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后3年污染防治重点打赢蓝天保卫战

第一财经APP 2017-12-20 19:45:28

作者:章轲    责编:任绍敏

今后三年必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打赢蓝天保卫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今年是“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考核之年。

十八大以来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据环境保护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大气治理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11月,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浓度比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8.2%、31.7%、25.6%,下降幅度均大幅高于考核标准。

而对于至关重要的“京60”(北京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考核标准,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说,今年1到11月,北京PM2.5平均浓度接近60微克/立方米。尽管今年1到2月北京PM2.5浓度同比增长较多,高达66.7%,但从3月份开始扭转,得到明显改善,3到11月同比下降了27.1%,尤其10月进入秋冬季采暖期以来这一数据同比下降了40%以上。

“对于实现目标,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李干杰说。

在前不久闭幕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7年年会上,李干杰介绍,五年来,全国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6.4亿千瓦,占煤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68%,减排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83%、氮氧化物50%、烟尘67%,建成世界最大的煤炭清洁发电体系。淘汰城市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20余万台,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建成上万平方公里的“无煤区”,很多地区告别长期燃煤取暖历史,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五年来,全国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00多万辆,销售新能源车辆140万辆,拆解老旧运输船舶1.7万余艘。12.6万个村庄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9亿农村人口受益。污染治理的强力推进,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以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2万家,改善了环境质量,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相关行业发展中劣币驱逐良币状况得到较大改观。李干杰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打的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也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攻坚战。

严峻环境形势下,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说,2014年,中国几乎60%的地下水点位结果属于较差和极差;将近20%的耕地受到污染。在空气污染方面,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世界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占4个。

此外,中国的海洋环境(包括黄海、南海)被认为是世界上退化最严重的海域之一。荒漠化问题严重,荒漠化面积仍以每年67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生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严重。

在气候变化方面,虽然中国的人均温室气体历史累积排放和人均排放较低,但中国当前排放已是世界上排放最多的国家。资源消耗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

“这些不仅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严重危及当代人的健康和福祉。”刘世锦说。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3年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环保部表示,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硬约束,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同时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和总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压减燃煤消费量,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幅降低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物耗。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