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常态不再唯GDP论英雄,专家称还会有更多地方挤水分

第一财经APP 2018-01-12 19:24:19

作者:林小昭    责编:杨小刚

地方经济数据存在水分的原因,一方面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升迁而造假。另一方面,也有注册地和所在地重复计算的原因。

继辽宁、内蒙古之后,天津滨海新区也加入了大幅调减经济数据的队伍。

滨海新区GDP缩水三分之一

天津媒体1月11日中午12点发布消息称,从正在召开的天津滨海新区两会了解到,在更改统计口径(注册改为在地)、挤掉水分后,滨海新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元,2017年预计为7000亿元,同比增长6%。

根据2017年初发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滨海新区GDP为10002.31亿元,同比增长10.8%。以人均GDP计算,2016年天津市的人均GDP达到115613元,甚至超过了北京上海,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省首位。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其为“全国首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国家级新区”。此次调整为6654亿元,意味着滨海新区2016年GDP缩水3348亿元,缩水幅度达三分之一。

天津的挤水分,此前已有迹象。2017年12月27日到29日,天津日报连续刊发三篇评论员文章,阐明经济数字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12月27的评论员文章《挤干水分关键要“舍得”》发问,“要面子还是要里子?要虚高的增长,还是要挤掉水分的实打实数字?”

该文称,注了水的、虚高的,甚至是弄虚作假的经济数据,从面子上看,地区GDP涨了,位次排名靠前了;从里子上看,百姓的腰包没有真正鼓起来,人民福祉没有真正增加,反过来,还可能会影响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决策,透支发展潜力,造成“灰犀牛”的大概率风险。

该文称,坚决杜绝“数字游戏”,排除水分,挤干水分,虽然拿出来的数字可能不那么好看,可实际上很“耐看”,因为,它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数字,是一个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数字。

多地挤水分

天津之前,辽宁和内蒙古也先后在挤水分。

在1月3日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自曝家丑”,承认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同时调整了2017年收支预算预期目标。

内蒙古方面还表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基数也相应核减。

一年之前,辽宁率先引爆 “水分”。数据显示,2016年,辽宁实现GDP达22037.88亿元,比2015年少了6705.5亿元,“缩水”幅度高达23.3%。挤掉水分后,辽宁的GDP在全国的位次,从此前的第10位下降至第14,位居安徽之后。改革开放之初,辽宁的GDP总量高居全国第3,现如今却只能位居全国中游。

2017年1月17日,时任辽宁省长(现任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报告称:“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收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在厦门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丁长发看来,接下来应该还有更多的地方也要加入挤水分的行列中。

从区域上看,率先爆出挤水分的主要是在北方重化工业为主省份,在丁长发看来,这不是偶然。“这些地方的市场化程度不够,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赖投资驱动,而一些投资很多时候并不符合市场的真实需求。”彭澎说,相比之下,在浙江等以民间投资为主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由于民间投资都要考虑是否赚钱,不赚钱是不投资的,因此更贴近市场的需求,产生的财税收入也更高。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说,地方经济数据存在水分的原因,既有统计口径的问题,比如注册地和所在地重复计算,也有政绩考核的因素。

此次滨海新区调整GDP数据,是因为更改统计口径(注册改为在地)、挤掉水分。也就是说,以往滨海新区GDP统计是以公司注册地为标准,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在滨海注册的公司,其实际生产都在外地,GDP两地重复计算,导致GDP数字不准确。

这种情况不止滨海新区存在,一些新区以及享受了特殊税收优惠的区域,都有大量的公司前去注册,但生产和实际经营都在外地。因此,除了滨海新区,其他区域也可能存在类似的情形。

GDP重复计算的问题更是早就存在,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地方GDP总和远超全国GDP总量的怪现象。比如在2006年,各地GDP之和比全国GDP总量多出1.5万亿,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为4.9万亿,2015年为4.6万亿,比当年浙江省的GDP还多。

不仅各省份GDP之和与全国GDP总量存在差别,GDP增幅也让人心生迷雾。比如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2009年,全国GDP增幅为8.7%,但根据公布的数据,经济增速低于8.7%的仅有3个省份,其余28个增速都高于8.7%,其中有两个省份超过16%。

向高质量发展

地区经济数据存在水分,就无法反映地方真实客观的经济发展形势,从而传导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民生措施的制定等各个方面。因此挤掉水分,也有利于更加准确判断各地发展态势,更好地因地施策。

丁长发说,此轮多个省份经济数据挤水分,其中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经济新常态下,不少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

去年12月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中,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

虚增财政收入的方式有很多,“空转”是其中之一。所谓财政空转,是指财政部门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过高,年底难以实现,只好弄虚作假,通过财政部门向企业拨款后,再由企业将资金缴回财政,通过倒账虚增收入、虚列支出, 完成每年的增长指标。

2017年6月26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若干文件,其中有两个文件与统计有关:一个是《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另一个是《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这两个文件把近年来各方对“统计造假”和“统计问责”的关注,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按照规划,我国将利用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在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改革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核算将从原来的各省区市统计局负责,改革为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各省区市统计局共同参与的统一核算。从严审核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从而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基本衔接。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2日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统计工作将紧紧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服务和数据分析解读,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

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是今年统计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科学健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于监测评价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速度、结构、效益全貌以及各种重大比例关系和发展趋势意义重大,是反映高质量发展统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宁吉喆强调,要扎实做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准备工作,完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实施方案,为正式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奠定基础。

不仅如此,地方的考核机制也在发生转变。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明星认为,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以前唯GDP等数据考核论英雄的时代过去。

今年1月3日至4日举行的天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天津发展面临着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会议指出,天津要从“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中摆脱出来,从落后的发展理念中摆脱出来,从粗放的发展方式中摆脱出来,彻底甩掉单纯追求GDP增速的包袱,下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彭澎认为,统计口径的转变是个技术活,但制度上的制约也很重要,否则很难保证数据不失真。在制度上,除了由国家统计局和各省份统计局统一核算外,未来也可考虑将统计系统实施垂直管理,因为现有的统计部门由地方管理,就很难保证统计部门不会受到地方的影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