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行情”一周年: A股价值重塑加速

版次:A012025年09月24日

黄思瑜 魏中原 周楠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一年前的今天,在国新办2024年9月24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齐聚,并公布多项重磅金融政策,释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当日,A股在政策“组合拳”发布后迎来历史性大涨,上证指数上涨4.15%。回望当日,市场确认了新一轮牛市的起点。一年后,不仅上证指数已从当时的2700多点上涨到了如今的3800多点,整个市值版图发生巨变,A股价值重塑加速。

在今年9月2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吴清也细数了近年来的成绩单: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下称“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的资产重组数量更多。

展望后续行情,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刚对第一财经表示,无论是资产荒之下流动性向A股的传导,还是政策端对股市的友好态度,都将继续成为重要的正面催化和强驱动力。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认为,未来并购重组市场将继续活跃,数量和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产业驱动型并购将成主流,科技行业如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将继续成为并购重组的热点领域。同时,并购重组交易方式将更加灵活多样。

A股市值版图巨变

“9·24行情”开启以来,A股市值排行榜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一年前,全A股9家万亿市值上市公司,几乎由银行、非银金融、石油石化三大行业包揽,仅贵州茅台(600519.SH)一家食品饮料企业市值超过万亿。

现在,万亿市值企业增加至13家,宁德时代(300750.SZ)近期再创历史新高,重回万亿市值阵营。电子行业双巨头工业富联(601138.SH)、中芯国际(688981.SH)总市值突破万亿。

而上述企业市值的增长,与政策支持不无关系。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药等科技新兴领域受到政策大力支持,因此得到了资金青睐。

主要股指的权重股市值排名也在本轮行情中改写。今年以来,AI算力行情持续演绎,近期更是呈现加速上涨,中际旭创、新易盛、胜宏科技等个股迭创历史新高,使得创业板市值前五的座次呈现出新格局。

与此同时,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9月24日~2025年9月23日,全市场共计1435家公司股价翻倍。5个申万一级行业诞生出超过100只翻倍股,分别是:机械设备(231只)、电子(206只)、电力设备(130只)、计算机(121只)、汽车(115只)。值得注意的是,涨幅前30名中,有11只来自科创板,凸显出本轮行情科技主线的特征。

一年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并购六条”发布一年来,市场热情持续高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活跃度提升,一、二级市场的活力也得到一定程度激发。

吴清在国新办9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的资产重组数量更多,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中,半导体行业的买家最多,超过20家;其次是房地产开发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收购意愿较强,公司数量均为10家;通信设备、化学制品、塑料、消费电子、服装家纺等行业的买家则在5~10家之间。

相较买家而言,卖家多集中于新兴行业,并购标的中涉及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比例明显提高。

对此,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分析称,经济转型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的内在需求越发强烈。

支付方式多元化也成为这轮并购重组的突出特征,多家公司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方式实施并购。

田轩对第一财经称,这轮并购重组在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畅通资本循环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且多维度的整体作用。

“自‘9·24新政’以来,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认为,并购成为上市公司实现成长和价值重塑的重要路径,带动二级市场情绪回暖,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退出渠道,推动耐心资本更多流向硬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投、融、退”良性循环。

关于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杨超认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财务表现改善,优质资产并表可直接增厚营收与利润;其二,核心竞争力强化,获取关键技术、延伸产业链或进入新兴市场,构筑长期壁垒;其三,估值体系优化,资本市场往往对产业协同和战略升级给予溢价。

除了加速上市公司及产业转型升级外,近一年来并购重组持续活跃,也带动了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行情,并增加了股权投资机构退出的机会。

在芦哲看来,这轮并购重组在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方面的作用很大。与以往不同的是,此轮并购重组从资本导流科技开始,科技也在逐步赋能产业,同时产业通过二级市场反哺资本,已经形成正向循环。

展望并购重组市场未来趋势,田轩认为,未来并购重组市场将更加聚焦产业整合、技术协同、价值提升等核心方向,呈现出以战略性并购为主导、多元化支付方式并行、国企与民企协同推进的格局,推动并购重组市场向常态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迈进。

杨超具体分析称,政策层面,“并购六条”及配套改革将持续释放制度红利,审核效率和支付工具创新将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带动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产业层面,并购主线将更加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硬科技行业的产业链整合有望加速;跨境并购方面,随着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与欧洲的技术获取和全球供应链拓展意愿将增强。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明显增加

去年9月24日,吴清表示,证监会将重点抓好“三个突出”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其中之一就是突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方面争取落地更多示范性案例。

回看过去一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及配套措施在资本市场也渐次落地。其中,从严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净化市场生态、重塑投资者信心的关键着力点之一,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数量明显增加,“退市不免责”的信号得以强化。

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实质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指标的公司已达12家,为历年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ST东通、*ST高鸿、*ST苏吴、*ST紫天、*ST广道、*ST东方、*ST普利等多家公司,均已拉响重大违法退市风险警报。此外,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近一年已经退市的公司中,退市锦港、退市卓朗均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退市不免责”方面,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自去年退市新规以来,截至2025年8月,证监会已查处67家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并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吴清在9月2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资本市场聚焦财务造假等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违法违规问题,既“追首恶”,也“惩帮凶”,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惩防体系,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同时,还用好用足法律所赋予手段,依法从严,把“板子”打准打疼。

吴清还强调,下一步证监会将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落实主责主业,依法从严监管,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把该管的管好,同时坚持严而有度、严而有效,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