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视频
 
 “3.15特别策划”第一财经日报系列报道
 

编者按:质量、安全一直是产品的生命,也是消费者乐见的结果,但是,生活中却总有诸多不安全的隐患环绕在侧。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投诉热点分析显示,2012年投诉中,根据投诉性质划分:质量问题占51.6%;售后服务问题占14.2%;营销合同问题占10.6%;价格问题占5.4%。

连日来,一财记者兵分多路,对多个行业隐藏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以专题形式报道系列调查。

中小投资者保护315之“谁来维护我的权”:中小股民的维权路,真的已经柳暗花明了吗?目前正在维权路上的诉讼案又进展如何呢? [详细]

 

Ole’食品安全问题揭开行业潜规则 商超“止损”损招尽出

·零售超市行业公开的“秘密”

华润万家旗下高端超市Ole’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虽然Ole’方面已致歉,但广州市工商局及天河工商分局已介入调查并要求企业整改。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商超门店内生鲜货品货损较大,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以降价的方式将货损转嫁给零售商,导致门店人员为减少货损,达到考核指标、提高提成而将一些问题食品“废物利用”,甚至改日期后重新包装上市。

商超货损风险:记者卧底华南地区一家Ole’超市后发现,后台垃圾处理标牌贴放不当,工作人员处理水果时未戴口罩,最严重的当属将已经烂掉的草莓经过挑拣后,将好的返包继续卖,坏的切除霉烂部分后拼果盘,或供消费者试吃。发黑长毛的蜜橘被重新挑拣,3月4日、6日的蜜橘挑拣后居然贴上8日的标签,还有员工将积攒了一箱的菜心、花椰菜全部拆开包装,摘除坏叶、切掉烂根,重新换袋包装、打价,并标上当日的日期。

一位曾在日资高端超市担任采购的人士透露,尤其在高端超市,鉴于商品大多是进口货,供应商又很强势,或由一个代理商引进进口商品,这种背景下,货损风险基本都在零售商身上。

严苛的考核指标:在上述“超市生鲜营运部绩效考核表”上,包括蔬菜、水果、干货、肉禽和水产分类,每个类别的考核指标包括销售额指标、毛利率指标、实际完成的百分比等。而这些生鲜操作和管理人员的薪水则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和抽成。

不少零售业者透露,卖场人员基本工资一般都很低,他们想要获得更高的酬劳一定要靠绩效奖金和抽成,而这两个指标的高低就与销售额、毛利率有直接关系,假如货损率得以控制,则毛利率高、销售额高、人员的绩效和抽成也高,反之收益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颗粒无收。

[详细]
家居产品“傍名牌”泛滥 消费者难辨“李鬼”

·消费者陷“品牌选择”陷阱

品牌本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也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具有符号性的特殊标示。但现实中,却总有一些企业想“傍名牌”,不仅让被傍的企业“有理无处诉”,也让消费者掉进“品牌”选择陷阱。

在当前品牌意识还相对薄弱的家居建材业,《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发现,“品牌撞脸”现象较普遍。很多时候,消费者虽然看清了品牌,却不一定能够找对厂家。

消费者被“迷眼”:2012年6月初,听人介绍说欧派的品牌不错,所以南京的欧明(化名)花了数千元订购了欧派木门,结果直到7月4日,订购的产品仍然音信全无,欧明找到门店,结果门店推给经销商,经销商又推给企业,就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纵使这样也没能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直接导致欧明的装修工期一拖再拖。

“市面上销售的欧派木门跟广东欧派一点关系都没有,为浙江江山欧派门业所有,欧派旗下的木门叫凡帝尼木门。”有熟知广东欧派集团的人士介绍。

“傍名牌”泛滥:针对“傍品牌”现象,记者抽样采访了20名消费者,其中有80%的消费者表示分不清区别。

在家居行业,品牌“同名不同主”的现象已是公开秘密,某家居品牌导购表示,市面上模仿大牌的家居品牌,其企业、经销商、店员都明白个中区别。但消费者却很容易将两个不同的品牌误认为成同一品牌下的不同产品类别。一家居卖场经理谢先生表示,归根结底,在这场甲乙丙品牌“撞脸”的游戏中,损失最大的是消费者。

