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2025年07月15日
缪琦 祝嫣然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中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朋友圈”也更加多元了。
海关总署7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7.2%,进口增长2.3%。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贸易伙伴方面,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占进出口总值的51.8%,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同期,对欧盟、韩国、日本等进出口都实现了增长。此外,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中美贸易6月有所回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中美经贸对话磋商还会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这意味着下半年稳增长、稳外贸政策会进一步加码,其中财政政策会加力促消费扩投资,央行将大概率继续降息,针对困难外贸企业的定向金融支持政策有望出台。他认为,鉴于7月还会有一定的对美“抢出口”效应,外贸企业将继续积极开拓其他海外市场,7月出口有望保持同比正增长。
6月中美贸易有所回升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新闻发布会上,用“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总结了我国上半年的外贸表现。
总量上,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亿元。进入6月份,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速都在回升。
具体来看,6月份的进出口规模3.85万亿元,增长5.2%,规模是历史上月度进出口的第二高位。与前5个月数据相比,6月份出口增速持平,进口增速转负为正,从而拉动进出口增速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4万亿元,增长7.2%,增长较快的包括电子元件、船舶等;进口1.51万亿元,增长2.3%,增长较快的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附件、干鲜瓜果等。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不断扩大“朋友圈”,也实现了“变量可控”。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
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的增量,其中,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
在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影响下,中美贸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转为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达到了20.8%。
王令浚提出,近期,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中美贸易额有所回升。其中,6月份进出口值从5月份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下降9.9%,进口下降7.7%。据了解,目前中美双方团队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
我国外贸质量也出现了提升。王令浚介绍,我国外贸企业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半年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此外,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5%。
“从主要产品看,创新的底色更加鲜明。”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在对美贸易整体下降,对非美地区上升的趋势下,欧洲成为中国外贸及产业链创新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欧盟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9%,同比增长3.5%,平均每天进出口超过150亿元,稳居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
吕大良表示,一方面,中欧双方产供链加速融合。比如,中欧汽车技术优势互补,共同助推产业发展向新向好。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汽车零配件增长9.7%,从欧盟进口大型客车变速箱、车用柴油机分别增长了40.8%、65.2%。另一方面,消费市场深度对接。中欧同为全球重要消费市场,互为第一大消费品进口来源地。
今年5月2日起,美国正式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一些国家的零售商近期调整甚至暂停了对美业务,也对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吕大良表示,海关总署发布的月度、季度和年度进出口数据里,均已包含了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根据初步的测算数据,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约1.03万亿元,增长4.7%;进口约2911亿元,增长9.3%。他认为,部分国家对跨境电商人为设限,不会改变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大势。
外资企业继续“深耕中国”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王令浚说,最新一期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都连续两个月回升。
吕大良表示,近年来,我国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稳步增加,2015年、2019年、2023年分别超过30万、40万、50万家,即每四年增加10万家,上半年继续增加8.5%。
从外贸主体看,今年上半年三大类企业出口全部增长——民营企业出口增长8.3%,外资企业出口增长5.4%,国有企业出口增长3.8%。
其中,民营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的比重达到了57.3%,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进口均增长。一方面,民营企业持续领跑外贸。截至今年二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增速持续领先。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民营企业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增速较全国整体高了4.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八成。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2.5%。同时,民营企业积极推进设备更新升级,进口石化、电子等高端装备保持良好增速。
另外,民营企业上半年的出口中,装备制造业产品占半壁江山,船舶、汽车、专用装备等硬实力产品的出口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前500大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据218个席位。
王令浚提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形势,在华外资也仍在坚持深耕中国、信心不减。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6.3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4%,已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
“深耕中国”体现在,外资企业把技术优势与中国的产业配套优势相结合,主要行业出口保持向上势头。在我国外资企业出口涉及的主要制造业大类中,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业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进出口中,外资企业比重分别达到了30%、25.1%、26.4%。
“信心不减”体现在,在全球跨境投资波动下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把中国作为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达到了7.5万家,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外资企业加快产能投资,上半年进口高端装备增长3.2%。同时,上半年进口保税研发货物增长了52.1%,占全国的七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