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泡泡玛特旗下网红IP拉布布的新系列迷你拉布布正式开售,不仅在网上快速售罄,线下也再现“一娃难求” 的火爆场面。与以往二手市场动辄数倍的疯狂溢价不同,此次迷你拉布布在二手交易平台的价格表现相对理性,溢价率普遍在30% - 50%区间浮动。第一财经记者走访线下门店发现,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时更加谨慎,不再盲目跟风抢购,而是更关注产品的设计与品质。业内专家表示,这反映出潮玩市场正在走向成熟,消费者日趋理性。同时,潮玩IP的持续迭代更新,成为延长其市场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正通过期货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途径努力提升对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8月30日,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5期活动现场,来自大宗商品领域和金融衍生品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国在当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定价体系中的突围路径。
在产业变革加速的当下,上海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微专业应运而生。本科生在学习本专业同时,再辅修一门“小而精”的微专业,这一做法成为了上海高校教育改革的新亮点。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从低空经济到碳管理,上海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一批全新的微专业。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华东师范大学自2022年启动微专业项目以来,已累计开设32个微专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空间治理、数字贸易等多个领域。微专业以学术支撑交叉潜力、产业锚定就业出口的“双轨赋能”模式,不仅使升学群体在交叉学科领域脱颖而出,还让就业群体有效破解专业错配困境。
今年上半年,上海民营企业交出亮眼成绩单:规模以上民企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跑赢全市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3.6%,增速比全市进出额高出21.2个百分点。这股增长动能从何而来?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上海民营企业依托科创实力深耕全球市场,正日益成为驱动上海外贸增长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再度吸引全球目光。这场AI盛会中,国际科技巨头与国内大厂同台竞技,大模型应用、AI开发平台等前沿成果集中亮相。众多国际参观者的关注目光也各有聚焦:有的紧盯中国大小科技公司的最新科技动态;有的潜心在展会中寻觅适配的AI技术;还有的带着明确的合作意向,希望能与中国AI智能体达成深度合作。而这些来自全球不同地域的参观者,都不约而同地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点赞。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产算力再次成为焦点,正从 “单点突破” 迈向 “系统创新”。国产 AI 芯片厂商通过软件优化、集群能力与产业协作形成共振,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在业内人士看来,国产算力发展需攻克两大难关——软件生态的深度打磨与系统级集群能力的构建,而这正驱动国产算力产业协作模式革新,为破解 “能用且好用” 难题提供关键路径,加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自主可控进程。
在“WAIC里”机器人应用专题展上,人形机器人正上演着一场技能大比拼。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从运动智能的灵活转身,再到作业智能的精准操作,这些具身机器人在工业车间里是不知疲倦的“打工人”,在社区文艺站里又变身挥毫泼墨的“艺术达人”,各种技能轮番上演!不过热闹的演示背后,专家指出,具身智能的落地之路仍藏着不少 “关卡”。
2025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增速达5.1%,超预期完成全年目标。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研究室主任詹宇波向第一财经表示,上海经济增长动能呈现鲜明结构性特征:第三产业增成为主支撑,新质生产力贡献度加速提升尤为关键。工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表现亮眼,其中三大先导产业成为核心引擎,尤其是细分领域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产业增速12.3%,集成电路产业增11.7%,均实现两位数跃升。上海先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劲表现,展现出上海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模式进入全面提质阶段,为经济持续回升注入确定性动力。
2025年上半年上海经济整体保持韧性,GDP实现5.1%,相较2024年有小幅回升。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向第一财经表示,从结构上看,上海经济产需两端均有突出亮点。一是生产领域的新动能持续壮大,二三产业实现较快增长。二是扩内需政策持续推进,有效需求明显扩大。三是出口领域的新动能也展现较强韧性。总的来说,今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延续回升态势,信息技术服务业、先导产业等领域生产加快,需求侧在以旧换新、稳增长等政策持续发力下,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从“首发首展”的集中亮相,到“首店首厂”的扎根落地,进博会的参展商正加速实现从短期参展到长期投资的跨越。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瑞士企业士卓曼、韩国三养等企业发现,借力进博会平台,其投资扩产、布局产业链步伐不断加快,推动进博红利从“四叶草”辐射至全国,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已成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支撑力。7月19日,陆家嘴金融沙龙以 “数智驱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普惠金融新生态” 为主题,围绕优化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强化普惠金融科技应用与风险防控、拓宽普惠金融覆盖范围与服务效能等进行深度探讨,为上海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6月18日至19日,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经济形势下的金融发展新路径。多位与会嘉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亟需加强主要经济体之间以及各主要央行之间的政策协调,上海作为全球主要金融枢纽之一,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至关重要。不少外资金融机构都表示愿意继续深耕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在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德国商业银行国际公司业务董事会成员博安澜向第一财经表示,中国持续推进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政策令人印象深刻,他对在华业务发展充满信心。博安澜进一步透露,德国商业银行将持续深化在华战略布局,尤其期待深度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金融监管部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以系统性部署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向第一财经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3.0版最核心的任务是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展开,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大关键领域。这些既是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又是未来金融服务的战略方向。
今年以来,在各地刺激政策的加持下,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愈发凸显。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消费场景的不断拓展,新消费模式如社交电商、无人零售、体验式消费等不断涌现,为资本市场带来了广阔的投资机遇。6月14日,陆家嘴金融沙龙举办第十五期活动。本次沙龙以“新消费,新模式:扩大内需视角下的消费产业投资”为主题,邀请产业界、金融界、投资界的专家,深度探讨新消费产业如何通过模式创新与资本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挖掘内需市场的潜力与价值。
近日,华为即将发布的新款手机 Pure80系列引发了市场关注。自6月5日华为Pura 80 Pro/Pro+开启预约通道以来,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关注。在线下门店,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新机发布日期临近,门店的咨询量和预约量都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华为Pure70系列近期也在大幅度降价。一面是新机型上市,一面是旧机型降价促销,消费者究竟会如何选择?
2025 年上海 “五五购物节” 期间,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直播带货场景在上海特色地标轮番上演。第一财经记者深入探访 SMG 旗下白玉兰直播间的多个核心直播阵地,从烟火气十足的西郊国际批发市场到“拎包入驻、插电开播”的白玉兰直播基地,处处跃动着消费新活力。此次购物节直播打破传统模式,构建起庞大的直播间矩阵,采用 “小屏 + 大屏” 联动模式。同时,直播充分挖掘上海地标资源,成功打造出独具海派特色的直播经济生态圈。
5月20日,随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10个基点,上海的首套房利率同步降至3.05%。政策效应迅速传导到楼市,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上海核心区域新房项目认筹火爆。销售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是期限30年、1000万元的等额本息贷款,总共可以节省利息近20万元,每个月少还500多元。购房者坦言,政策红利叠加居住升级加速了买房决策。
近日,随着中美关税政策调整,外贸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上海纺织外贸企业、货代公司、跨境物流企业发现,近期外贸市场回暖明显,部分大型客户订单已排到 11 月,有美国采购商要求外贸工厂全速生产发货。航运市场同样出现 “抢运潮”,五月份集装箱排载计划已满,未来三个月将迎发货高峰。业内人士指出,外贸企业需做好全球化供应链前移布局,以应对市场变化。
5月12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后,航运市场迅速升温。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跨境物流企业了解到,有企业一夜间收到近百封邮件订单。目前的航运市场仓位需求爆满,5月底的排载计划已经全部约满,尤其是上海地区货量增长显著。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