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出门问问”李志飞:小米让别人无路可走,我也要让它走起来没有那么方便

第一财经 2018-01-21 10:32:20

作者:来莎莎    责编:刘佳

在无线智能耳机领域,创业公司出门问问试图以成本价抢市场,高性价比获取用户,这也延续了此前各企业在智能音箱上的竞争方式。

在无线智能耳机领域,曾获谷歌投资的创业公司出门问问试图以成本价抢市场、争用户。

近日出门问问发布无线智能耳机TicPods Free要对标苹果,而这距离其2017年11月底发布智能音箱还不到两月。在1月19日IF2018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发布新款智能耳机时,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11次提到Airpods, 认为“耳机将成为语音交互的下一个引爆点。”新发布的无线智能耳机也可以和旗下搭载自主研发虚拟个人助理VPA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能后视镜等产品联动。

在语音助手的支持方面,李志飞表示,苹果手机默认唤醒Siri, 安卓用户则默认唤醒出门问问VPA或Google Assistant。

小米也做不到

在做耳机前,李志飞这样评价智能音箱的战场,“市场取决于你的价格和推广程度,而不是取决于你的创新和产品。”

这一次,他做的耳机也是“贴着成本卖”。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李志飞坦言,“并不是我们今天有能力把成本做得比别人更低”,而是过去的经验表明,当发布新产品时,最重要的还是用户的广度。因此,他也希望通过性价比和本身的产品质量来打开无线智能耳机市场。

李志飞称自己的产品解决了其在触控、调音量、切换歌曲不方便等不足。AirPods在中国官网的售价为1288元,要对标AirPods的TicPods Free则便宜不少。

对于目前的定价,李志飞自称,即使是小米也没有办法在做到这种品质和体验的基础上价格更低。“小米让别人无路可走,我也要让他走起来没有那么方便。”

李志飞表示,出门问问和很多硬件创业公司不同之处在于“我有足够的钱,坦白说这是最大优势之一,我死不了。” 作为谷歌在中国投资的首家创业公司,出门问问在2017年4月获得了大众集团的D轮融资。截至至2017年4月,该公司共完成了六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55亿美元。

追随科技巨头

作为科技界的流量王,苹果、谷歌等巨头一旦发布新产品或推出新功能时,往往会受到广泛关注。李志飞坦言,正是在苹果推出AirPods后,开始关注无线智能耳机、做用户研究,并从2017年三四月开始进行工程研发。

李志飞表示“耳机将成为语音交互的下一个引爆点。” 而此前,出门问问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似乎也一直在追爆点、赶风口。以“定义下一代语音交互”为使命的出门问问的战略就是追随么?

对此,李志飞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出门问问的战略是围绕语音交互,考虑在不同的时间和消费场景下,哪些设备在未来比较有希望,便从现在开始试验。不过,他也承认,在选择具体的产品上,仍处于追爆点阶段,“今天的现状是,没有一家AI公司能够找到一个产品,比如找到一个智能手表就火爆了,就上市了。科技就是这么残酷,你得不停地尝试新东西,同时不停去巩固已有的东西。”

他指出,自己做硬件产品主要考虑几个因素:产品是不是和语音交互有关,市场上是不是有成熟的技术以及品类是否被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大牌公司做过基本的教育,“因为我们初创公司,研发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苹果这些大品牌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他们对新品类有一个教育。”否则,一个创业公司很难继续做下去。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WiFore Consulting的报告《智能耳机市场2016-2020》,整个智能耳机行业在2020年将可能成为一个超过400亿美元的市场。李志飞估计,2018年全球无线智能耳机销量达两三千万台是大概率事件,而他给自己产品定的目标是五六十万台。

主要营收来自硬件

从刚开始做软件,到现在不断推出硬件产品,声称要软硬结合的李志飞表示,未来来自硬件的销售将会是公司最主要的营收,“并不代表我们就是一个硬件公司,因为我的设备有联网、有交互、有软件/AI基因,未来当量活跃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很多玩法。”

与之前发布的智能硬件产品一样,无线智能耳机也被出门问问定位为语音交互的一大入口。

李志飞表示,首先要把硬件的基础体验做好。硬件设备本身有黏性,才有机会去做语音交互;当硬件没有黏性的时候,即使在这个硬件上语音交互活跃度很好,也没有意义。

不过,作为从算法和软件起步的公司,要深入做硬件,如何做好供应链的品控管理?李志飞对第一财经等媒体表示,刚开始做智能手表时品质无法保证,因为只有六个硬件工程师,而且当时非常激进地增加新功能。随着公司发展,目前硬件工程师合起来至少有一百多人,而且主要来自诺基亚等公司。但是,他也承认,一旦增加所谓的黑科技时,一定有风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