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家电企业“下南洋” 布局纵深,产销路越走越宽

中国电子家电企业在东盟深化布局,不仅考虑到欧美贸易壁垒的因素,还有基于成本和品牌建设方面的考虑

版次:A012023年10月12日

王珍

“下南洋”正成为中国电子家电企业的潮流。

今年,新宝股份(002705.SZ)在印尼建设其首个海外工厂;万和电气(002543.SZ)也把其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布局在泰国,预计明年投产;美的集团(000333.SZ)正在扩大泰国空调工厂产量……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市场及与中国邻近的地区,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已是中国电子家电业出口的重要一站。

“单就工人每月工资来讲,泰国、越南都还是显著低于中国的,但综合人均效率以后的人工成本率,就要看工厂的管理水平了,可能低于中国,也可能高于中国。” 美的集团副总裁、智能家居事业群总裁、美的国际总裁王建国对第一财经表示。

东盟是中企海外设厂首选地

新宝股份是中国小家电出口龙头企业之一。2023年上半年,它承受了增长压力。据其半年报,新宝股份今年上半年营收63.55亿元,同比减少10.83%;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减少18.81%。其主业是西式小家电出口,以欧美市场为主,上半年海外小家电需求较弱,新宝股份国外营业收入46.6亿元,同比下降14.42%,同期国内收入微增0.82%至16.9亿元。

“现在面临的主要变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的变化。贸易摩擦、去全球化思潮和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目前国际市场环境剧烈变化,具体体现在产业链脱钩、供应链重构、汇率波动、市场准入壁垒加大。”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营销首席营销官朱小梅9月22日在2023中国电子家电企业国际化高峰论坛上说,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也在变化,需求不足令企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面临着众多挑战,当然机遇也是并存的。

朱小梅说,新宝股份过去聚焦小家电代工,现在建设自主品牌,从单纯制造走向全产业链价值创造。2022年,新宝股份提出收购英国摩飞并达成收购意向,2023年上半年完成并购。如今,新宝股份旗下海外合作品牌和国内自主品牌业务已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点。今年上半年,新宝股份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69%,占销售收入约4%,支撑代工向自主品牌转型。

新宝股份还拓展海外生产基地。今年新宝股份收购了印尼工厂,建立了其海外的第一家工厂。朱小梅预计未来一年,新宝股份印尼工厂的销售规模将快速增长。

万和电气董事长卢宇聪、总裁赖育文在9月19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也表示,万和电气通过加快建设海外基地,扩大产能,进一步承接VIP客户的更高要求,扩大规模和盈利能力;同时将根据“全球燃气具领导品牌”的战略目标,开始在俄罗斯、南亚发展自主品牌。

第一财经记者10日从万和电气相关人士处获悉,万和电气泰国基地还在建设中,估计明年投入生产。而卢宇聪今年年初也曾向记者表示,万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营海外市场,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客户资源。为了规避贸易风险,万和决定迈出海外投资实业的步伐。按规划,泰国基地主要做出口欧美市场的订单,产品以花园式烤炉为主,会输出自主品牌,预计2024年投产。同时,泰国基地会利用当地供应链,万和也会考虑带动国内供应商一起出去,已组织供应链企业去泰国考察。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赵隆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西方国家正推动供应链的多元化,许多国外企业自主或被迫推动“中国+1”战略。而中国与东盟也签署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双方产业合作空间巨大。他向中国电子家电企业提出建议,运筹以东盟为中心的周边市场合作,同时还要做好风险识别、合规审查。

在东盟的布局往纵深发展

相比于新宝股份、万和电气,美的集团布局东南亚的时间更早。美的早在2007年就在越南设立了其海外第一个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小家电等。而近年,泰国成为美的集团在东南亚加码投资的主要国家。美的目前在泰国已经形成四个基地,并实现“研产销”一体化。

10月10日,美的空调全球客户大会暨美的空调泰国工厂100万套产品下线仪式在泰国举行。工厂投资逾10亿元人民币,于2022年11月启动,从投产到实现100万套下线仅用了不足一年时间。这是美的在海外规模最大的数智化绿色工厂,总装自动化生产线上应用了库卡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以工业4.0为标杆。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6月底曾到美的空调泰国工厂视察。工厂现有6条产线,工厂整体规划年产能400万台/套,其中2023年规划产出120万台/套,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后将成为泰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之一。

基于泰国工厂,美的空调还建立了东盟研发中心,将工厂升级为“研产销”一体化的海外基地。目前,美的空调泰国工厂的本地员工占比约85%;东盟研发中心90%的成员来自于泰国、菲律宾、印尼等东盟国家,针对东盟电费上涨和电力紧张的问题,研发高能效产品。

王建国10月11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加大东盟“研产销”一体化布局,首先是为了更好提升开发、交付满足当地独特需求产品的能力,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和经营决策速度;其次是从东盟辐射、补充其他市场的需求。未来美的还会在更多东盟国家加快“研产销”一体化布局。

中国电子家电龙头企业在东盟的布局,正向纵深发展,不仅从生产延伸到“研产销”一体化,从终端产品组装延伸到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还从To C业务延伸到To B业务。

海信集团2022年11月成立了东盟区总部,以扩大亚太市场业务。当月,海信重启旗下东芝电视在越南市场的业务。今年9月29日,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和老挝交通与公共工程部签约。根据协议,海信将为老挝首都万象建设首条智慧化的快速公交BRT,助力打通万象城市交通主动脉,改善居民公共出行体验,打造东南亚智慧交通新样板。

显示面板龙头京东方(000725.SZ)今年9月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其越南一期项目和墨西哥工厂已对客户量产出货,将投资建设越南二期项目,主要针对欧洲、北美、东南亚市场需求,推动智慧终端业务发展,打通“屏-模组-终端”产业链,同时抓住海外部分区域制造成本、关税等优势,推动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的关键支点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中国电子家电企业在东盟布局,已经逐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比如在越南主要是吸尘器、手机、彩电产业,而在泰国主要是空调等制冷电器产业,等等。

“东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电子家电企业在东盟深化布局,不仅考虑到欧美贸易壁垒的因素,还有基于成本和品牌建设方面的考虑。”周南说,美的、海尔、海信等中国家电龙头今年持续推进海外业务拓展,不断完善全球供应链布局,它们在东盟、土耳其、墨西哥等地设立基地,是为了更贴近市场、响应更快、成本更低,以更好支持自主品牌业务。

他认为,今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且中国与东盟已签署了RCEP协定,在面对欧美市场出口增长承压的情况下,中国电子家电企业拓展包括东盟在内的“一带一路”市场,是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的必然选择。

周南预计,未来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将形成竞合关系,中国本身有庞大的市场,中国电子家电企业的核心制造依然会放在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