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威马首款量产车亮相,但沈晖说大规模量产还需经历多重考验

第一财经APP 2017-12-12 18:45:05

作者:杨海艳    责编:乐琰

陆斌透露,目前威马正在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一辆纯电动智能SUV,终端起步价为20万左右,最大续航可达600公里,采用C2M定制生产,2018年一季度小批量生产。继小鹏和蔚来汽车之后,12月11日晚间,另一家造车新势力威马也首次对外公布了未来产品规划以及旗下首款量产车EX5。

威马创始人、董事长沈晖在发布会上引用了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科技想要什么》里说的一段话,以此来回应自己“创业”的原因和目标:“科技想要的跟生命一样,更有效率、更多机会、更多样化、更个性化、更美好、更有自由度和知觉能力,让科技可以不偏科、更强地进化下去“。在沈晖看来,汽车行业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有些偏科。虽然强健了四肢,但头脑有些简单。而大数据、云计算和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推动着汽车向更人性、更有温度、更环保的方向进化。

他认为,汽车的未来,是进化成超级移动智能终端,也就是拥有AI的移动机器人。瞄准这些痛点和机会,威马在2015年1月正式成立,用将近3年的时间,打造出首款量产车,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搭建以未来智能出行为基础的生态圈。

首款量产的EX5纯电动SUV最大的智能化亮点在于,EX5将100%联网,通过“AI+硬件+软件+服务”结合的方式,提供全场景智慧交互服务。和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一样,威马关注的将不只是普通的私人用户市场,而是想要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成为一个智能的移动出行服务商。

“在整个出行市场,其实目前都没有一款车是专门针对这一市场的市场特征做设计和研发的,这也是威马的机会。”沈晖说,威马将与提供出行服务的B端进行合作,为他们打造定制化的车型,另外,它还有意向进入汽车租赁市场。

对于私人用户,除了以C2M的智能制造模式,为他们打造个性化的车型外。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威马内部还单独组建了一个“移动出行事业部”,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大的共享出行一体化方案。

按照威马汽车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的说法,威马最终关注的并非一款产品和一个业务,而是基于智能汽车这一核心业务之下的智能出行生态。2018年,通过一个APP整合充电网络,实现一键支付,让用户享受到电动化智能生活的便捷;到2025年,重点打造个性化智能出行系统,实现深度交互和共享新经济价值;到2040年,威马汽车的产品和服务将实现多端口多场景时刻陪伴。

宏大的架构之下,威马现在最要紧的是,推动产品的落地。

沈晖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坦言,虽然首款车将在明年实现小规模量产,但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其实是存有很大挑战的。他曾以“包饺子”为例,“包5个饺子,包20个饺子,没有问题。但如果一天包500个饺子,就算是用模子来做,也会不一样,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同样的道理,从小规模到大规模,最为考验的是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对于工程制造环节和流程的管理。因此,对于选择代工还是自建工厂,沈晖的态度很坚定:“制造要抓在自己手里,大批量整车生产不可能代工!”

威马位于温州的智能制造工厂目前已经封顶,大规模量产本身已经具备基础。但是,在生产资质方面,还有待政策的进一步放开。陆斌透露,目前威马正在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威马还试图通过收购的方式,曲线获得“准生证”。此前,上市公司曙光股份发布公告,将持有的大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下简“大连黄海”)100%股权以11.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大连新敏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大连新敏雅”),后者的背后股东为威马汽车,持有新敏雅100%股权。

资料显示,大连黄海的经营范围为汽车(除小轿车)、汽车底盘及其零部件等开发制造与销售。也就是说,虽然目前国家新能源生产资质申报尚未放开,但威马的产品可以通过黄海的资质,获得落地。

威马汽车的“128”产品战略已经成型,未来将围绕1个核心架构,延伸出“STD”和“PL”2个整车平台8款产品。“采用平台化战略,上面可以衍生出各种车型,大大的节约时间和成本。”沈晖在采访中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