[详细]
银行理财“3.15”警示:误导频现

·触不到的最高收益

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最怕什么?除了前一阵子被炒得火热的银行基层私售非银行产品这类极端案例外,消费者最担心的恐怕就是预期满满的收益率落了空,或是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遭受误导,错误理解了产品风险,甚至被忽悠买了其它产品。

时值“3·15”,各第三方机构的相关统计数据出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末,所有公布到期收益率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共有98款未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理财产品误导销售:根据银率网今年的“3·15”银行服务调查,银行在销售环节存在误导现象,包括对自营理财产品弱化风险、夸大收益等,以及将代销产品误导为银行理财产品。

调查称,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有31.4%的消费者经历过误导现象,其中回避或弱化理财产品风险的案例发生率位居第一,中信银行位居发生率“黑榜”第一;误导发生率其次为夸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第三是推销与需求不符的理财产品,而邮储银行得票率位居这两项“黑榜”双料第一。

理财经理绩效考核之辩:银行理财销售失当现象的发生,推究背后机制,银行基层经营的绩效薪酬体系很可能是失当行为的祸根。银率网调查称,一些银行业务人员为完成考核目标或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销售过程中采取了一些不规范的销售行为,导致误导现象屡禁不止。

某中型银行一支行理财经理吴某此前对本报透露,所谓的为客户进行风险测评和资产配置的美好初衷,落实到了基层操作层面,就可能被部分客户经理扭曲为推销产品的“幌子”。

[详细]
有机食品,想说爱你不容易

·有机食品真的可以保证食用安全吗?

贴上“有机食品”的商品价格,总要比普通商品的翻一番,而现实笼罩在食品安全上的阴霾,还是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和青睐有机食品。那么,有机食品真的可以保证食用安全吗? [详细]

视频:有机食品遭遇信任危机 [详细]

视频:市场调查:有机食品 想说爱你不容易 [详细]

视频:聚焦有机“认证”乱象 [详细]

“绿色食品”被当做“有机食品”:通过采访发现,大多数人对“有机”概念的认识总体还较为模糊;而对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不少消费者也坦言并不了解。

不仅是实体店,有机食品的网上销售也良莠不齐。京东、1号店、淘宝等大型电商都在售卖有机产品。记者在淘宝网上键入关键词“有机食品”,结果中出现了近2万5千件商品,除了粮油、水果、蔬菜,还包括酒水、茶叶和调味品等,其中有不少借着有机概念打擦边球。 [详细]

认证机构多而杂 正规认证费用高昂: 有机还是非有机,靠肉眼无法辨别,认证就成了关键问题。去年7月1日起,《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全面实施——在最小销售包装上,除了要具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还要具备有机追溯码和认证机构的名称或标识。消费者刮开绿色防伪标签下方被银色涂层覆盖的有机追溯码,上网登录“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查询,即可辨别真伪——有机食品自此有了新的“身份证”。

认证之后也打“擦边球”:目前,虽然国家已有一套有机产品认证体系,但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擦边球”现象。我们不禁要问:追溯至农业生产环节,有机作物在农药、化肥的控制方面,如何真正体现?是否存在着有以非有机产品冒充有机,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买到了贴有认证标识的产品,消费者是否就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呢? [详细]

鉴定证书10元一张 玉石"造假"成流水线

·天上不会掉馅饼

古玩收藏界“水很深”,珠宝玉石领域一样容易让人“呛水”。各种等级的玉石均可在流水线上制造出来,价格则完全由商家说了算,虚高几倍算是正常的。而若想给玉石商品正名,只要10元钱就可以为它定做一张“权威”鉴定证书。如何辨别珠宝玉石的真伪,目前连专业人士都必须要靠专业的仪器做辅助,由此可见,“天上不会掉馅饼”是对消费者最好的忠告。

