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优势人员都聚集在海外”。
版次:A012025年07月22日
缪琦
[ 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初步估算,2024年行业工业缝纫机总产量约为685万台,同比增长22.32%。协会统计的百余家骨干整机企业累计生产工业缝纫机514万台,同比增长15.41%。 ]
过去的3个月里,东莞杰克成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李石勇开启了频繁出差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孟加拉国市场,“一个月里大概半个月在海外”。
李石勇告诉第一财经,以前是人力等成本因素驱使中国的纺织服装工厂转向东南亚,近年来尤其是今年则是地缘政治变化敦促着供应链不得不“走出去”,“国际品牌要求中国的代工厂在海外布局生产端口,规模不一定,但至少要有端口”,以减缓关税波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这是他作为中国缝纫机品牌杰克的经销商,在今年下决心把重心转向海外的动因,也是中国缝制机械企业应对行业周期和外部挑战的缩影。
内销腰斩,出口补缺
“走出去是机遇。”李石勇认为,和海外尚未饱和的市场相比,国内近年来缝制机械市场的购买力不足,根源还是服装订单转移、萎缩,导致订单竞争激烈,传导到了国内的供应端,让供应链的投入变得谨慎保守。
中国一家缝纫机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关税波动的影响下,今年整个行业的内需市场下滑得厉害,几近腰斩。相较而言,出口近年来持续增长,部分弥补了内需下滑的缺口。不过从全球缝制市场而言,目前整体也处于存量竞争阶段。叠加行业自2021年达到高峰后开启的新一轮周期,今年是相对的低谷期,预计明年底有望逐步复苏。
在这种趋势下,这家企业近年来也开启了出海“加速度”,“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优势人员都聚集在海外”。已在东南亚、非洲等多地成立办公室的他们,不仅将原本的设备销售延伸为“设备+服务”,而且也在针对多元化的客户形态做着更长期的布局。
近年来同样频繁走访海外市场的上述负责人认为,中国品牌越来越受到关注,“全球市场都很卷,消费也开始变得理性,深入了解后认识到国外品牌的采购体系和中国品牌并无本质差异”,也让性价比和品质兼具的中国制造在国内成为了“进口替代”,在国外则掀起“大牌平替”趋势。
纵观全球的缝纫机市场,数百亿的规模中八成左右的产能来自中国。其中,位于浙江台州的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杰克股份”,603337.SH)连续14年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中国缝纫机制造品牌。今年一季度,杰克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7.93亿元,同比增长10.06%,实现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出口增长带动明显。
面对产业链外迁趋势,杰克股份创始人、董事长阮积祥此前提出,产业转移往往是需要增加设备的,因此对设备供应商而言反而是出口的增量,同时中企“出海”的需求还为其新增了咨询业务。
作为杰克品牌在华南地区最大的代理商之一,陈增南对第一财经表示,规模、供应链和渠道等优势让杰克这样的品牌能够在行业的周期和竞争中保持优势。如今的中国制造也不再只是靠性价比,而是依托于价值,“工人工资不断增长,机器取代人或辅助人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关于“走出去”,陈增南并非没有顾虑,不仅要重新适应当地的生态,还可能面临人身和资金安全等方面的挑战。然而,愈演愈烈的趋势和杰克这样的品牌方给予经销商的“出海”扶持和激励政策,也促使他们持续思考。
为何今年“重仓”孟加拉国,李石勇也做过一番对比和调研。
“过去5~10年可能是越南热,这两年是柬埔寨,接下来则是孟加拉国更热门。”他认为,投资必须用长远和动态的眼光去看趋势,不管是综合成本、人力资源还是纺织业在当地的受重视程度,都让他作出了未来孟加拉国将成为全球主要服装生产基地的预判。
智能化创新机遇
“走出去”只是多元化和更大市场开拓的方式。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要想在全球经济下行等挑战和激烈竞争中转危为机,其内核始终是不断向上的创新升级。替代了进口技术后,智能化成为了中国装备接下来的一大机遇。
在7月18日举行的杰克股份30周年庆典暨全球科技大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何烨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以缝制机械为代表的中国轻工装备行业,正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方向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对于像杰克这样的龙头企业,要多维度、多层次做好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同时坚持创新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自身研发制造能力和产品品类、品牌品质,加速迈入产业链的中高端。另外,还要积极探索AI智能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路径。
杰克股份轮值总裁胡文海在上述大会上提出,全球服装制造产业转移和布局,服装多样性和品质提升,青年群体从事服装制造产业的低意愿,让他们越发意识到必须重新定义以助人创造为核心的缝纫设备,来赋能服装行业。
当天,杰克股份发布面向全球的AI缝纫机,从动作采集、面料适应、神经网络分析到AI辅导,迈出了缝制设备“学习”人类经验的关键一步。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永东在现场作《服装自动化与高性能电机控制》主题报告时提出,电机控制技术作为服装智能制造的“躯干末梢”,从单设备自动化到全流程数字孪生,为行业实现“小批量、快反式、定制化”生产提供了核心支撑。随着电机与AI、软件技术的深度融合,服装制造将向更高效、更柔性、更环保的方向持续突破。
企查查显示,今年4月下旬,由杰克股份间接全资持股的台州杰克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工业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等。
聚焦国内市场,伴随着智能化进程而不断扩大的应用场景,同样是在存量阶段找到增量的关键。李石勇当前的业务重心是为服装工厂提供智能制造成套解决方案,包含仓储物流、自动电脑裁床、自动化缝制单元及数字化系统等,以帮助中国服装企业提质增效。同时,积极寻找和扩大缝制设备的应用场景,比如汽车坐垫、玩具、箱包等领域。在智能化和品牌化的升级中,这些场景在今年的增长也弥补了服装订单收缩的缺口,“要不断找到新的机会点,才能维持体量甚至实现增长”。
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初步估算,2024年行业工业缝纫机总产量约为685万台,同比增长22.32%。协会统计的百余家骨干整机企业累计生产工业缝纫机514万台,同比增长15.41%,其中,电脑平车、包缝、绷缝、厚料、刺绣机等常规机种均呈现两位数的中速增长;花样机、模板机、自动缝制单元等呈现30%以上的中高速增长。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7月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5%。越来越多的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量体裁衣”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