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5''

进博会红利满载!双轨发力:中国供应链出海 先进产品本地化|一览·进博会

深耕进博,许多外资企业深刻感受到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它不仅是品牌展示与资源共创的平台,更是与客户深度交流的能量场和朋友圈。在进博会影响力加持下,今年7月,永恒力在上海成立全球 OEM(代工生产)中心,同时推进本地化布局。目前,青浦工厂实现了先进产品本地化生产,昆山米亚斯新工厂已建成投产,全球第二大软件中心正在建设之中。该集团还计划加大中国软件研发投入,让中国创新成为全球业务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国供应链与全球市场深度融合。直击展会,一览全知!

105 11-04 13:48
03'51''

陆家嘴金融沙龙:FT账户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自2014年上海自贸区首批试点以来,FT账户(Free Trade Account,自由贸易账户)已累计开设超18万户,发生本外币跨境收支金额折合人民币年均增速超过30%;非居民企业通过FT账户办理跨境收支金额折合人民币年均增速近40%。随着FT账户成功立法,升级方案即将发布,FT账户正式进入“新征程”,成为中国账户体系中推动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在此背景下,11月1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4期在上海浦东举行。来自中外资银行、贸易领域以及高校的专家,深度探讨了在“新政”下FT账户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能级发展的积极作用。

89 11-02 13:08
03'50''

数字金融新实践:从市井烟火到科技前沿,如何破解融资难题?|金融赋能看浦东

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第三集,我们将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数字金融”。面对小微商户“短、频、急”的融资需求,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整合公共数据、时空数据、经营评分数据推出“烟火贷”,迄今已服务浦东近200家商户、投放超1亿元;针对科技型企业数据资产甄别难,该行构建起覆盖10亿条记录的“价值流科创评价体系”,已完成对7.4万家科技企业的评级。与此同时,舜泰保理融合数字金融与产业金融,打破多机构数据壁垒,形成全域数据湖,依托大数据与AI算法,搭建全流程数智风控体系,实现业务尽调、审核、投后管理线上化。在浦东,数字化转型正为实体经济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数据技术正推动金融服务从 “看得见”到“看得懂”,从“可触达”到“靠得住”的深层跃迁,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高效地流向实体经济需要的地方。

100 10-30 15:05
01'17''

CF40执行院长郭凯:从周期性、结构性、供给侧分类施策促消费︱2025外滩年会

近日,2025第七届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作为2019年创办的专业国际交流平台,本届年会吸引全球21个国家及地区的121位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参与,共设21场圆桌对话与11场闭门会议,重点聚焦绿色转型、国际秩序变革、人工智能等议题。​CF40执行院长郭凯向第一财经表示,当前国内消费不够强劲主要源于周期性、结构性、供给侧三方面原因,需分类施策。他建议,以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扭转价格预期,通过优化收入分配及税收体系解决结构问题,同时推动供给侧升级以提升高质量消费产品与场景供给。

24 10-24 18:38
01'32''

欧盟前官员:市场首次对美联储中期政策目标可信度产生疑虑︱2025外滩年会

在以 “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 为主题的 2025 外滩年会上,欧盟委员会经济与金融总司前宏观经济政策主任 Lucio Pench 向第一财经表示,美联储对全球金融环境影响深远,短期降息可能存在利好,但当前“ 短降长升”的利率反常现象,暴露了市场对其信誉的怀疑。

17 10-24 16:34
03'29''

从产品升级到多元化布局 上海外贸走出转型破局路︱一探

今年以来,面对部分传统市场需求放缓,上海外贸企业早早启动深度调整。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上海的不少外贸企业从产品结构升级到市场布局拓展,再到经营主体活力释放,转型成效在今年前三季度逐步显现。而上海外贸最新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转型成效。非传统市场的进出口增长8.7%,对全市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近九成;民企进出口大幅增长27.1%,为上海外贸注入强劲韧性。

