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线技术工人培训等不起

解放日报 2018-01-23 13:47:00

责编:孙祺

在互联网时代,和胡振球联系却并不容易。“不好意思,我一直在车间。”这位“85后”小伙为不能及时回复微信而抱歉。

在互联网时代,和胡振球联系却并不容易。“不好意思,我一直在车间。”这位“85后”小伙为不能及时回复微信而抱歉。

胡振球是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获得过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6年,他还被选为首批上海工匠,获得上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他说,“劳动创造了幸福,让我的梦想成真了。”

做工人就要做好工人

“许多一线工人培训等不起。”今年两会,新委员胡振球关注的话题是青年务工人员技能培训问题。他说,许多一线工人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技能,但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并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一些工人想考技能证书,可每周要耽误几天去培训,持续几个月影响了薪酬,想想就放弃了。”

他呼吁能有更多的一线工人参与到培训中来。“技能学到手了,学历提升了,工人能更好地投入一线进行发明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胡振球是安徽人,由于家境贫寒,在高考前几天他决定放弃,2007年来上海打工。他暗下决心:“做工人就要做个好工人。”胡振球对“好”字的理解是:踏踏实实干活,不偷懒不懈怠。从钣金工到钳工、车工、打磨工等,短短几个月,他就掌握了车间几乎所有工种的基本操作技巧。

依然在一线做技改创新

那时的胡振球还没有技术创新的念头。2009年,公司工会开展了一项评优活动,鼓励大家进行技术改革。“给我们试错的机会,耗费的材料全部由公司埋单,还支付技术改革中所有的加班费。”这激发了胡振球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很快,胡振球有了自己的好点子。他所在的企业研发的产品进入生产阶段后,工人天天加班,生产效率却始终提不上去。他大胆提议能不能开个模具进行“整车预装工装”,他反复琢磨尝试,最终找到办法。“原来一台整车装配,3个人要三四天完成,现在一天可以装配1台。”算下来,这个创新一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60多万元。

去年,这位“85后”小伙当选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从2007年到2017年间,他从田间地头一路走到人民大会堂,从一个装配工成长为工人发明家和全国劳模。他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发明等各种专利14项,为企业创造直接效益2500多万元。

在被评为全国劳模,成为车间主任后,胡振球坦言自己的工作跟以前基本一样,他依然活跃在一线,在车间做技改和创新。在胡振球眼中,技能人才赶上了好时代。“政府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社会尊重崇尚技术,为我的人生带来了转机。”他说,他仍然是一名普通工人,要努力学习前辈的工匠精神。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