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犯了个大错”:扎克伯格与脸书的15年道歉之路

新华社 2018-04-12 13:44:07

责编:李莉

少年得志的扎克伯格,正在遭遇事业发展中的“至暗时刻”。

连续两天累计9个小时,在近百位古板严肃的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的轮番盘问下,33岁的互联网头号明星马克·扎克伯格像个“犯错的孩子”,或是心有愧疚,也抑或有意设计。

“我们未能全面审视我们的责任,这是个大错误,是我的错,对不起,我创办了脸书,我运营它,我为发生的事负责。”2017年曾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五的脸书首席执行官说。

少年得志的扎克伯格,正在遭遇事业发展中的“至暗时刻”。

深陷丑闻

2004年,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的宿舍中创办了脸书网。作为“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新一代创业者,他提出“把世界连接起来”的愿景,并在10年间将月活跃用户提升至约20亿人,被誉为“盖茨第二”。

他将自己打造为“造梦者”,主张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平等接入互联网的机会。11日在美国众议院听证会的“道歉发言”中,他仍不忘强调公司代表着“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

然而扎克伯格的“理想国”此次却展示出了黑暗的一面。上个月,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被曝以不正当方式获取高达8700万脸书用户数据,用于精准推送广告等用途,外界甚至质疑被泄露信息可能被用来影响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

脸书也承认,全球20亿脸书用户中,大多数人的个人信息可能在用户未明确许可的情况下被收集。

反讽的是,在社交媒体信誉遭遇空前质疑时,颠覆了传统传播方式的扎克伯格选择在《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报刊刊登广告道歉。

美国国会、欧洲议会和英国议会均要求扎克伯格到场为用户数据泄露事件作出解释,脸书股价“跌跌不休”。

语焉不详

脸书用户数据泄露风波以来,扎克伯格通过不同途径承诺今后要更加尽责保护用户数据。然而,在10日和11日的两场听证会上,面对议员们的咄咄逼问,扎克伯格给出的“不知道”、“没听说”、“不清楚”和“说不上来”这样的回答,让外界很难感受到扎克伯格的歉意。

“扎克伯格先生,你愿意告诉我们昨晚你住在哪家酒店吗?”在10日的听证会上参议员理查德·德宾开门见山就问。

扎克伯格吭哧了两秒钟后说,“我不愿意”。德宾说,事情就是如此,就算以“把全世界人连接起来”为名,“脸书收集了什么信息,给了谁,是否征得同意,难道脸书用户不该知晓吗?”

“是的,参议员,我认为所有人都该控制他们的信息如何被使用。”扎克伯格说。

而事实并非如此。据悉,脸书早在2015年就得知这些用户的信息被泄露,但却未告知用户。扎克伯格辩解说,公司以为数据被删除了,认为“事情已经结束”。

在火药味甚浓的两场听证会上,扎克伯格作出了“有错会改”的姿态。但10日当有参议员问到脸书是否欢迎立法监管时,扎克伯格显得很不情愿地说,“如果监管是正确的,我欢迎。”但他并未具体说明什么是自己认为“正确的监管”。

有参议员表示,仅靠社交媒体公司自我监管是行不通的。美国应仿效欧盟,制定类似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法规,对网络数据进行严格规范。11日在众议院作证时,扎克伯格又说脸书将按照欧盟标准规范数据管理。

灰色地带

“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参议员奥林·哈奇问。

“我们推送广告。”扎克伯格说。

在国会作证的扎克伯格承认自己“轻信”,但否认“共谋”。他的陈述暗示,“大坏蛋”是剑桥分析公司,脸书多多少少还算个“受害者”。

根据扎克伯格的证言推断,在一个技术乌托邦世界中,个人信息安全只能仰仗拥有巨大权力的公司“不作恶”且“不渎职”。

事实上,从新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到隐私泄露、数据滥用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其间存有巨大的灰色地带。有专家认为,脸书的赚钱方式天然包含了某种程度的道德风险。

举个例子,通过对用户地点、活动和爱好的大数据分析,某航空公司或可在“推广菜单”中选择,向曾点赞中国风景图片、近期有出行计划的波士顿年轻中产阶级推送下个月上海往返波士顿的打折机票。“广告”实际上成了“窄告”,你的自由选择被一只看不见的“数据和算法之手”在操纵。

