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难点堵点,提升科技金融质效|把脉中国经济

从长远来看,不断加强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1-14 18:09

曾刚:强化金融监管,促进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作为行业监管的基础性制度,“资本新规”的实施对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11-06 20:41

曾刚:完善公司治理,践行“负责任的金融”

近日,由《中国银行业》杂志社主办、浙商银行承办的“2023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论坛暨银行业公司治理四季讲堂第三讲”在杭州召开。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围绕“完善公司治理,践行‘负责任的金融’”作主题发言。

10-24 17:57

曾刚: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后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涵盖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

10-19 19:28

曾刚:改善债券融资环境 落实民企支持政策

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始终存在,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由于民企存在自身股东支持力度不足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天然特征,在供应链不稳定、营业收入下降、利润减少等外部客观因素影响下,民企面临的经营风险有所上升。

10-09 17:41

曾刚: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探索

【要点】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对传统业务模式的重构,重点在于重塑银行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和底层技术架构,优化银行经营策略、产品服务方式和组织协同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连接不同场景入口,创造直达客户体验的产品。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迅速,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09-27 15:56

曾刚:规模持续企稳 行业转型加速——2023年2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

受监管环境变化的影响,信托资产同比增速从2018年9月开始转负,并一直延续到2022年3月末,信托资产规模也从2017年12月末的26.25万亿的峰值,下降到2022年3月末的20.16万亿,降幅为23.18%。图1 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及环比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开数据整理 (二)信托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传统以单一信托为主的通道业务受限,信托公司利用自身制度优势加快推进转型。

09-21 11:44

曾刚: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2023年以来,宏观经济在快速恢复的同时也遭遇了较多的挑战,内需不足和复苏动能不稳成为困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最大掣肘。

08-23 11:41

曾刚:完善融担增信体系,推动中小银行小微服务高质量发展

大V有话说 |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随着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小微企业在稳增长、稳就业方面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

07-28 13:02

曾刚:迎接中小银行的经营挑战

大V有话说 | 要促进地方中小银行经营绩效的改善和提升,不仅需要中小银行自身强化能力建设,提升经营和竞争水平,也需要监管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为中小银行长期健康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07-20 00:53

曾刚:货币政策目标、总量、结构和传导机制问题

大V有话说 | 货币政策的目标就要围绕经济、社会调整以及长期发展方向展开。要实现平稳过渡,在众多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中必须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充分就业,创造更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创造更为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核心在于解决上个经济周期遗留的风险问题。

07-14 14:24

曾刚:2023Q1银行业运行

大V有话说 | 2023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比前三年同期平均增速低0.5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未来还有一定修复空间,另一方面可能反映了我国经济潜在增速有所下降。

06-26 14:54

曾刚:国有大行将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都有哪些原因?

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从2022年已经开始,为促进经济更好发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当前贷款利率已经下降很多,金融市场的整体利率也在下行,但由于银行存款定价本身市场化程度不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有限。所以从2022年开始,在央行引导下,我们对存款定价机自律机制进行了优化,然后在2022年9月引导国有大行进行第一轮利率的下调。

06-13 12:50

曾刚:美国中小银行危机远未终结,金融政策教训何在?

3月以来,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等相继关闭。这直接导致了其他上市中小银行股价的大幅下跌,再叠加近期以来,美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存款持续流失,市场对美国银行业风险的担忧极速上升。

05-25 15:23

曾刚:美国银行业风险继续发酵,美联储进退维谷

同日,摩根大通宣布从FDIC手中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绝大部分资产(包括约1730亿美元的贷款和约300亿美元证券)和约一半的核心负债(约920亿美元存款,其中包括300亿美元的大额银行存款),其他负债(如第一共和银行的公司债或优先股)则被排除在外。 第一共和银行的资产规模与早前破产的硅谷银行相接近,2020年,两家机构在美国银行业中分别排名第14和第15。从资产负债结构来看,第一共和银行的经营风格似乎比硅谷银行更加谨慎。

05-12 16:30

曾刚:2022年度银行业运行

2022年全年,商业银行总资产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调,总体风险抵补能力仍较为稳健。2022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0%。12月末商业银行总体累计实现净利润23030亿元,同比增长5.4%,利润增长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农商银行净利润下降2.3%,也一定程度上拖累了2022年商业银行整体利润增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2.98万亿元,同比增速回到了4.8%,总体还是继续保持低增长态势。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覆盖率为147.4%,较去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62.85%,同比上升3个BP,总体保持稳定态势。

04-18 15:57

曾刚:释放技术、数据要素潜力 提升科创金融能级

过去一段时间中,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科创金融在产品体系、业务模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完整、丰富的生态体系。到2022年末,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进一步增长到4869亿元,同比增幅达到57.16%。

02-27 16:42

曾刚:推进巴塞尔协议III实施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我国银行业应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新资本监管规制。《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进入到新阶段,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为巴塞尔协议Ⅲ(以下简称“巴Ⅲ”)实施提供了指引。可以预期,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准备好、实施好、应用好新资本监管规制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2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我国银行业应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新资本监管规制。可以预期,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准备好、实施好、应用好新资本监管规制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巴I到巴Ⅲ的变革,直接体现了国际银行业监管规则和监管理念的转变,巴Ⅲ是在系统总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出台的,并受到了G20峰会上相关国家元首的一致认可,达成了稳步推进巴Ⅲ实施的国际共识。

02-22 11:52

曾刚: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全面乡村振兴

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各具特点。多元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有着多层次、有差异的金融服务需求,必然需要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与之相对应。从供给端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服务机构体系,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组织(如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一些类金融机构(如小贷公司等)均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需求端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涉及到支付、信贷、储蓄、保险和理财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

02-16 18:28

曾刚:穿越红线,迎向未知——读《21世纪货币政策》

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21世纪货币政策》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经济学专著之一。该书以现代中央银行的政策框架为基础展开,按时间线索,将上世纪大通胀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演进逻辑进行了细致、清晰的阐释,并对新冠疫情以后美联储的政策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央银行阶段(即货币本位彻底摆脱与黄金的关联,中央银行信用正式成为货币创造基础),或许只能从上世纪70年代算起。伯南克对美国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建设及其存在的缺陷,以及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区别与协同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

02-16 18:28
  • 曾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