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药品零售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1%,标志着药店行业依赖政策和人口红利的粗放增长时代正式结束。
38岁的黄芳在硕士毕业论文接连两次被打回后心态崩溃,她作为三甲医院超声科医生,原本计划通过取得硕士学位申请副高职称,却因科研能力不足面临晋升困境。
近年来,在网络购物等政策的影响下,处方药在院外零售市场的规模占比逐年提升。
《医疗保障法(草案)》未明显体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仅作为配套条款出现在附则中。
上海医保局向团体健康险开放个账支付,旨在支持创新药发展并作为惠民保之后的第二落点。
2025年,中国医药大健康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跨界风暴”,家电、科技、汽车、物流乃至互联网领域的巨头纷纷跨界涌入。
57岁临近退休的妇产科邵医生在经历长达7个月的网络暴力后,于8月1日在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坠楼身亡。
7月25日,国家医保局发文称“已有超过100个药品申报创新药目录”。
京东健康前CEO辛利军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医健产业可持续创新论坛”,分享了他对医疗健康行业和AI应用的见解。
过去10年间,香港老人北上养老的人数正在激增。
过去十年间,中国医疗投资市场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2015年行业融资额暴增开启医疗投资的"元年",到2021年达到3800余亿元的融资峰值后进入沉寂。
他渴望想做一个长期主义的生意,但市场留个他的时间够不够,最近他心里也会打鼓。
医疗大健康行业接近十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对于这些互联网大厂来说,既是一个诱惑,又是一个陷阱。互联网医疗,这并不是一场靠押注或押重注就能取胜的游戏。
带病体保险成为商业健康险行业寻找新增量的重要方向,但面临销售难、控费难等挑战。
随着异地就医人次飞速增长,异地就医结算费用占医保基金总盘子的份额也逐年上升。
在此AI医疗的奇点时刻,大家都在突飞猛进,但关于AI医疗如何商业化却是一个非共识的问题。从当下大家的已有探索里,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路径。
镁信健康冲刺IPO之际,恰逢中国医药支付体系迎来历史性变革。
2025年6月21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的文章指出三明医改模式通过增加透明度、重塑药品供应链和重构医保机制,为全球医疗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的鲜活样本。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正式启动,将与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同步调整。
如今掌舵人林杨林被留置,集成了医药保业务的健康航母未来会驶向何方?人们怀着忐忑静等新的故事。
医疗行业跨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