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3年的湖州坚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第一财经APP 2018-04-19 23:40:55

作者:任小璋    责编:杨小刚

如今,湖州不仅是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经济上也干出了发展新境界。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俯瞰

“养殖螃蟹、开快艇、捕鱼,光这三项加起来,我们家现在一年就有30万元的收入。”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滨湖街道小梅村村民朱玉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在东太湖承包了150亩水面养殖螃蟹,年销售额在170万~180万元左右。

将绿水青山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小梅村的村民们做到了,因为在十多年之前,湖州小梅村每户人家的年均收入也仅为六七万元左右。

收入差距从几万元到数十万元的变化,源自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称“两山”理念)的科学论断。

如今,湖州不仅是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经济上也干出了发展新境界。2017年,全市共有23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四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均快于面上(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0.8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5.8个百分点),休闲旅游业成为继装备制造业后又一产值突破千亿元的产业,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第四年居全省首位。

13年来,湖州市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念,实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思路,并用制度体系的创新与有力执行做保障,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夕阳下的南太湖,标志性建筑月亮酒店。摄影/吴军

被上岸工程改变的小梅村

南太湖的治理和开发,让朱玉林们这些昔日的渔民实实在在地从中得利。

在新中国成立前,南太湖沿岸是大片荒滩,小梅村村民靠小木船打鱼,渔民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小梅村村支书沈伯冬说,那时的渔民苦,住的三面靠水,一面靠天;打鱼要上看天、下习水。

上世纪60~70年代,小梅村的人均收入也只有200元左右。“即使到2007年的时候,小梅村每户人家的平均年收入大概也只有六七万元。”沈伯冬告诉记者,当时村民单靠打鱼,收入单一。

而如今,南太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这里的村民提供了更多致富的机会,有些村民当起了观光轮渡的驾驶员,有些从事蓝藻打捞、生态捕捞,有些驾驶着家里的古式帆船作为太湖的背景船。

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滨湖街道小梅村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于2007年5月启动,2011年11月起,158户渔民陆陆续续搬进了住宅小区,世世代代生在船上、长在船上的小梅村人终于全部上岸。这标志着历时4年、总投入约1.2亿元的“渔民陆上安居工程”圆满完成。

在这期间,先后拆除居家船和辅助船只230条,在小梅港东岸建造了3万多平方米的渔民新村,总投资达9000多万元,减少直排太湖的生活污水60余万吨,南太湖的水质得到大大的改善。

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党委书记、主任葛伟介绍说,这些年,他们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让南太湖的水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湖变美变干净了。同时,他们积极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向社会招商引资,吸引了月亮酒店、影视城等一批项目,按照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方式去搞开发建设。

小梅村党支部书记沈伯冬,渔民后代,亲眼见证了小梅村从船上到岸上,也目击了太湖从清澈见底到污染加重再到恢复生机的全过程。摄影/任玉明

湖州让老百姓致富的不仅有绿水,还有青山。

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共有农户423户,人口1516人。全村所有农户均从事白茶种植、生产和销售,被誉为“中国白茶第一村”。2017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20万元,人均纯收入在4.2万元以上。

“2017年,我们乡白茶的年产量达到三四百吨。我们这里有白茶青叶交易市场,每年3月20日到4月30日这段时间非常热闹,来自全国各地、包括经销商和采茶工在内的10万大军会聚集于此。”安吉县溪龙乡乡长唐宝城对记者谈道。

目前,黄杜的白茶企业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3家,省级著名商标5家,市级11家,目前全村通过有机茶认证17家,绿色食品23家,白茶企业通过QS认证的29家。

“为了维持白茶的品质,同时也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目前,溪龙乡的山地种植面积控制在2万亩,整个安吉县控制在17万亩。”唐宝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几年他们主要是提升白茶的品质,并且打造品牌。

唐宝城告诉记者,因为这里风景好空气好,到2010年的时候他们开始往三产(旅游业)去发展。在2011年拍了影视剧《如意》之后开始进行招商,网红酒店帐篷客就落地到这里来了。“床均税收达到5万元,2017年酒店销售产值达到2500万元左右,总税收将近200多万元,主要吸引周边城市的小众游和自驾游。”

