢,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深圳已经找到了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深圳在很有自信地做自己,当然了,深圳在未来的创新之路上和其他的湾区相比,也有不充分和不平衡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深圳一定能做自己,在自己的创新的路上,一定可以走得更好更快。谢谢!

第一财经声明:所有文字实录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与会嘉宾审阅。

举报
相关阅读

连麦硅谷丨哪些AI细分赛道有潜力?知名科技投资人这么说

04-08 11:28

连麦硅谷丨大厂AI竞争有多卷?知名科技投资人这么说

一场人工智能军备竞赛,让原本崇尚工作生活平衡的硅谷一夜之间“卷”了起来。第一财经记者于近期实地探访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并独家专访硅谷知名科技投资人,听听她如何形容目前的人工智能创业热潮。

03-29 12:22

深圳:鼓励银行机构为深圳市重点产业链研究专属信贷产品 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完善金融支持供应链的服务体系。研究建立产业支持导向、普惠小微导向的金融监管考评机制。

03-05 18:25

AI赛道的“下一件大事”?AI消费类硬件能否重获风投青睐丨亚太话题

从去年的ChatGPT,到今年的Sora,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一次次惊艳全球。眼下,硅谷的工程师又都开始争相抢占AI赛道的“下一个大事情”,即AI硬件。消费类硬件曾是科技界“跳动的心脏”。但近年来,由于风险投资机构对研发消费类硬件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望而却步,消费类硬件发展举步维艰。但新的AI硬件创业时代和生成式AI技术可能会改变这种心态,风投资金可能重新将目光投向消费类硬件企业。据报道,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已与苹果前设计总监伊夫、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合作成立了一家硬件企业;三星也正把其最新智能手机作为“人工智能手机”进行营销;谷歌正将生成式 AI 集成到其硬件产品中。亚马逊的智能音箱产品也将迎来生成式 AI 的加成。

02-29 12:51

国家移民管理局:3月6日起,西安和青岛可签发往来港澳“个人旅游签注”

“个人旅游签注”包括:赴香港3个月一次签注、3个月二次签注、1年一次签注、1年二次签注;赴澳门3个月一次签注、1年一次签注。签注持有人每次可以在香港或者澳门逗留不超过7天。

02-23 14:2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