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大投行都开始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机构也相当看好港股今年的表现。
版次:A012025年05月22日
周艾琳
在全球宏观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人工智能(AI)前景、新消费趋势格外受到国际市场关注。
第一财经获悉,高盛旗舰Technet科技大会于5月21日在上海召开,以往该大会更多在中国香港或新加坡举行。上周,Technet峰会刚刚结束了中国台湾站的议程。
5月22日,摩根大通中国峰会也将在上海举行,主题为“资本为桥连通世界”。据记者了解,摩根大通CEO戴蒙(Jamie Dimon)将来到上海并在论坛上对客户发表演讲。此外,沙特阿美CEO、高通CEO等一众行业领袖也将出席并发表演讲。
第一财经记者从参会人士处获悉,两场大会都将聚焦中国宏观局势、全球政策走向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尤其是AI、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的前景。随着关税战缓和,当前各大投行都开始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机构也相当看好港股今年的表现,尤其是互联网与医疗这两大高成长行业。未来如果中美贸易谈判的前景进一步清晰,则可能有更多国际资金愿意布局。
中国AI发展引发关注
今年,AI无疑是各界关注的亮点,而中国内地成了主阵地。
在高盛Technet大会期间,“AI六小龙”之一的MiniMax联合创始人、小马智行CEO、金山云CFO等科技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发表演讲,主题包括:生成式AI的演进、智能驾驶和Robotaxi、独立自主的半导体产业链等。
摩根大通中国峰会则将聚焦AI、机器人、消费等主题。出席并发表演讲的中国企业代表包括,宇树科技CMO(首席市场官)、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小米互联网业务部总经理、名创优品CEO等,聚焦主题涵盖具身智能时代下机器人来到现实、AI的前沿——创新的影响、零售加速——新时代的扩张等。
就AI趋势而言,与会嘉宾认为,中美的竞争差异在于,美国ToB生态更好,尤其是SaaS(软件运营服务)发展更佳;但在ToC方面,中国积累了大量人才和技术,可凭借PMF(产品市场契合度)参与全球竞争。
此外,当前AI agent(AI智能体)仍处于早期,虽然依赖度有限、成本高,但发展快,预计未来12个月成本降低,应用场景将爆发,网络架构创新可推动其发展。未来,AI agent可能先颠覆软件、互联网相关行业。
事实上,在当前复杂的全球格局下,美资投行如此聚焦中国市场有着其内在的商业逻辑。今年无疑是港股大年,新消费、互联网等主题备受投资者追捧,美资投行是众多IPO的承销商,而IPO认购者中不乏众多QFII投资者。
今年港股IPO市场表现强劲,截至5月中旬,香港IPO市场累计筹资总额已超过60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倍以上。2025年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IPO是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在香港上市,筹资金额46亿美元,若包括超额配售权,可能增至53亿美元。普华永道预测,今年香港IPO市场的筹资总额将在1300亿至1600亿港元之间。若预测实现,香港市场有望在全球IPO市场重返前三。
关税风险缓和下GDP预测上调
今年以来,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回归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5月21日,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特别是4月美国推出“对等关税”后,对中国加征关税至145%,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高峰期,摩根大通曾将全球经济衰退概率上调至60%。不过,5月初中美日内瓦会谈后,当前中美之间的关税争端进入暂停期。
未来,关税风险仍未消除,可能随谈判进展反复波动。不过,摩根大通已经将中国全年GDP增速预期由4.1%上调至4.8%,这是基于现有关税水平维持至年底的假设下。海外机构普遍认为,当前的关税水平不太会上升,而未来能否进一步下调则有待观望。
就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而言,朱海斌认为,预计今年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将下降(去年为30%),而消费和投资贡献上升,尤其是中国政府不断出台多项支持推动的政策,强化经济内生动力。
未来的刺激政策变化也备受关注。朱海斌提及,去年9月推出的刺激政策标志着国内政策的“上半场”,央行的宽松政策超出预期,而财政政策则侧重防范尾部风险,如地方债化债、地产纾困、注资国有大行等;2025年则进入“下半场”,主要是由中央财政的扩表来支持,财政赤字率突破3%、达到4%,新增债务2.9万亿元,旨在支持消费的“以旧换新”刺激规模从去年1500亿元翻倍到3000亿元。
在他看来,当前的积极因素在于,科技创新提振信心,如DeepSeek等AI项目带来新动能;新经济领域表现强劲,包括IT和AI等领域;以旧换新带动的相关消费品类销售表现优异。
但中国经济仍面临挑战,例如当前内需仍有待提振,4月零售数据低于预期,需要更多增量政策刺激居民收入与就业信心;房地产仍是拖累项,当前房地产销售、新开工、投资仍处于下行阶段,一二线城市企稳迹象更明显,而库存较高的三四线则仍有待恢复,摩根大通预计房地产或在2026年以后逐步趋稳。
在这一背景下,朱海斌认为,央行可能继续降准降息,但节奏会有所控制,今年可能有一到两次降息,降准空间较小。当前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幅度超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幅度,利于稳定银行息差。此外,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减轻,未来人民币汇率受美元走势、出口商外币持有情况等因素影响,预计人民币汇率将在7.2到7.3之间。
港股跑赢亚洲股市
就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今年港股跑赢亚洲股市,尽管期间经历关税的冲击,恒生指数全年至今的涨幅仍接近20%,科技和消费板块人气最旺。
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对记者提及,从2023年三季度中期起,香港市场开始跑赢亚洲其他市场。今年以来,MSCI中国指数表现超预期,盈利预期从14%上调至16%。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市场的业绩普遍下调。
在她看来,当前市场处于“退一步进两步”的调整阶段——3月中旬业绩释放后市场情绪见顶;4月美国出台贸易与投资政策,造成情绪降温;中美贸易谈判进入90天的“横盘”期,预计三季度可能有突破。
摩根大通总体相当看好港股今年的表现,预期MSCI中国指数低位70、中性80、乐观情形89。在各板块中,更看好互联网与医疗这两大高成长行业。今年以来,互联网板块的热度推升了恒生科技指数,外资亦展现出较大兴趣。近期,腾讯、阿里巴巴相继发布财报,虽然收入利润增速均超预期或接近,但之后股价都走低,特别是阿里,股价走低的部分原因是,AI Capex(资本开支)投入虽然同比大增却环比下降,同时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对此,刘鸣镝对记者表示,中国互联网公司是AI技术应用者,投资成本低,可作为美国互联网公司对冲。当前,投资人主要是因贸易谈判结果不确定而对互联网投资谨慎,未来如果中美贸易谈判的前景进一步清晰,则可能有更多国际资金愿意布局。
摩根大通预计沪深300的基准点位为4150。刘鸣镝认为,市场整体趋势依然向好,A股和港股的投资策略仍建议以“逢低吸纳”为主,重点关注贸易谈判的突破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