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采用农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模式理念运营的鱼塘,上面是光伏板,下面是生态养殖鱼塘。摄影/胡军

规划好莫干山这座“金矿”

相比之下,德清县乡村旅游起步晚,但后发势头强劲。从2007年南非人高天成创办首家“洋家乐”裸心乡开始,至今全县已有乡村民宿近600家,其中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150多家,主要集中在环莫干山区域。

据统计,2017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58.3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36.7%;以洋家乐为代表的150家高端民宿接待游客49.8万人次,同比增加34.7%,实现直接营业收入5.8亿元,同比增加27.9%。

德清县旅游委员会副主任孙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德清民宿生意之所以如此红火,除了德清自身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外,从硬件到软件他们都在积极打造。

2004年,德清县发布了全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德清县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我们对民宿做精品民宿、优品民宿、标准民宿的等级分类,每个等级里都有对硬件、软件以及服务人员的具体要求,而且民宿提供管家式服务,就是客人从预订到离开都是有管家做全程的跟踪服务。”孙红对记者说。

德清县为环绕莫干山打造一个大景区,做了很多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环莫干山的绿道、骑行道以及徒步登山等。“我们也配套引进项目,比如全球首个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路虎体验中心、高尔夫球以及户外运动等,这些都是我们为洋家乐的客人打造的配套产品。”孙红告诉记者。

民宿经济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德清县农洋家乐吸收县内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为乡村旅游配套的商店、交通等旅游相关行业吸收县内从业人员1万多人,人均年收入为4.5万元左右。

裸心集团副总裁朱燕告诉记者,世界500强企业会来他们这里开会或者做团队建设,2017年裸心谷入住率达到85%左右。“我们酒店有121间客房,需要的人工服务我们都通过招收当地40~60岁这个年龄段的老百姓,大概有七八十人。现在原本外出的年轻人也回流了,随着我们酒店知名度的提升,从原来的招工困难到现在年轻人要排队等我们的岗位。”

民宿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方面是房屋出租收入,“2007年办农家乐时,农户三四间房子租出去一年大概5000元,现在一年要达到五六万元,高的达到8万元,这个价格是十几倍的增长。”孙红告诉记者。

湖州市长兴县龙山街道西峰坝居民区,曾经的废弃矿山被改造成百亩果园,种满了油桃、蓝莓等水果。

另一方面是流转土地收入。比如兰树坑村分水岭小组,流转的土地大多是荒山林地,组里和“裸心谷”公司签了50年协议,流转费用是每亩每年500元,且每5年递增10%,累计费用200多万元,涉及90多户村民,平均每家能拿到2万多元。

安吉县鲁家村原先是一个破旧不起眼的小山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的带领下全村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鲁家村的独特之处在于探索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和经营创新之路,即以18个各具特色的农场为载体,以“公司+村+家庭农场”为经营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还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工商资本20亿元,引进了中药农场、花园农场、万竹农场等项目,实现公司、村、家庭农场三方共同体共营共利。

朱仁斌告诉记者,他2011年来这个村当书记时,这个村的账户是6000元钱,负债150万。“当时招商非常难,现在是选商了”。据统计,到2017年底,该村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35600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4亿元。

湖州的绿水青山也吸引了上海长峰集团董事长童锦泉的目光,在太湖南岸长峰集团投资200亿兴建太湖龙之梦乐园。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中国乃至全球酒店客房、演艺席位、宴会会议设施以及旅游业态最齐全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

经济与生态双赢发展

10多年来,湖州市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探索和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入经济建设。

近年来,湖州市在整治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项目引推、加快推动智能制造等方面不断发力,使得湖州的综合实力得到稳步增强,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3.8%,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9个百分点。

以长兴县为例,长兴县是工业强县,2017年工业产值达到1306亿元。在深入践行“双山”发展理念下,长兴县持续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双赢。

长兴县县长杨中校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介绍,这些年他们根据规模、效益、资质等条件的不同,对企业分类整治。其中,对低效企业进行无条件关闭或者有补偿的关闭,同时按照有条件的保留、有优惠的转产等方式,对较好的企业进行疏导提升。

