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尘封千年的地宫,埋藏着震惊世界的盛唐宝藏

第一财经APP 2018-02-03 08:53:28

作者:孙行之    责编:罗敏

在被毁的皇家寺庙地宫内,埋藏着诸多极为珍贵的盛唐文物,工艺精湛的金棺银椁以及佛舍利,震惊了世界。

1300年里,如同矗立于乾陵的那块无字碑,武则天下令建造的一座堂皇的皇家寺院,并未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若不是地宫的发现,人们至今也无从知晓它当年的显赫。这座位于陕西临潼的皇家寺院,深藏着佛祖舍利,以及众多精美文物。

庆山寺遗址在西安临潼区新丰镇,是武则天时期建立的著名皇家寺院。

来自陕西临潼庆山寺地宫的一块石碑与其他120件(组)文物日前来到浙江省博物馆,构成“佛影湛然——西安临潼唐代造像七宝”展。

临潼庆山寺的重大考古发现,源于一次挖土工程。1985年5月5日,临潼新丰砖瓦厂在新丰原上取土制砖,当推土机作业至地下六米深处,突然掘出一座砖室。在场的姜原村村民以为是一座古墓,立刻蜂拥而上,将砖室中的出土文物一抢而空。空荡荡的砖室无法为考古人员提供更多信息。起初,他们猜测这是一座古墓的墓室,但棺床仅仅不到1米,令人颇为疑惑。

随着文物一件件被找回,谜题也就抽丝剥茧般地被解开。考古人员最终认定,这是一座被毁寺庙的地宫,埋藏着诸多极为珍贵的盛唐文物。临潼庆山寺的这次考古,发现了工艺精湛的金棺银椁以及佛舍利,震惊世界。2年后,陕西扶风法门寺的地宫开启,一批夺目的宝藏,如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的出土,再一次吸引了更多关注。

高山踊起,女皇建寺

原本处于庆山寺地宫甬道中央的石碑,如今陈列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展厅中。它就像这座神秘砖室的说明书,为考古人员解决了诸多疑团。石碑上方刻有“大唐开元庆山之寺”八个字,右首上则刻着“上方舍利塔碑记”七字。石碑上的513个字,详尽记载了上方舍利塔的地理位置和主持僧,所供奉的舍利以及埋藏舍利时的盛况。借由这块石碑,人们才能断定,眼前的这个砖室并非古墓,而是一座佛教寺庙地宫。

碑文还记载,庆山寺地宫始建于公元736年。这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作为太后的武则天临朝听政,大权独揽的时候。武则天一方面用严酷的政治手段打压异己,一方面推行佛教,大兴佛寺,希望用佛教教化民众,确认其政权的合法性。

庆山寺的营建由一场特异的自然灾害催生。据《旧唐书·五行志》记载,武则天当政时期,位于都城长安境内的新丰县东南露台乡曾有伴随着风雨、冰雹的地震,地震中,一座山峰从青原上踊起,高约67米。武则天认定这是吉祥之兆,说山踊现象是上天对她统治成果的肯定。她下令将此山命名为庆山,新丰县也被改名为庆山县。趁此机会,武则天还下令修建一座全新的寺院,取名“庆山寺”,地宫亦由此而来。

庆山寺由建造大明宫的工匠们按照皇家寺院建制,开凿地宫用于供奉舍利。不过,除了下令扩建寺庙,这位女帝与庆山寺的其他关联却未见于碑文。“关于武则天是否曾经亲临庆山寺,从我们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未见记载”,陕西临潼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梁方告诉第一财经。

武则天掌权期间,庆山寺香火鼎盛,高僧云集,一时成为长安东部最为重要的寺院,有“东庆山,西法门”之说。然而,与受李唐宗室世代供养的法门寺不同,武周政权倒台后,庆山寺很快由盛而衰。开元初年,庆山寺曾经历一次整肃,到了开元后期,唐玄宗又开始倡导佛教,重修庆山寺,并举行盛大的释迦佛祖真身舍利供奉法会。到了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颁布“灭佛”法令,一大批寺院被毁,恢弘的庆山寺也难逃厄运,最终消散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深埋地下的地宫,将一部分珍宝保留了下来。