记者通过暗访对珠宝玉石市场进行了详细调查,力图还原这一条“造假”产业链。

以假乱真的玉石生产流水线:玉石市场价格显示,去年新绿松石的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克200元左右,相比于前几年的每克80~100元,上涨幅度达到130%。从2000年起,包括传统和田玉、翡翠在内的一系列玉石价格持续走高,近十年的涨幅分别有几十倍甚至近百倍。“除了市场推广和资源稀缺的原因,行业炒作以及大量资金持续涌入,也是玉石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于志伟同时表示,“这也让许多玉石制假的企业和个人看到了‘商机’。”

“传统的造假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及人工合成翡翠制品。”于志伟说,其中人工合成的说法只在理论上可行,目前美国GE通用公司已经宣布合成了人工翡翠,然而鉴于人工合成的基数和造价过高,因此在市面上还从未出现。至于前两者,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把其他天然矿石变身为翡翠,或将成色较差的翡翠冒充高档产品,在行业内比较多见。

10元一张的真假鉴定书: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几家出售玉石的店铺,在问及真假问题时,店主大多信誓旦旦地表示,绝对真品,甚至有一位店主拿出了一份与之相对应的翡翠手镯鉴定书。证书上明确写着手镯的重量、尺寸、颜色、折射率以及内部特征,同时配有产品照片。

随后,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发现,这种鉴定证书少则十元,多则几十元随处可见。其中甚至不乏“北大宝石鉴定中心”出具印有“国家认证”字样的鉴定证书。

[详细]
一折都有得赚 玉石价格虚高“水太深”

·玉石饰品业里的"水太深"

在 春节黄金周里,吴先生一家参加旅行团到云南旅游,在预算之外花1000多元买玉。“导游总是带我们到购物店,想想反正也在打折,看大家买了我们也就买了点。因为不常用,回家后还是觉得有点亏了。”吴先生坦言。

类似吴先生这样的消费者在旅游团中很常见,而随便就能大幅度打折的玉石饰品在景区商店或商业街上更是随处可见。有知情人士透露,玉石饰品业里的“水太深”,看似商家“亏本大甩卖”给出低至一折的价格,其实商家依旧赚得盆满钵满。

“一票生意”:一位与玉石制造厂相熟的当地人透露,其实对折砍价是最基本的,因为玉石饰品的利润空间非常大,商家即便是对折出售也大有赚头,假如遇到一些不太会砍价的客人,以8折左右成交的话,商家赚得就更多了。

“总体来说,购买玉石的人大致分两大类,一类是多少懂得鉴别的收藏者或珠宝交易者,他们一般购买具有价值的工艺品,且消费额度很高,但这种人占比不高;更多的则是普通消费者,他们基本没有鉴别能力,仅看款式和价格,只要够便宜,且款色好看也就买了。因此,大多数商业店铺尤其是旅游过程中的玉石专卖店等都是针对后者,故而货品质量难以保证,且价格容易虚高。”佳琦旅游创始人瞿佳告诉记者,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最容易冲动消费,因此定位大众消费的珠宝玉器专卖店很多时候都开设在景区附近或游览观光商业街上,且因为游客购买后一般都不会再返回购买地,所以很多时候,玉石饰品就是“一票生意”。

价格虚高: 有资料显示,综合青岛市商务局对重点流通企业的系统监测数据,去年上半年青岛市金银珠宝商品市场的销售额超过9亿元。业内人士预计,在这9亿元当中至少有3亿元是由玉石翡翠贡献的。玉石饰品每年还有一定幅度的涨价,比如一款“蓝底偏花高纯度冰种翡翠环佩”前年同期报价60万元,去年报价65万元,价格上涨了近10%。

