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不少地方都将拼经济、促发展作为开年大戏,其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一话题也成为众多代表委员频频提及的热词。 上海市自2018年起,每年岁末年初都会部署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2023新年伊始已推出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因此,来自上海团的代表委员提供了丰富的优化营商环境的“上海经验”。尊商、引商、留商、便商、安商、富商,在大家看来,营商环境“筑好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才能“引好凤”。
依法保护民企产权、破除影响平等准入的壁垒、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关键词,这也回应了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部署的重点任务。
公交、地铁、打车、共享单车、智慧停车,甚至机票、火车票,用一个APP就能搞定!
来自江苏的张婷在上海的一条小马路上开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家咖啡馆,第一家店的无奈关闭并没有使她灰心,特殊时期的困难也没有击倒她。她相信经济复苏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咖啡爱好者与她共迎每日的晨光。
兔年开年,A股市场走出“开门红”行情。沪指开年以来累计涨幅一度超8%,创业板指开年以来累计涨幅一度超14%。磐耀资产创始人、董事长、基金经理辜若飞表示,压制A股的几个核心利空因素都在发生明显的边际改善,因此今年的春季躁动会持续下去,市场到了几年一遇的布局期。他还指出,国防军工行业用长周期的数据证明了它一旦从高研发投入期进入到快速的列装放量期,再慢慢到成熟期,长周期里面是真正能给投资人带来高回报率的行业。真正成长股的摇篮一定是高成长性的赛道,同时叠加了高壁垒性。军工股已经迎来了非常好的战略配置机遇期。更多信息点击视频,一探究竟!
2023年最大的错过就是踏空?
进博绿色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帮助有效减少碳足迹,打造绿色生态圈,推动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走进第五届进博会的技术装备展区,众多制造业巨头带来最新研发成果和创新科技,期望借助进博平台,加速产品本土化落地,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比人手更精细灵活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核心技术曾荣获201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这些是即将在第五届进博会重磅亮相的创新手术系统。在本届展会的医疗器械展区内,众多智能化、微创化、以人为本的全球医疗科技趋势,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共同勾勒着医疗科技的无限未来。而创新手术系统的到来,正在为外科医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微创、更智能手术时代的大门,也将进入加速普及应用的快车道。在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下,这些系统正在以更快速、更有效、更安全的方式落地,并惠及中国本土患者。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从地方走向世界”,今年的世界城市日有哪些看点?点击视频,一探究竟。
7月以来,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减弱,三星、戴尔、LG等大厂纷纷下调订单,而另一方面,汽车芯片供应依旧保持紧缺态势,整个芯片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剧。近日,记者实探上海赛格电子市场,并以投资者身份咨询了多家上游企业,深度调研芯片市场现状以及上游企业的应对策略。
记者还在数字藏品交易平台了解到,目前平台已尝试将数字藏品与非遗文创产业结合,这将有助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活化。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数字藏品行业仍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产业协会正牵头携手多家企业推动行业自律。
第一财经记者实探上海一家数字藏品科技公司,为大家揭秘数字藏品神秘创作过程。
第一财经记者来到上海临港新片区,实地走访中国重燃临港试验基地施工现场、上汽集团临港整车厂、上海临港商汤智算中心等多个复工项目和企业,看看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回归正常后,临港新片区重点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的一线消息。
跨越坎坷,才能看更美的风景。
大家小区里的Tony都出山了吗?我们采访了几位已经忙碌起来的Tony,他们说,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近日来,中药股可谓是“坐上火箭”,上演了弱市逆袭的大戏——同仁堂一度创历史新高,精华制药10个交易日收获9个涨停板......而中药材价格也同样强势逼人,数据显示,2021年初至今,中药材价格指数累计上涨超20%,超过50种中药材价格在2021年翻倍。与此同时,中药产业更是迎来了政策春天,一份份意见和文件发布,给了资本市场无尽的想象。那么,清冷多年的中药行业将迎来暖冬吗?点开视频,一探究竟!
由机器3D打印出了一片药物,可以精准设计药物内部结构,进而控制药物在人体内部的程序化释放,除此之外,由于是纯自动化制药,还可以统一并保证药物质量。这是怎样的神仙技术?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