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老车企迎自动驾驶发展新契机

第一财经APP 2018-03-05 20:06:10

作者:俞立严 ▪ 武子晔    责编:彭海斌

此次上海测试道路的开通及测试标准的制定,对于各车企而言,是一个必须抓住的契机。

“从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来看,国内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从发展进度上来看,中国进度较慢。”LMC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种差距还体现在路测上。

为了解决这样的差距,加速赶上甚至领跑全球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上海在2018年3月1日于全国率先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并且当天首批测试号牌就花落上汽和蔚来两家车企。

不少人惊叹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的时代来了,其实春江水暖已非一两日。去年的6月13日,我国工信部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至此,智能网联汽车被正式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在行业内部,太阳底下早无新鲜事,自动驾驶早已成为新旧车企的重心业务。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丰田汽车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17)》中指出,美、日欧传统车企、科技公司已全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测试示范,预计2020年左右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量产化。在中国,HA级和FA级(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量产计划一半在2025年前后。

奥迪在去年7月份首次推出了包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新一代A8,它是全球首款实现自动驾驶Level 3级别的量产车型。奥迪还与英伟达达成了战略合作,联手打造智能汽车,预计2020年上路。奔驰方面也透露,预计到2020年奔驰大部分车型将能实现自动驾驶。宝马首款电动自动驾驶车——iNext将于2021年正式推出,并计划搭载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沃尔沃第一辆L4级无人驾驶汽车将在2021年量产。通用则计划于2019年在美国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汽车。丰田也于2020年开始部署自动驾驶技术于量产车上。

相比国际车企,国内车企在自动驾驶上的布局则稍晚。从国内各大汽车集团的规划上来看,自动驾驶汽车大多在2025年左右量产。

今年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大部分的主流车企已经在部分量产的车型上前装了L1级驾驶辅助系统,达到美国标准。部分企业计划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在少数高端车型上前装L2级部分自动驾驶系统。另外,L3、L4处在研发和实验阶段。一些造车新势力也开始部署自动驾驶,它们大多都在硅谷设立了研发、设计等机构。

此次上海的开通自动驾驶专用道路则意味着,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可以就近解决获得开放道路测试数据的问题,是将布局已久的自动驾驶技术向前推进一步的重要契机。就在此前,国内一些车企如上汽、蔚来等都曾选择在美国加州进行路测。

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经理张程就对第一财经记者感叹说,“感谢上海市政府鼓励创新。”

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业内人士同时也是此次获牌的两家车企之一的相关负责人,在张程看来,上海此次不仅在政策层面上于全国率先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并且发放首批测试号牌,这令他想起一百多年汽车刚诞生时技术的突飞猛进。从目前的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汽车业可能会再一次改变世界,其意义非同一般。

张程打比喻说,车在院子里开和在马路上开是不一样的,前者还是一个研发阶段,封闭环境不管怎样设置,都不及自然道路的场景更真实,“比如,仅上汽的假人模型就可以从六米距离缩短到三米,甚至碰瓷的,今后的自动驾驶汽车有可能让碰瓷的人都碰不到。”张程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这次是蔚来ES8 SUV首次获准在中国国内的开放道路上进行测试,先期主要测试自动辅助驾驶,所有特斯拉具有的功能都会加以测试,比如拥堵时自动跟车、自动换道、自动泊车等。”首批获牌的另一家车企蔚来汽车的电动力工程副总裁、蔚来驱动科技首席技术官黄晨东说。

“此前国家、企业都处于观望之中,之前没有设置开放路段是由于国内自动驾驶车企数量有限,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成熟,因而对路测的需求不高,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有关自动驾驶的法规条例,所以此前国家设定的都是封闭式路测。”曾志凌说。

很显然,此次上海测试道路的开通及测试标准的制定,对于各车企而言,是一个必须抓住的契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