而那些原本就胡乱开价的中低端玉石,价格波动幅度则更大,500元的玉镯可能过了一年便开价到1500元,且不同店铺的价格也有巨大差异。一位王小姐告诉记者,她曾经在东方CJ电视购物上看中一款标价4000元的玉饰,但在一家玉石店内,同款的货品居然开价2万元。

[详细]
重访锡林郭勒: "反正有‘抗’的,肯定不要了"

·集约化养殖慎防从"小散"到"大散"

2008年,中国乳业的问题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集中爆发,时至今日,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依然信心不足。

近日,本报记者重走国内奶牛主要养殖基地内蒙古锡林郭勒,欣喜地看到牛奶源头已有明显改善。但是,在中国乳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养殖模式、利益分享、风险分担等问题。

调查发现,企业和奶站对牛奶中的抗生素指标检测较之前严格许多,但散养奶牛发病率高,加上兽医缺乏得不到及时治疗,影响了牛奶质量。

奶牛多病 兽医缺乏: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国家奶业技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中国面临着奶牛单产量较低的问题,且奶牛饲养多用营养价值较低的玉米秸秆,纤维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国外的个体养殖比例非常低,而我国比例较高,这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还可能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李胜利说。

奶牛发病不可避免,但在散养户中,真正的困难在于治疗。记者在李建新所在村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奶农告诉记者,原来村里有4名兽医,现在只剩一人了。奶牛一生病,兽医就说要输液。他说,他家里有头牛去年病了,兽医去了四次,输了四次液,可就是不见好,最后兽医告诉他救不了了,让他到十公里外的市区另请高明。

抗生素奶交不掉了: 由于原奶的蛋白质含量以检测氮元素含量推断,一些为牟取非法利润的不法分子便钻了技术的空子。为了往牛奶中掺水而不被检测出来,他们把含氮量高的三聚氰胺掺入牛奶中,同时在牛奶中还添加其他东西与三聚氰胺混合,这种被添加了“蛋白粉”的问题牛奶气味、外观与正常牛奶基本一样,检测时不易被发现。

“反正有‘抗’的,肯定不要了。”李建新没有上过学,说不清“抗生素”的全名,由于一次25元的检测费由养牛户出,所以他语气里带着些埋怨。他告诉记者,因为公司现在检测指标非常多,所以奶站也很小心,如果奶站发现哪家的牛奶里有抗生素,有时还会罚款,他家去年就被罚了3次,一共被罚了2000元。

[详细]
一位30年奶农的沉重账本

·谁养牛谁头疼

“勤快点儿能过日子,懒一点儿都不行。”说这话的是57岁的老李,他从自家院里抱起一捆干草,放在牛槽里,拍了拍手后走到屋门口,理了理用细布绳做成的腰带,把沾着牛粪的布鞋在台阶上蹭了蹭,又回头看了看牛圈。

牛圈连着客厅的墙,几头黑白花的荷斯坦牛就趴在窗户边的牛粪堆里打盹。红砖院墙外面是蓝天白云下辽阔的大草原,近处则是早春冰雪将化未化时被稀泥、牛粪、枯草包围的村庄。四下无人。

养牛村奶牛骤减:记者在欣康村看到,除了个别院子外面零零散散有几头奶牛在走动外,村民家里养得更多的——是羊。“2008年后的这些年,这里的人生活还是比较困难,跟前几年没什么改变。”村民老张曾经想运营奶站,但从去年开始,他开始养羊了。

“牛奶检测标准多,卖不起价,现在牛羊肉价格就好多了。”老张说,虽然有些眷恋原来养奶牛的日子,但比起养奶牛,“养羊心里踏实多了”。锡林浩特本地人无人不知欣康村,现在,大家仍把这里叫做“扶贫村”,这个村原本是内蒙古扶贫开发牧区移民的样板村,但现在则主要靠吃低保维持生计。

