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招行副行长谈银行理财转向:资管新规下拟设子公司,争取早日挂牌运营

第一财经APP 2018-03-26 22:41:02

作者:杨佼    责编:林洁琛

过去是商业银行主动要求成立资管子公司,现在是监管要求必须成立,从政策来讲,有利于商业银行资管子公司尽快实现独立运营。

商业银行期待多年却始终没有进展的独立资管子公司,在资管新规征求意见后,出现了落地的积极信号。

招商银行3月23日公告称,拟出资50亿元,设立独立运营的全资资管子公司。而在此前,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均已计划成立资管子公司。3月26日,在招行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该行副行长、董秘王良称,成立资管子公司有利于理财业务专业化、标准化、长期化、净值化、规范化运营。

“过去是商业银行主动要求成立资管子公司,现在是监管要求必须成立,从政策来讲,有利于商业银行资管子公司尽快实现独立运营。”王良说,成立资管子公司,也不会导致银行非标资产回表,“如果回到表内,就变成了真正的刚性兑付。”

理财向五大方向转型

招商银行3月23日公告披露,拟设立资管子公司“招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初始注册资本拟定为50亿元,由该行全额出资发起,持股比例为100%。在适当时机,将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并在监管批准的前提下,引入战略投资者。

“招行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零售业务比重大、零售客户多,零售的很多业务又是财富管理。”在3月26日的发布会上,王良称,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发挥该行专业优势。

招行理财产品规模位居同业前列。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该行发行理财产品4660只,销售额15.87万亿元,同比下降1.61%;理财产品余额2.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2%。根据银监会统计,同期,该行理财产品、表外理财募集资金余额,均在商业银行中均排名第二。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下称“理财登记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银行理财累计发行理财产品25.77万只,募集资金173.59万亿元。截至当年底,共有5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9.35万只,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0.49万亿元,比2016年少增5.0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21.94个百分点。

招行成立资管子公司,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该行3月23日的公告称,设立资管子公司是为满足最新要求、促进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可进一步完善资管业务的交易主体地位和体制架构,并有效防范化解主体风险,以实现“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服务宗旨,符合国内外银行业发展趋势、自身业务发展水平。

王良进一步解释称,成立资管子公司,包含了资管业务的专业化、标准化、长期化、净值化、规范化五方面的因素。“理财过去都是资金池运作,存在的期限错配问题,未来需要吸收长期资金,才能满足理财的长期资金需求。”王良说,资管子公司成立后,能解决非标标准化,以及目前存在的多层嵌套问题。同时,通过子公司专业化运营,可以实现与母行风险隔离。

招行并不是第一家计划成立资管子公司的银行。2015年1月,时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提出,要探索银行的部分业务板块、条线的子公司制改革。条件成熟的银行,可对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进行子公司改革试点,实现独立经营。

监管表态后,多家银行随即公布成立资管子公司的计划。2015年3月底,光大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已同意全资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2015年5月26日,浦发银行公告拟设立浦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初,中信银行亦称,成立资管子公司在上一年就通过董事会批准,并计划于当年4月正式运营。

尽管银行对资管业务独立运营态度积极,但计划公布后始终没有取得进展。而三年之后的今天,银行理财的政策、市场环境已大为不同,招行此时计划成立资管子公司,对银行理财业务业务的独立运营,具有某种“信号”意义。

2017年11月,央行、银监会等五部委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明确规定,主营业务不包括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管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可设立专门业务部门。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应当确保与其他业务相分离。

“过去是商业银行主动要求成立资管子公司,现在是监管要求必须成立,从政策来讲,有利于商业银行资管子公司尽快实现独立运营。”王良说,但至于何时能审批下来,等待资管新规正式出台,监管部门后续还要制定实施细则,该行对监管政策密切关注,争取资管子公司早日挂牌运营。

非标没有回表压力

市场普遍认为,游离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之外、规模巨大的银行理财,尤其是其中的非标资产,在资管新规颁布之后,将面临着很大的回表压力。

理财登记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债券、银行存款、拆放同业、买入返售等标准化资产是规模达29.5万亿元理财资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占比为 67.56%,其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42.19%。由此推算,非标资产在银行理财中的占比约为32.44%。

“表外非标被围追堵截后,实体中仍然存在的融资需求,以表内贷款的形式得到满足。”某股份制银行人士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利用信托、券商资管等多层嵌套的银行理财,不少本质上仍是贷款、类贷款,资管新规颁布后,能回表的必然尽量要回到表内,而表外部分则受到压缩。

据王良介绍,截至2017年底,招行表外资产大约2.1万亿元,其中,1.1万亿元为标准债券型资产,另外4000亿-5000亿元为股票型权益类资产;而非标资产存量则只有约2000亿元,在表外资产中的占比很小。

招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该行的理财资金中,投资债券的余额为1.13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8.99%;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余额2186亿元,剩余部分均投资于债权、权益和其他类别资产,而存量非标债权约占理财资金的10%,总体比例不高。

与此同时,招行的净值型产品比重也比上年有所提高。截至去年底,该行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余额的比重为75.81%,比上年底提高2.93个百分点,标准化债权、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占比,也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招行的非标资产只有2000多亿,而且新规设有过渡期,短期内不会回到表内。”王良说。

资管新规对保本理财的约束,让打破理财刚性兑付越走越近。根据《意见稿》规定,资管产品不等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并要进行净值化管理。业内认为,这将促使保本理财产品将退出历史舞台。

这意味着,资管新规一旦实施,将成为打破刚兑的利器。王良认为,正是这一原因,银行表外理财的非标资产不会回到表内,否则就与打破刚兑的监管要求相悖。“按照以前的规定,表外资产不能回表,这里面有优质资产,也有风险资产,风险、收益都由客户承担,如果回到表内,就变成了真正的刚性兑付。”王良称,如果监管未来要求回表,该行将作出调整,但该行的表外非标资产主要是债权类为主,过渡期内会到期兑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