同样曾作为皇家寺院,也都地处长安城附近,为何法门寺能够香火不断;而庆山寺却早早烟消云散,不见于史书?梁方给出的一个解释是:“这与寺院的背景有关,它是武周政权所建,而法门寺是李唐宗室世代供奉。武则天去世之后,李家子孙是不会继续推崇这座寺院的”。

金棺银椁与人面纹胡瓶

庆山寺地宫共出土文物127件,珍贵文物115件。“这个寺院的供养人基本就是当时的贵族和佛寺的僧人”,浙江省博物馆助理馆员、此次展览策展人宣鼎文告诉第一财经。其中,金棺银椁做工之精湛,在各地出土的金棺银椁中属顶尖之作。而三彩南瓜、三彩盘和人面胡纹瓶也都是极为独特的文物。

据梁方介绍,出土前,金棺银椁应该是被装在一个大石函中。正是石函上刻着的“释迦牟尼舍利宝帐”使得考古人员能够最终确定这座地宫供奉的是佛祖舍利。与金棺银椁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非常独特的贡品“唐三彩南瓜”。这枚“南瓜”通体呈金色,栩栩如生。中国民间素有“南瓜不敬佛”之说,但庆山寺这件“南瓜”似乎颠覆了这个说法。据专家介绍,就出土时所处的位置来说,这应该是佛前一样重要的“供品”。“所谓‘南瓜不敬佛’应该只是民间传说而已。唐代时,人们就用南瓜给佛祖做供品”,临潼博物馆馆长牛江涛告诉第一财经。另据梁方介绍,在当代日本的寺院中,也有用南瓜做供品的情况存在。

在诸多唐宋时期的金棺银椁葬具中,庆山寺的这一组素以宝石累累、金属工艺精湛著称。事实上,以金棺银椁瘗藏舍利也是一种“中国本土化”的佛教仪轨。瘗藏舍利制度最初自印度传入时,原本是将舍利放在坛瓶之中的。据梁方介绍,在中国,金棺银椁的瘗藏制度始于北朝。而到了唐代,安放舍利的葬具被彻底改为模拟埋葬逝者的制度,即将佛舍利安放在金、银制作的小型棺、椁之中。

展览中陈列的“人面纹胡瓶”是一件尤为特殊的文物。文博专家们对它的研究,持续30多年仍未停歇。“胡瓶”往往是指随着丝绸之路从东罗马、萨珊波斯、粟特、伊斯兰等西亚、中亚地区传入中国的酒瓶样式。庆山寺出土的这尊胡瓶的特点在于,它的腹部有6个高浮雕人头。

人面纹胡瓶造型奇特,稀世罕见。唐,铜质。(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根据形象来看,这些人物造型显然来自异域。多年来,关于人物形象的身份和胡瓶产地一直是个谜。庆山寺地宫的考古发掘简报认为,这尊胡瓶“造型奇特,稀世罕见。从人物的形象看,天竺(今印度)人的特征极强,认为其来自天竺”。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件胡瓶应该由丝绸之路传入,腹部人面的形象则源自突厥人。去年,北京大学教授林梅村发表论文,考证了这尊胡瓶的来历。他指出,腹部的高浮雕人头形象是“印度教战神健陀像”,整个瓶用中亚传统黄铜工艺打造,器型则与粟特鹤嘴胡瓶相同。同时,因为喀布尔河上游的凛宾国是印度教在中亚的传播重镇,林梅村考证认为,这尊胡瓶就很可能来自这个位于粟特与印度之间的国家。

此次在浙博的特展,除了来自庆山寺地宫的文物,还有来自纸李乡通灵寺遗址窖藏以及邢家村窖藏的60多件金铜造像。据宣鼎文介绍,这些佛像大都为初唐与盛唐时期文物,艺术水平很高。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曾毁坏不少大型佛像,人们便将不少小型佛像埋藏在地窖中,才使它们能够幸免于难。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