113 10-23 21:48
04'00''

从纺织厂到康养社区 当保险牵手创新药 浦东养老产业如何创先河?|金融赋能看浦东

《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第二集,我们将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的“养老金融”。面对养老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慢”的固有难题,上海浦东正以政策为引导、以市场为载体,探索出一条银发经济的可持续路径。当传统纺织厂房转型为拥有700间公寓的康养社区,当创新药械企业携手商业保险机构,一幅融合金融力量与民生温度的养老新图景,正在浦东徐徐展开。工商银行浦东开发区支行创新推出“担保+信用”双轨模式,为“云栖兰亭”康养社区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低成本资金的无缝衔接支持。与此同时,保险产品也在实现从“赔钱”到“服务”的功能跃升。“沪理保”护理险打破传统定价逻辑,以服务代替现金赔付,真正贴近老年人照护需求。而在更广的产业链中,商业保险正助力创新药企提升药品可及性。从空间改造、服务升级到产品创新与生态构建,金融活水正渗透进入养老产业的每一环节。

5 152 10-21 10:12
01'16''

“娃哈哈”变“娃小宗” 经销商:品牌更迭 顾虑多︱一探

娃哈哈的品牌更迭风波正在持续发酵。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娃哈哈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分公司,以及全国多地经销商后发现,对于新品牌“娃小宗”,多地分公司和多数经销商表示尚未接到通知,对品牌更换计划不知情。面对品牌的潜在更迭,经销商们多数态度谨慎,普遍处于观望之中。

731 10-11 18:18
03'57''

陆家嘴金融沙龙: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期货行业作为连接实体与金融的关键纽带,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中,也在不断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在此背景下,9月26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9期在上海浦东举行。本次沙龙以“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特邀多位来自期货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我国期货市场如何向高水平进一步迈进。

5 38 09-27 17:34
01'32''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 工博会极“小”维度见证芯片全链自主化加速︱一探

2025年工博会首次以“极大、极小、极轻、极精、极智”五大维度为主线,梳理出392项 “五极”展品,全景呈现当前工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与标杆产品。在代表“极小”维度的半导体芯片领域,本届工博会集成电路展区不仅首次亮相了多个前沿技术成果,同时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全面展现中国集成电路从单点技术突破走向系统级协同发展的新生态。在这里,观众可零距离感受到中国“芯”科技在自主化中的蓬勃力量与加速态势。

87 09-25 19:27
02'26''

AI“超级工厂”来了! 2025工博会展现“智造”新图景︱一探

2025工博会上,近300项全球首发、近200项中国首秀集中亮相,勾勒出“ AI +制造”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展发现,从“AI + 工业母机”主题专区的原始创新技术,到具身智能“超级工厂”的全流程机器人协同,再到数字化工厂中数字孪生与 AI 算法的全链路赋能,工博会正以前沿成果诠释“智能制造”的进化逻辑,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未来工厂的雏形。

89 09-24 17:19
01'40''

无需财报靠数据建模 建行“烟火贷”助燃上海“烟火气”︱一探

以往,传统金融产品依赖财务报表评估商户的经营状况,让不少缺乏规范财务资料的个体户望而却步。近期,建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的“烟火贷”产品,它通过整合浦东新区企业公共数据、时空数据及三方经营评分数据,构建多维度评估模型,为中小微商户解决融资难题。截至目前,“烟火贷” 已累计为近200家中小微商户投放超1亿元,真正实现了让数据“说话”、用模型“决策”,为城市“烟火经济” 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295 09-10 15:06
01'28''

全产业链赋能养老金融 工行“批次贷+科技 ”破解融资痛点︱一探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养老金融改革,上海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且金融创新活跃的城市,汇集各类金融机构,不仅能够为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撑,也为金融机构推出个性化、高端化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广阔市场。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上海的康养社区、金融机构发现,上海的金融机构强调全链条整合、科技深度赋能以及社会责任落地,已经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填补了市场空白。

