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他是音乐的幸存者,在战火中奏响小提琴

第一财经APP 2018-01-24 10:19:02

作者:葛怡婷    责编:李刚

数十年间,小提琴家艾拉·马利肯走遍世界,他的音乐会从不需要正襟危坐,也没有雅俗之分。他说,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把改变命运的小提琴,就像他的父辈、祖辈曾经历过的那样。

“你的琴声拥有直击灵魂的魔力,让我们激动战栗。”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曾这样评价小提琴家艾拉·马利肯(Ara Malikian)的演奏。近日,这位顶着爆炸头,一身街头艺人装束的小提琴家首次来到中国巡演,于1月25日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在当今古典音乐界,持有一把18世纪斯特拉迪瓦里或是瓜尔内里意大利名琴,几乎成为衡量一位小提琴家地位的标志。和那些动辄数百万美元的珍品相比,艾拉·马利肯的小提琴过于平凡,甚至无源可考,但它却改变了马利肯家族的命运,被称为“魔琴”。

1915年,马利肯的祖父从友人手中得到一把小提琴,佯装乐手,穿越国境线,自此从那场150万人死难的亚美尼亚种族屠杀中幸存。祖父目睹了至亲好友的死亡,于是这把救命的小提琴成了家族护身符,被视为恩人般尊崇。流亡黎巴嫩之后,不通音律的祖父勒令他的长子、马利肯的父亲学习小提琴。就像是命中注定,马利肯的童年也在没日没夜的练琴中度过。

枯燥的练习,在往后岁月中成为唯一的慰藉。马利肯7岁那年,长达15年之久的黎巴嫩内战开始。一家人需要连续数十天藏身于暗无天日的地下,在连绵战火中,父亲藏防空洞里,教他和弦,每次拉起小提琴,都像是最后一次。

“在最悲惨的时刻,人们从未停止过追求美好。”马利肯告诉第一财经,那时,人们总是尽可能寻找抵御悲伤的方法:“我拉小提琴,其他孩子跳舞、歌唱,那些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熬过了最困难的日子,有了音乐的陪伴,生活好像没那么苦涩。”

1980年,艾拉·马利肯在贝鲁特举办了人生中第一场独奏音乐会。那是短暂的休战期间,800多人聚集在一起,为12岁的艾拉·马利肯捧场。这并不是一场多么庄重的音乐会,却成为他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他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演奏能给人们带来那么多欢乐。在那以前,马利肯对自己的未来懵懵懂懂:“我从未想过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我只知道要学小提琴,但从没想过要成为真正的音乐家。”他下定决心,永远不会放弃演出的机会,因为只有才舞台上,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能量传递给更多人。马利肯告诉第一财经:“就好像你去餐厅和朋友们聚会和你一人独酌不同,一个人在录音室演奏的快乐远远比不上在现场和观众分享音乐的快乐,我想这就是音乐的意义。”

因而,马利肯的音乐会从不需要正襟危坐,也没有雅俗之分,向所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敞开。他的曲目既有莫扎特、巴赫、维瓦尔第等古典作品的当代演绎,也有摇滚先驱大卫·鲍伊和齐柏林飞艇的古典改编,所有人都能在他的琴声中找到最原始的激情和感染力。马利肯告诉第一财经:“我想把热情和快乐传递给来看我音乐会的人们,希望他们在走出音乐厅的时候,仍然能够怀有这份愉快的心情,然后把它传递给更多人。”

在马利肯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一个是父亲,另一位是他的姐姐。在音乐理念上,二人水火不容,一个是古典音乐坚定的捍卫者,另一位则是不折不扣的摇滚爱好者。

热爱古典音乐的马利肯同样也被激情四射的摇滚乐所吸引,“当我和父亲在一起时,我必须假装仅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当我和姐姐独处时,又不得不假装只对摇滚青睐有加,否则这两个人都会生气。”童年时代,他将齐柏林飞艇的海报贴在床头,但由于父亲根本无法接受,他想出一个方法,每当父亲走进房间,都会升起事先布置好的帘子,露出巴赫的照片,盖住齐柏林飞艇的海报。

15岁那年,艾拉·马利肯拿到全额奖学金成为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学生,也让他得以从战火纷飞的黎巴嫩离开,进入正统的古典音乐殿堂。刚到德国的两年,他孤身一人,语言不通,也没有任何社交活,唯一能做的就是练琴,不到20岁就拿到德国柏林门德尔松大奖。

马利肯说,他热爱古典音乐,这是他音乐世界的重要部分,但他却从未在古典世界找到归属感:“一成不变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总让我觉得不自由,也许古典世界因为我这样的人存在而感到不自在。”

在马利肯心中,有一个人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那就是被誉为魔鬼小提琴家的帕格尼尼,“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是我的偶像,不折不扣的伟大天才。他演奏小提琴方式上的变革、他的作曲形式改变了我对小提琴的所有看法。”

马利肯在读音乐学院时,总是被教导要完美而不出错地演奏古典音乐,“但我总认为没有人知道巴赫和莫扎特当年如何演绎他们的作品,而模仿他人是很容易的,我要用我自己的音乐语言演奏,用我自己的方式。”

数十年间,马利肯背着“魔琴”走遍世界,触摸着每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亚美尼亚血统、黎巴嫩成长,德国接受古典乐熏陶,旅居西班牙,他的人生在浪游中度过,也因此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艺人,他的演奏吸收了阿拉伯风格、吉普赛风格、阿根廷探戈与西班牙弗拉明戈等多种元素,从民族到世界,从殿堂到街头,从巴赫、莫扎特到齐柏林飞艇、亨德里克斯,他将这些音乐语言融汇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自由挥洒。

作为马利肯中国巡演的主办方,九维文化董事长张力刚知道,邀请这样一位在中国并没有被广泛认知的音乐家是一次冒险。回忆起第一次观看马利肯音乐会的那个夜晚,他从马德里赶到西班牙南部,驱车三小时到达一个小城镇,在这个只有20万人口的小城,唯一的体育场在为晚上的演出做准备,他看到小镇上,几乎所有人都盛装打扮,好像准备参加一场庆祝仪式,这场演出就是艾拉·马利肯的音乐会。

在这场音乐会上,他听到艾拉·马利肯为儿子写的《开罗圆舞曲》,深深被触动,决意邀请他来到中国。无论是辉煌的剧院还是露天广场,无论是和多明戈还是吉普赛民间艺人合作,马利肯都乐此不疲。在他的音乐会现场,人们可以一边喝着酒,一边听他拨动琴弦,释放热情,无拘无束。

此次中国巡演中,有一首名为《1915》的曲目,那是马利肯祖父穿越国境线的一年。为纪念亚美尼亚大屠杀中所有受难者,马利肯创作了这首曲子。他认为这是一段被全然忘记、不被承认的罪行,暴力、恐怖主义和对战争的滥用仍然尚未解决,与此同时,千千万万无辜的受害者正在受难死去。他认为,他有责任呼吁人们尊重不同的信仰和观点,因此必须让乐音响起,就像小时候他在防空洞里,小提琴给他带来的鼓舞一样。

“在我们身处的世界,有6500万躲避战乱的人们,在他们当中,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把改变命运的小提琴,就像我和父辈、祖辈曾经经历过的那样。”马利肯说:“我不是一个演奏者,我是音乐的幸存者,这个世界依旧充满血泪,但我相信音乐是它的解药。”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