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亚洲演艺之都的土壤上,中国原创音乐剧期待下一个“爆款”

第一财经APP 2017-12-28 11:14:27

作者:吴丹    责编:李刚

“上海‘文创50条’推出以后,政府对文化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马晨骋相信,随着上海未来的新剧场越来越多,剧场生态也将变得更加丰富。

2012年初,马晨骋在纽约待了十天。在他记忆里,那是眼花缭乱、梦幻般的十天,“每天都要看一两部音乐剧,十天就看了12部。”

每天晚上,他跟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一起,在灯火辉煌的百老汇大街上徘徊、等候、入场,然后全身心融入一个又一个宛如梦境的音乐剧现场。

身为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马晨骋当时的任务是去考察美国当下最流行的音乐剧,了解美国音乐剧市场。那一趟纽约行,他意外看到了一部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深受触动,想把这部戏剧带到中国。2016年12月14日,历经诸多波折,《不眠之夜》终于在上海首演,以“四天售罄上万张预售票”成为上海年度演艺事件。如今,《不眠之夜》的演出地点麦金侬酒店已是上海城中潮流之地,该剧一年内吸引十万人次观众,美国主题娱乐协会将第24届TEA剧场杰出表现奖授予上海版《不眠之夜》。

这部现象级戏剧作品,可谓上海2016年演出市场上的璀璨代表。纵观全上海,2016年的各类演出达1.6万多场,票房约15亿元,其巨大的市场容量和票房业绩令国外同行也艳羡不已。

2017年12月12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被简称为上海“文创50条”的规划中,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愿景清晰浮现。

“我相信上海‘文创50条’推出以后,政府对文化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马晨骋相信,随着上海未来的新剧场越来越多,剧场生态也将变得更加丰富。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必将从“国际创意、本土制作”的合作模式,逐渐跨越到更加清晰的中国原创音乐剧之路。

文化与商业,完美嫁接

2012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刚参与完成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正筹备制作第二部中文版音乐剧《猫》。马晨骋见识过纽约百老汇的繁荣与成熟,暗自惊讶,“各种内容、各种形态的音乐剧,针对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非常丰富,市场细分非常清晰。我很羡慕,期待未来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能在中国、在上海也实现这一天。”

今天的上海,无疑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演艺码头。世界顶级演出都汇聚在上海,文化演艺产业也在上海摸索出全新的合作模式。

如果说音乐剧《妈妈咪呀!》、《猫》的中文版引进是“国际创意、本土制作”的样本,那《不眠之夜》不仅是上海演艺市场的超级现象,更是中国文化产业全新拓展的成功案例。

在12月14日《不眠之夜》的第291场演出现场,你依然可以看到,打扮时髦的青年男女提前两小时就排队守候在现场。用马晨骋的说法,这部戏直到现在,一开票就能在四五天内迅速售罄1.2万张票,很多海外的戏迷甚至打飞的跑到上海来看戏。

一年演出后,《不眠之夜》已摸索出文化商业完美结合的模式。

它的演出场地原是一幢废弃烂尾楼,被打造成上世纪30年代风格的麦金侬酒店之后,周边商圈消费迅速被带动。剧场旁的戏剧主题酒店共有26个房间,几乎天天爆满。以《不眠之夜》演出戏剧空间为核心,SMG与静安区人民政府联手打造了国内首个大型文化产业综合体——尚演谷。这里分布着餐饮、购物、主题酒店,戏剧IP与Airbnb、野兽派等品牌联合创意,又带动起创意文化的消费。

“文化不仅仅是和商业相结合。”马晨骋认为,在“互联网+”成为口号的当下,“文化+”也是未来的趋势所在。“《不眠之夜》是用文化、地产、零售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个文化综合体。接下来,我们会跟百联集团合作一个二次元体验馆,拿文化与零售做紧密结合,未来也会拿文化和不同领域嫁接。”

在《不眠之夜》的项目上,马晨骋得到很大启发,“文化具有精神传播的价值和作用,所以一旦和任何一种商业业态结合,都能带来更多的文化附加值。这种结合,只有在高度商业化的上海,才有机会变成现实。”

音乐剧《妈妈咪呀!》、《猫》的中文版在中国巡演之后,马晨骋更加肯定,“上海的土壤最适合诞生中国原创音乐剧。”