44 09-04 20:50
01'09''

迷你拉布布线下开售仍断货 二手价理性回落 溢价30%-50%︱一探

日前,泡泡玛特旗下网红IP拉布布的新系列迷你拉布布正式开售,不仅在网上快速售罄,线下也再现“一娃难求” 的火爆场面。与以往二手市场动辄数倍的疯狂溢价不同,此次迷你拉布布在二手交易平台的价格表现相对理性,溢价率普遍在30% - 50%区间浮动。第一财经记者走访线下门店发现,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时更加谨慎,不再盲目跟风抢购,而是更关注产品的设计与品质。业内专家表示,这反映出潮玩市场正在走向成熟,消费者日趋理性。同时,潮玩IP的持续迭代更新,成为延长其市场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

205 09-01 18:29
04'02''

陆家嘴金融沙龙:全球大宗商品定价博弈的中国路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正通过期货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途径努力提升对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8月30日,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5期活动现场,来自大宗商品领域和金融衍生品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国在当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定价体系中的突围路径。

59 08-30 18:19
01'46''

上海高校微专业火了 瞄准AI+新赛道 就业buff叠满︱一探

在产业变革加速的当下,上海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微专业应运而生。本科生在学习本专业同时,再辅修一门“小而精”的微专业,这一做法成为了上海高校教育改革的新亮点。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从低空经济到碳管理,上海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一批全新的微专业。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华东师范大学自2022年启动微专业项目以来,已累计开设32个微专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空间治理、数字贸易等多个领域。微专业以学术支撑交叉潜力、产业锚定就业出口的“双轨赋能”模式,不仅使升学群体在交叉学科领域脱颖而出,还让就业群体有效破解专业错配困境。

62 08-14 17:28
03'48''

20%+增速领跑!“解码”上海民企外贸高增长:科创为盾 全球布局︱一探

今年上半年,上海民营企业交出亮眼成绩单:规模以上民企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跑赢全市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3.6%,增速比全市进出额高出21.2个百分点。这股增长动能从何而来?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上海民营企业依托科创实力深耕全球市场,正日益成为驱动上海外贸增长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98 08-03 11:16
00'47''

从技术寻找到合作意向 国际参观者点赞中国AI活力 ︱2025WAIC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再度吸引全球目光。这场AI盛会中,国际科技巨头与国内大厂同台竞技,大模型应用、AI开发平台等前沿成果集中亮相。​众多国际参观者的关注目光也各有聚焦:有的紧盯中国大小科技公司的最新科技动态;有的潜心在展会中寻觅适配的AI技术;还有的带着明确的合作意向,希望能与中国AI智能体达成深度合作。而这些来自全球不同地域的参观者,都不约而同地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点赞。

53 07-28 21:01
01'04''

降低TOKEN成本 打磨软件和系统生态 国产算力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创新转变︱2025WAIC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产算力再次成为焦点,正从 “单点突破” 迈向 “系统创新”。国产 AI 芯片厂商通过软件优化、集群能力与产业协作形成共振,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在业内人士看来,国产算力发展需攻克两大难关——软件生态的深度打磨与系统级集群能力的构建,而这正驱动国产算力产业协作模式革新,为破解 “能用且好用” 难题提供关键路径,加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自主可控进程。

53 07-27 21:12
01'14''

人形机器人技能“大秀” 落地挑战仍待破局︱2025WAIC

在“WAIC里”机器人应用专题展上,人形机器人正上演着一场技能大比拼。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从运动智能的灵活转身,再到作业智能的精准操作,这些具身机器人在工业车间里是不知疲倦的“打工人”,在社区文艺站里又变身挥毫泼墨的“艺术达人”,各种技能轮番上演!不过热闹的演示背后,专家指出,具身智能的落地之路仍藏着不少 “关卡”。

107 07-26 22:08
  • 赖婧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