比如,长兴县的蓄电池行业,经过两次整治关停了159家,保留提升了16家;粉体行业,关停了330家,保留提升了13家;耐火行业,关停了129家,保留提升了162家;工业炉行业,关停了91家,保留提升了37家;矿山、水泥行业,2011年在产矿山87家,现在关停至20家,关停了67家,2011年水泥行业税收高达8.5亿元,经过关停,2017年下降到3.5亿元。

“单就水泥行业来说,税收就减少了5亿元,但是我县的财政总收入却从2011年的54.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87亿元,财政总收入增加了32.5亿元。”杨中校谈道。

同时,长兴县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往高端、高质、高效发展,鼓励保留企业原地提升或搬迁入园、关停淘汰企业转产转行等,并在税收、土地、规费、设备投入等方面予以扶持。

长兴县的天能集团是一家以电动车用高性能环保型蓄电池制造为主,集新能源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等绿色能源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第36位)。

近年来,天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告诉记者,浙江省每年有40万~45万吨废旧电池,天能集团能处理其中的80%。废旧电池回收这块业务已经在2015年实现盈利,此项业务现在已在全国开始铺开。

湖州市吴兴区的美欣达集团近年来也确立了以绿色环保产业为主导,明确了以垃圾焚烧为核心产业,拓展病死畜禽、餐厨、危废、环卫等领域,构建“美欣达”固废生态产业圈的发展战略。

湖州市吴兴区委书记吴智勇对记者表示,这些年吴兴区一手抓集聚入园,一手抓整治淘汰,全面推进域内砂洗印花行业转型升级,构建美丽吴兴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环境。“我们关停了1000多家小作坊式企业,剩下的100多家全部进入园区,并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到生态环保要求。”

“同时,我们也吸引了一批生态型、科技型的生产企业,比如高端制造、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传统的我们要改造、提升、转型,低小散的要淘汰,好的要招引进来,绿水青山的优势要发挥出来。”吴智勇说。

制度体系设计做坚实保障

“两山”理念的核心,是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互相转化,而践行“两山”需要一套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提供保障。

湖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生态文明办主任倪跃田介绍,近年来湖州市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资源总量管理与节约、环境治理与市场体系等方面,建立了一批切实管用的制度。

2014年,湖州市在全国率先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编出全国第一张比较系统完整的市、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开展了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同时,湖州市率先制定了相关考核办法,推动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还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立了“绿色GDP”核算应用体系,并纳入到市对县区综合考核中。自2014年起,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占县区党政实绩考核比重达30%以上,2017年达到35%以上。同时,制订了湖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与编制负债表、开展生态审计等一并构建起生态环境评价与责任追究制度。

2017年6月,湖州市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随后湖州在构建绿色金融和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

2017年,全市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99.9亿元,占全部信贷余额比重达到24.49%,这个比例高于全国10多个百分点。

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特色尤为显著。比如,湖州市探索建立了全国首个区域绿色金融统计指标体系、绿色银行评级、绿色专营机构评价等制度标准,建成了全国首个绿色银行评级信息化系统(“绿茵系统”)等。

其中,安吉农商银行推出的“两山白茶贷”盘活了白茶产业资源,既为安吉白茶经营户开辟了一条额度高、利率低、速度快的绿色融资渠道,又拓宽了绿色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溪龙乡黄杜村茶农章修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两山白茶贷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以前通过个人担保利率要达到7厘,现在这个担保贷款的利率在5厘5左右,给了我们实惠,也解决了原先担保难的问题。”

截至2017年12月底,“两山白茶贷”已对辖内1576户白茶产业经营主体进行了支持,发放贷款资金达2.5亿元。经过初步环境效益测算,通过投放“两山白茶贷”绿色信贷实现二氧化碳固碳量12835吨,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

同时,湖州市围绕建设以绿色智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健全完善人才项目准入机制,精准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以绿色人才助推绿色智造。湖州市编制信息经济、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目录,明确申报湖州市的人才项目须在绿色产业目录内,加大对绿色产业人才项目的扶持力度,引导人才项目向绿色产业集聚。

目前,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已遴选资助海内外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790个,带动引进高层次人才8204人,96%集中在绿色智造产业。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