沉重的账本: 老李计算过,普通的料,产奶量在60斤左右的成年奶牛每天要喂25斤,好的料每天要喂20斤,除此之外,每天还得喂一捆草。也就是说,平均下来,一头牛一天要消费35~40元。

而奶可以卖多少钱呢?老李说,现在每天产奶70斤的牛全村都很少,一般一天出40斤奶左右,产奶期只有10个月。按现在卖给奶站每斤1.4元的价格,每头牛一年可以得到的奶款在1.68万元左右。而这样的成年奶牛一年要吃掉的饲料和草料钱接近1.3万元。

“最好的牛一年最多挣6000元左右,不好最多4000元。”老李算的这笔账,是按最高收益算的,他说,这其中没有算水电费,也没有算一头牛一年下来动辄几百元的医药费,也没有算给不能产奶的小牛犊以及怀孕奶牛喂的饲料草料。这样算下来,一年下来,奶农养牛的收入所剩无几。

被工业化改变的牧场: 与人们熟悉的鄂尔多斯、包头、赤峰等工业发达城市相比,锡林郭勒盟原本是一个工业相对落后的地方,前几年,煤矿、油田等被大量勘探出来,改变了这里的经济结构。

在锡林浩特“十一五”规划中,工业化被当地政府放在核心地位,能源工业、化学工业似乎承担着比奶牛养殖业更为重要的使命。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到:“坚持引进大企业、实施大项目、打造大基地,努力构建‘煤电油为基础,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抓住国家启动锡林郭勒能源基地和特高压建设前期工作的有利机遇,加快推动全市煤电一体化进程。”

[详细]

315特别报道:汽车维权,你学会了吗?

·足够了解自己选择的品牌

维权,往往从产品开始。这一切,最初从买车的第一步所引起。笔者见过很多消费者,选车时,第一步首先是挑外观、选配置……当然,外观和配置的确是十分诱人和起到一定购车选择的因素,但您不能忘记,汽车是耐用消费者,耐用消费者在选购时,产品的口碑,在当地的售后服务体系是否完善,产品是否成熟,是否会有比较多的瑕疵,都应该是消费者选购时很重要的因素。基于此,我们建议消费者购车时,应该注意稳定和可靠性、售后服务体系、汽车保修条款、合同文本正规清晰等事项。

了解三包规则和厂商的售后服务规则:汽车的保修可以分成2部分说,一是国家安全产品三包规则所制定的强制性法规和标准;另一部分则是汽车厂商根据自己品牌和产品,承诺消费者的相关售后服务规则。但无论是拿项,在你购车之时起,都成为了生成法律效应的“合同副本”,所以,了解这些条条框框,对你十分有益。什么情况可以保,什么情况不能保,又有什么情况将会影响保修条款,您可一定得了解清楚。

日常用车得注意: 就在上个月,笔者坐一有十年驾龄老司机开的车,上车后,笔者不禁一惊,仪表板发动机故障的红灯常亮。其实,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如今很多消费者只会开车,却看不懂汽车的故障指示,结果车开不了了,才意识到出了故障,而此时,为时已晚。记得前两年,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新闻,一位女司机将心爱的宝马开了几年,突然有一天,车不能动了,去4S店发现是发动机咬死。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发动机机油已经严重变质,并导致发动机损毁,而导致这一原因的根本因素则是用户买车后几年都不曾进行保养。甚至认为宝马车是不用保养的。你看,这最后落得……可记住,认为因素导致的车辆损坏,是不在三包范围内的。

4S店价格偏高,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有不少消费者对车辆的保养和维修就选择了一些小的维修店。其实,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有两点,我们建议消费者注意。首先,就是在厂商承诺的索赔期内,建议到4S店保养,免得因为没保养记录导致脱保。第二,无论保养还是维修,都要到有资质的点进行。这一方面,是保证给您使用的配件是正品,并且对您的服务有保障;另一方面,也能保证万一有质量问题,可以进一步追究责任和要求售后服务。可别忘记,维修和保养服务同样是有其的三包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