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席评论丨特色小镇如何规范发展?

第一财经 2017-12-14 17:20:43

责编:李燕华

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四部委日前联合发布文件,规范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
特色小镇如何规划发展?

本期看点

四部委发布文件,

规范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

特色小镇如何避免“千镇一面”?

本期嘉宾

于鑫磊——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合伙人

赵坚——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


文字实录

四部委发文规范特色小镇建设

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四部委日前联合发布文件,规范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文件要求,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产业建镇,严控房地产化倾向,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文件还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特色小镇近两年获得快速发展。去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显示,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在政策利好推动下,特色小镇的建设热火朝天,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不断涌现。目前住建部已先后公布了两批共403个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 特色如何凸显?

张媛:特色小镇这个词不新,看到国家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在这过程当中,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概念怎么界定?

于鑫磊:特色小镇的概念,其实从整个新的意见稿当中能看出来,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主要区别是从空间尺寸上,另外在特色小城镇上着重要求了要有一定的人口基础,有一定的人口规模,所以它不是一个新兴的新城镇,这是有别于一般的产业新城的概念,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最重要还是在特色,聚焦在产业上。

张媛: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很多问题,很多地方是假小镇真地产,以特色小镇噱头来干地产的事情,在建设的过程中有哪些误区需要辨识的?

赵坚:我觉得现在搞特色小镇有一个遍地开花的趋势。国家说2020年要建1000座特色小镇,这次出台意见,我觉得是贯彻中央最近会议的精神,高质量发展。那小城镇、特色小镇怎么高质量发展?是对过去的一个纠偏。纠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说更加利用市场机制,特别明确说不搞区域平衡,不追求数量。另外一个不搞政绩考核,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就是说原来从政府推动,现在要更多的依靠市场机制,这是一个重大转变。

另外一个转变就是说在什么地方搞特色小镇,原来是遍地开花,403个特色小镇,每个省、市、自治区都要有,这次特别强调要在城市的郊区,发展市郊,另外依托大城市它的一些重点镇发展一些卫星城,就是说在什么地方做,也给出一些指示,一些指引,我觉得这是两个重大的改变。

张媛:去年住建部公布的127个特色小镇名单,浙江占8个,有基于本地、人文、资源特色,有基于本地的产业特色的,特色小镇建立应该注重在产业上面,现在看到意见推出之后,特色小镇建立的特色怎么凸显?怎么理解?

于鑫磊:特色小镇从字面意思来讲,其实必须要有特色,特色来自于哪些方面?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包括产业、功能、形态和机制,其实是来自于这四方面的组合,最核心的还是要产业,功能、形态和机制都是要辅佐产业。这其实也是本次意见稿当中强调的,我们为什么要搞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这是供给侧结构改革重要的平台,也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我们为什么要搞特色小镇,我们不是为了去解决房地产企业获取土地资源的一个新的途径,也不是为了建一些新城,进一步发展城镇化,是新兴城镇化的一个方面。特色的核心来自于产业,就要求各地在产业导入和发展上做文章,也要求政府在产业的服务上去做文章。本次特别强调特色小镇的投资运营主体应该是由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不是政府,所以避免过去政府大包大揽自己干。

特色小镇如何依靠产业建镇?

张媛:究竟产业怎么落下来的?是基于当地的特色,自身的禀赋优势吸引过来,还是说政府把它引进来的,这个关系是怎样的?

赵坚:应该依靠市场机制,实际上我们搞特色小镇,或者说特色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载体,新型城镇化怎么搞?原来一种说法,应该重点发展小城镇,最早可能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他在1980年代在江苏做一个调查,写了一篇文章《小城镇,大问题》,认为发展大城市成本太高,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城市交通拥堵等等问题,所以要发展小城镇。实际上这条路走不通,虽然费孝通先生当时考察了苏南的小城镇,特别是吴江,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实际上吴江离上海虹桥机场只有50公里,是大都市区范围内,所以现在的小城镇,特色小镇,产业小城镇,只能在大都市圈内发展。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大都市区化的发展阶段。人口要向大都市区集聚,这是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比如说美国从1960年大都市区人口占美国的全国人口的63%,到2010年,大都市区占的人口是83.7%,所以人口是向大都市区聚集的。有了互联网以后,聚集的趋势更加加快了,就从2000年到2010年美国大都市区的人口增加了10%,所以整个的趋势是向大都市区聚集,大都市区什么概念?就是一个中心城市,周边有很多小城镇,通过轨道交通解决问题,它的面积不会超过2万平方公里,比如人口排名前20位的美国前20个大都市区的面积是1.97万平方公里,所以发展这些小城镇、特色小镇,以产业为集聚的特色小镇,只能在大都市区内。

张媛:在这轮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规范发展,怎么既维持保留自己的特色,还能够发展和创新,十分重要,目前来看全国的这些特色小镇当中,成功案例多吗?

于鑫磊:目前两批的特色小镇,成功的来讲其实有,尤其是最早的一批特色小镇。最早的特色小镇它的产业来自于什么?这些最早的一批特色小镇大多聚集在江浙地带,本身的产业基础是雄厚的,有积淀,历史文化的积淀也很深厚,所以它发展起来会比较顺畅一点。

第二批和正在建设申请的一些特色小镇,更多的是需要外部来导入这种产业资源,尤其导入产业核心资源,这种情况下就会有很多的问题:第一参与建设主体有没有产业资源,没有的话需要在市场上去找,其实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最终也是要符合市场运营的规律,因为资本是有流动性的。

怎么去避免千镇一面,为什么说现在有“千镇一面”这个词出现?当看不到特色小镇核心的时候,它长的都一样。实际上真正区别于特色的是产业,产业的要素和核心要素是有限的,要去选准产业的核心价值链在哪里。

张媛:现在很多在建特色小镇的一些省市,普遍不具备江浙的基础,但是也要建,产业落地其实有一个周期,很多来运营产业的主体,可能先把房子盖了,过程当中怎么能够规避它是假小镇真地产?

于鑫磊:要看整体上,既然是市场化运作,那不是在做公益事业,尤其是一些参与特色小镇运营和建设的一些主体的企业来讲,市场化运作是他们的核心。所以要去引入产业,要去导入产业,要去培育产业,是需要时间和资本的。

特色小镇发展如何监管?

张媛:这意见给出一个淘汰机制,要宽进严定,动态淘汰,在这个过程中,怎么看规范过程当中应该怎么考核特色小镇的质量?

于鑫磊:特色小镇,是我们主导的一个新的发展模式,那么可能在前期或者初期,有一定的政策的倾斜,既然有政策的倾斜,就意味着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定的不公平,就需要有一定的评定,有一定的考核。这种动态考核首次提出,有进有出的情况,其实是能够纠正两方面的意识,一方面是当地政府的意识,要把产业服务的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不是说在申请牌子的时候做一做,而是说要一直做下去,同时对房地产企业,或者说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主体企业来讲,也要理性的认识,今天你可以拿到特色小镇的牌子,明天可能就没有,没有的话就没有政策,前期的投入有可能就收不回来。

张媛:政府、央企、国企、大中型的民营企业,角色应该怎么协同呢?

赵坚:开发什么产业,做什么项目,由企业本身决定,任何企业都可以做,不管大企业,小企业都可以做,政府不要认定它给牌照,说是特色小镇。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次已经做了一些纠正,这次已经说不搞区域平衡,不追求数量,不搞政绩,不做政绩考核。

于鑫磊:在当下我国的发展阶段,其实是有很多可能性的一些发展方向,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去鼓励一些有创新性的发展逻辑和发展模式,比如浙江的一些特色小镇的模式,能够看到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至少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