“《妈妈咪呀!》在中国巡演下来,我们发现上海市场化程度最高,观众对音乐剧的接受程度也高。”他说,同样的音乐剧巡演,在一些北方城市多为赠票,但在上海,“市场比较健康,观众都习惯了掏钱买票。”

在上海“文创50条”的规划中,对标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演艺中心,追赶百老汇、伦敦西区音乐剧大本营,是上海对于文化演艺产业的愿景与期盼。

未来,上海将打造出8个演艺集聚区,形成演艺产业集聚效应。在黄浦江边,将陆续涌现上海大歌剧院、徐汇滨江演艺带、北外滩上实剧院等,形成一个庞大的剧院群落。

以上海现有的145个剧场来看,其规模仍比不上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演艺发达的都市。马晨骋认为,未来的上海,有绝对实力在硬件上形成一个强大的剧场群,也有足够的社会资本投资建起华丽的剧院。但要成就真正的亚洲演艺之都,他认为除了硬件,更重要的是整个演艺产业的成熟度、活力,以及充足的人才,如此才能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原创”。

用最辛苦的办法期待中国“爆款”

说到“中国原创”,从上海大剧院到上海文化广场,都在多年的音乐剧运营中摸索着,力图以中国的故事、中国的音乐、中国的原创团队,留下一部经典之作。

“中国原创音乐剧一直缺少一部‘爆款’。”马晨骋分析,近年来中国原创音乐剧并不少见,但大部分不为大众所熟知,通常上演几场之后偃旗息鼓。他所期待的“爆款”,是像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那样,能够有一部作品长久地、持续而广泛地在演出市场上经受考验,拥有广泛的大众群体。

“音乐剧是一个工业化产品,是在成熟的工业流水线上操作出来的产品。”他把纽约百老汇形容为一个大工厂,“在纽约制作一部音乐剧不像上海那么难。那里有大量的人才,从作曲、编剧、演员到舞美、灯光,一位制作人可以很容易就找到他想要的人。这种以制作人为中心的制度,可以把市场上最好的零件都找来,合理排列组合,制造出音乐剧‘爆款’。”

但在中国,做一部音乐剧“非常辛苦”。韩国音乐剧导演尹浩镇曾例举,首尔每天都有很多部音乐剧同时上演。他在招募演员时,每个角色都有上千位演员来应聘,但在中国,他经常遇到演员匮乏的窘迫局面。

音乐剧制作人李盾认为,音乐剧在中国虽然发展很快,原创音乐剧的演出场次甚至都接近韩国的数据,但在大众视野内,原创音乐剧仍处于“缺少宣传”、“运作模式不成熟”的状态。马晨骋直言不讳,“音乐剧市场看起来很红火,但是制作上良莠不齐。”

今年8月,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英国真正好集团联合宣布,将在音乐剧产业的内容开发、剧目引进、人才培养、影视制作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

真正好集团是英国音乐剧作曲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一手创立的,早在十多年前,就把号称“音乐剧之王”的《剧院魅影》首次引进中国,并制造出音乐剧狂潮,韦伯的名字也由此被中国观众熟知。“一直以来,我都希望中国的观众能和欧洲以及北美的观众一样,享受到众多质量上乘的音乐剧。”韦伯与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的合作,就是要“共同完成这个大目标”。

“今天中国的音乐剧市场成熟了吗?我认为恰恰相反。只有通过深度合作,学习系统化的音乐剧生产方式,才能创造出优质的作品。”马晨骋说,中英两大集团的携手,哪怕在欧洲同行看来都是罕见的。双方战略合作的核心,是成立演艺人才培训中心,培养音乐剧创作、制作及表演人才,“我们会从艺术教育、儿童教育、成人艺术教育一点点做起,这是最辛苦的,也是最基础的。”最终的目标,自然是要打造出中国音乐剧舞台上的巨星。

在上海“文创50条”中,为挖掘、培养和储备人才,上海对于人才的政策可谓高规格,只要是国内外知名演艺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演艺界名人、名家、名角等,无论在创业、户籍、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申请人才公寓等各方面,都能享受上海给予的便利。这对于上海吸纳、引进人才,可谓相当积极的促进。

马晨骋认为,上海拥有最好的观众,一旦有了政策对文化的支持,一定会让整个演艺行业的生态保持在健康、良性的循环中。随着上海文化演艺市场的繁荣,创作、演出的人才都将迎来“用人高峰”,当越来越多的演艺人才选择定居上海,他所期待的中国原创音乐剧“爆款”,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