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领航新征程】社论:国企效益回升为改革提供良机

第一财经APP 2018-02-12 22:27:18

作者:社论    责编:杨小刚

深化国企改革,正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历史机遇,这就是国有企业效益的全面回升。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到了国企改革,尤其是国企去杠杆方面。可以看出,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国企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国有企业效益的大幅度回升,正为包括去杠杆之类的国企改革提供良机。

过去一段时间,通过种种措施,总体上企业杠杆率由升转降。这是一个积极信号。然而,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尤其是降低国企的杠杆率,仍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这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从负债与营业收入的比例来看,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虽然有所缓解,但仍处于高位。2017年三季度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总负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从二季度末的101.0%下降到99.1%。同期,这一数据对民企来说,只有不到36%。去杠杆,国企面临着更繁重的压力和任务。

国有企业负债率高,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长子”,不仅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会受到更多金融监管的掣肘。与此同时,因国企的特殊身份,也容易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获得金融机构授信、贷款的难度要比非国有企业小很多。

同时,国企严格的考核制度也使得一部分国企通过借贷方式壮大自己的规模。先把规模做大再说,意图通过加杠杆增加产能,扩大规模,这是一部分国企的认识。但这蕴藏了很大的金融风险,在前期快速扩张的影响下,部分国企已经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现象,加重了其经营风险;国企存在经营债务偏重问题,同样加重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深化国企改革,正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历史机遇,这就是国有企业效益的全面回升。

2017年,中央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润总额14230.8亿元,首次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量、增速双创5年来最好水平。包括地方,国企利润总额28985.9亿元,同比增长23.5%。

这些数据并不能表明国企已经进入良性运行时期,不能因为国企效益的提升而沾沾自喜。要看到,包含国企在内的企业效益的改善,有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红利”,也有经济运行周期的影响。在效益提升的同时,困扰国企的固有因素,比如国企改革推进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健全、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广泛存在。

国企效益的提升,无疑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契机。国企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随着国企效益的回升,以前不敢做、不好做的改革,现在都可以提到议事日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有企业效益的提升不能成为其扩大杠杆率的“借口”。如前所述,国有企业中更多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在效益好转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也具有“后发优势”,国有企业应该更多增强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事实上,国有企业从事的行业,很多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比如钢铁、煤炭、房地产、电力等,这些行业都亟待产业结构优化。这些行业,国家层面已经设置了“高压线”,就是不允许新的产能进入。希望通过增加贷款规模,增加产能,这条路已经走不通。

国资委也已经明确,制定了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控风险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相关工作,到2020年前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再下降2个百分点。相信地方上也会很快出台相关措施。

总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长子”,受到了很多“眷顾”,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新形势下,也要抓住国有企业效益回升这个契机,深化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除了去杠杆、减负债、防风险之外,还要推进综合性改革,提高国资运作效率和水平。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