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五年召开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海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哪些布局未来的机会?
谈及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作用,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其相对灵活的机制和创新活力更符合市场规律,更具备强大企业家精神的支持。所以市场需要提供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以呵护民企天然的创新本能。
今年两会民营经济是焦点话题之一。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表示,在愈发活跃的民营经济背后,是一位位鲜明的中国企业家的耕耘,以及不断发展传承的企业家精神:吃苦耐劳、创新卓越、全球视野。在新时代变化下,期待传统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结合新时代人才红利、创新红利,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引领中国民营经济迈向新的春天。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继续邀请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 ,深入讨论民营经济的政策落地、改革发力。 他认为,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加速,能为民营企业权益细节落实至法律规范。同时,面对中国民企的出海战略,杨宇东认为,提升产业文化建设、适应海外消费环境或将为中国民企出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突破点。在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的背景下,期待传统中国民营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引领民营经济迈向新的春天。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速5%的经济增长目标。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5%的目标一方面处于中国自身经济增长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应对外部环境需求。虽然需要奋斗,但政府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积极信号。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其中特别强调了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是为一个非常鲜明的政策信号。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促消费的前提其实是民生,首先要在社会保障方面增加居民安全感,提振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居民才敢消费、能消费。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邀请到了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 ,深入解读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他强调,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政策的“新高” 不仅反映了政策力度的加强,更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和对市场的积极引导作用。此外,他还提到,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尤其是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将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信心,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他同时认为,政策的落地和改革的推进是未来的关键,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诸多改革举措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个“新共识”的形成,虽然艰巨但又是必需,一旦南辕北辙,我们可能会错失最关键的转型窗口。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刻舟求剑绝不可取,更实事求是、更开放、更多元、更站在全局立场的专业讨论尤为必要。
20年后,中国经济已然天翻地覆,商业承担社会责任亦成共识,而我们的关心也已经不止于此。
五年对一个市场板块而言,只是起步。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产业,仍需大力推动高水平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 我们期待,科创板在下一个五年能够“破浪前行、一路向新”,市场制度不断完善,有“伟大的企业”在这里诞生,也让投资者拥有满满获得感。
打造高水平开放的生产性服务业,应该“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
汽车行业最近十年来发生的巨变堪称革命性,包括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极速崛起,以及中国自有品牌在全球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在一财号年度思想者年会上表示,自2020年9月22日开办一财号内容平台以来,“千V项目”已经提前实现大V数量超1000的目标。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在一财号年度思想者年会上表示,自2020年9月22日开办一财号内容平台以来,“千V项目”已经提前实现大V数量超1000的目标。
第一财经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