这桩数据泄露丑闻能否成为个人信息安全的转折点,扎克伯格又愿意从中汲取多少教训,目前尚难做出定论,但显而易见,脸书的赚钱方式料将不会发生改变。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学者德蒙鸠依日前刊文指出,脸书用户数据泄露丑闻是大规模集体隐私被侵犯的案例,且“不会是最后一例”。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促使美国立法,加强对网络社交媒体和数据安全的监管。

15年道歉之路

“这是个大错误,是我的错。”美国脸书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11日在美国国会就用户数据泄露丑闻听证时说。事实上,从创业到脸书发展的10多年中,扎克伯格的道歉并不鲜见。每当问题比较严重,扎克伯格就会发布道歉信,承诺升级网站的设置工具,但如何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

——2003年,“事已至此不是我的本意”

脸书前身Facemash网站不经他人授权在哈佛大学内部网络上收集学生照片,让网站用户为照片的“热辣程度”评分。网站开发者、年轻的扎克伯格不久发布道歉信说,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想到网站传播得如此之快,他对此造成的伤害深表歉意,“终于明白自己的本意被曲解可能造成的后果”。

——2006年,“我们真的把这个搞砸了”

2004年,扎克伯格等人联合创建脸书公司。两年后,脸书推出了“动态推送”(NewsFeed)功能。用户突然发现自己搜索的各种信息都被显示在个人页面,也没有任何设置可以关闭这一功能。扎克伯格在脸书官方博客中道歉说:“在解释新功能这件事上,我们做得很糟;在让你们如何控制这些新功能的问题上,我们做得更糟。”

——2007年,“这次我们做得不好,我为此道歉”

这一年,脸书推出了公司首个个性化广告系统Beacon。这一功能让用户的购物历史记录处于公开状态;脸书还使用了第三方数据,如用户在某票务应用上购买过音乐会门票,相关广告就会出现在用户的脸书页面上。约5万名脸书用户发起了名为“脸书,停止侵犯我的隐私”网络请愿活动。扎克伯格在官方博客中道歉说:“在收到用户反馈后,我们没有很快作出反应。”脸书在2009年关闭了Beacon广告系统,它成为公司最失败的产品案例之一。

——2009年,“我们增加的是你们想要的”

2008年,扎克伯格在脸书官方博客上发表的4篇博文,全都是就隐私保护问题在向用户解释或道歉。2009年,脸书推出了新的隐私保护工具。然而不少人反映新功能的使用晦涩难懂,甚至导致更多个人信息处于公开状态。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就此开始对脸书进行调查。

——2010年,“我们确实忽略了这一点”

这一年,美国《华尔街日报》披露说,脸书网站漏洞可能让用户的真实姓名等私人信息被窃取。之后脸书迅速修补了漏洞,并宣布将重新设计网站的隐私设置方式。扎克伯格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说,“有时,我们前进的速度太快。脸书会让用户以更为简洁的方式设置保护自己的隐私。”

接下来的2011年、2013年,到2018年的“剑桥分析”公司数据泄露丑闻,扎克伯格仍在继续道歉,从“我第一个承认我们犯了很多错误”,到多次许诺尽快让脸书的隐私保护功能更加简单好用。

美国科技月刊《连线》杂志评论说,随着脸书的不断发展,网站的隐私设置就像迷宫一样让用户难以掌握,不断升级的结果是更多信息被默认为公开状态。“扎克伯格从未真正理解何为隐私,他认为人们最终会习惯与每个人分享自己的一切,他的商业模式也基于此。”

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新技术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学者泽伊内普·蒂费克奇表示,扎克伯格多年道歉仍没能解决问题还是源于公司的盈利动机和商业模式。此轮丑闻曝光伊始,她在推特上嘲讽说:“扎克伯格保证在‘未来数周’对个人隐私数据有更好监管,这个‘未来数周’已经过了8年了。”

蒂费克奇认为,此次个人信息泄露丑闻只是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议员质问、扎克伯格道歉更多是情绪的宣泄,最需要的是完善立法来保护人们的数据隐私,保护健康的网络公共领域环境。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