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外部风险加大 提振内需要有非常规手段

第一财经APP 2018-04-18 21:29:15

作者:李文龙    责编:黄宾

“危”中有“机”,加快内需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长远稳定增长。一旦调整较为顺利,则未来中国经济应对外部更大冲击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自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及当选以来,关于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及中美贸易战的传言就如同“狼来了”一样,被反复提及。时至今日,“狼”比任何时候都更靠近我们。

实际上,中美货物贸易逆差长期存在,但在目前才如此激化,一方面是逆差数量较大,另一方面是双方互补贸易结构中竞争成分的增加。图1显示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构成,基本可见,中高端机电设备,而非一般生活消费品,越来越成为美国对华逆差的主要贡献因素。可以预见,中美贸易战不论以何种形式收场,中国未来的出口环境总体上会继续面临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这是因为随着中国制造能力升级,其与贸易伙伴竞争关系可能进一步凸显。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lobal Trade Alert)的数据,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至2018年3月,中国受到他国有害贸易干预共3886起,位居各国之首。在一定程度上讲,随着中国外贸规模的扩大及在生产链条的往上延伸,面临高涨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一定必然性。

贸易紧张对短期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2017年中国GDP增速为6.9%。虽然高于2016年,但从GDP增速构成看,净出口贡献了0.6个百分点,这是过去五年来最高的(图2)。而扣除净出口后,由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速在2017年为6.3%,是1997年以来的最低值。考虑到2017年净出口的较高基数,2018年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不容乐观。

今年3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GDP增速目标为6.5%左右。如果中美贸易形势持续恶化,实现这个目标有一定压力。这是由于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美出口占到中国总出口的19%。

深化内需调整具有迫切性

基于以上考虑,过多依靠外需来支持经济增长,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并不现实。“危”中有“机”,借此压力,加快内需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长远稳定增长。一旦调整较为顺利,则未来中国经济应对外部更大冲击的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关于内需调整,实际上这是我国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情。而作者希望从内外需结合的视角,提出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减少服务贸易逆差,以此弥补货物贸易顺差下降及资金外流的压力。

从经常项目盈余看,中国自2008年以来就呈现逐步下降态势,主要包括两个原因,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减少,另一个是服务贸易尤其是旅游逆差大量增加,如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赤字为225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8个百分点(图3)。

中国出境游自2009年以来呈现爆发性增长,从根本上看,这与人均收入提升有关。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出境游客增幅超全球游客增幅,因此中国游客数量在全球游客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1.5%增至2016年的9.3%(图4)。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出境游客支出以更快速度增长,在全球支出份额从2000年的2.6%增至2016年的19.2%(图4),达到2600亿美元(约1.7万亿人民币)。

随着人均收入进一步提升,预期出境人数及支出势必会进一步增加。按有关预测,到2022年中国出境游客相比2016年将翻番,年总支出有望达到4000亿~5000亿美元。

总的来看,中国出境游支出增长反映中国人均收入的提升,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境外旅游超常规增长也值得反思:是否可以将部分境外旅游消费引导回国内?这在当前及未来货物贸易面临下降压力的情况下尤其值得重视。

根据测算,以2016年为例,假设中国出境游客支出在全球占比从19.2%降至9.3%,即与中国出境游客人数在全球占比相等,并把省下的海外旅游支出用于国内旅游,则可最多增加1.2%的GDP。当然,这种假设在实际中难以完全实现,但通过下调淡季国内景点门票、充分发挥高铁网络及大力提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等,还是会对扩大国内旅游支出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境外旅游支出放缓有利于减轻对外汇资金的需求压力,这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另外,鉴于当前多数国家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对国外游客增加免签,中国对此不能忽视,尤其是应加大对中高收入国家游客的免签力度,从增加入境旅游收入来减少旅游赤字及促进国内消费。

二、适度增加投资的方向:进一步支持住房刚需与扩大棚户区改造以及加大环境治理投入。

若全面贸易战爆发,假定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20%,则中国对外总出口因此会下降4%,这仍低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外贸下降17%的情境。因此,贸易战情况下出台类似2009年的大规模刺激计划没有必要,但一定力度与投资有关的调整还是可以考虑。在坚持发展房地产市场以“房住不炒”为原则的情况下,针对刚需(家庭唯一一套住房购买)应适度放松限制,但同时仍需坚持对多套及投机性住房的管理措施。

另外,加强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既是住房保障及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也利于带动投资与消费。目前来看,中国政府制定2018~2020年棚改套数是1500万套,其中2018年为580万套,建议适当提升为:2018年650万套,2019~2020年各500万套。按此计算,2018年将新增棚改投资1600亿元,相当于0.2个百分点的GDP。另外,适当加大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既是客观需要,也可起到增加投资及稳增长的作用。

三、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内需与应对外部冲击。

适当提高财政政策宽松程度,减少对受冲击企业及就业的影响。

2016~2017年财政赤字率均相当于GDP的2.9%。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赤字率在2.6%,当时的考虑是“调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鉴于外贸形势的变化,可考虑在实际中将赤字率目标提升到过去两年2.9%的水平,一是适度增加支出,加大对可能受到冲击行业的再就业支持,增加对棚改及环境治理的投入;二是继续对中小企业减税,支持其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货币政策保持灵活性

目前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管理流动性及资本流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贸易紧张局势对汇率、资本流动及市场心理的影响,需继续保持灵活的货币政策,包括进一步消除金融体系的隐患及增强其韧性,按照市场化原则适当增强汇率灵活性,继续实施一定的逆周期调节措施等。

加速产业调整步伐

一是大力提升消费品的品质及升级。居民海外消费的主要部分是购买相对国内产品品质更好的生活用品,这反映出部分国内生活用品(尤其是化妆品、奶粉、保健品等)的短板,导致大量消费力流向海外。因此对消费品品质的升级及完善,应提升到不低于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视程度,尽快制定全面的中国消费品升级发展规划。

二是继续去过剩产能进程。过剩产能是导致利润下降及压低出口价格的一个原因,也是贸易争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建立全覆盖的商品产销信息平台,增加内部销售及循环能力。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已经拥有最为全面的制造产销体系。考虑到出口面对较为严峻的形势,可将进出口企业的需求更好匹配起来,通过建立全覆盖的商品产销信息平台,以内需来转移及消化部分出口商品。

[作者系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高级经济学家,仅代表个人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