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补贴退坡新能源车增速放缓,自主车企如何应对挑战

第一财经APP 2018-07-25 20:02:32

作者:武子晔    责编:陈姗姗

相比于前几个月的增速,新能源汽车6月增速明显放缓。

自6月12新补贴政策正式实施以来,新能源汽车增速有所放缓。随着补贴政策的进一步退坡,车企将如何面临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6万辆和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7%和42.9%,销量环比下降17.5%。而今年前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3万辆和41.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4.9%和111.5%。相比于前几个月的增速,新能源汽车6月增速明显放缓。

今年2月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下称“新政”),6月12日之前为过渡期,从6月12日开始,新政按照新的标准进行补贴。续航里程长的新能源车型将享受到更高的补贴,而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将取消补贴,续航里程在150~300公里之间的车型补贴分别下调20%~50%不等,续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上的车型,补贴上调2%~4%不等。新政还对能量密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的补贴过渡期,补贴政策影响因素非常清晰:里程、能量、密度、能耗优化等等。”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李一秀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7年北汽新能源能够在纯电动领域实现全球销量第一,很大一部分的因素就是彻底摆脱对地补的依赖。

目前,整个市场受补贴新政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一些新能源车企已经开始推出更高续航里程的车型,而一些低巡航里程的车型逐渐被市场淘汰,比如比亚迪E6和北汽EU系列车型续航里程已达400km以上。

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实施后,由于续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的车型补贴有所下降,其售价相应变高,一些车型销量因而变少,厂家为了调整也停产了部分车型。以6月份纯电动车的销量为例,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北汽EX系列以5708辆接棒北汽EC系列排在纯电动车市场第一,而续航里程较短的EC系列因为补贴新政影响,6月销量只有3辆,较上月1.26万台的销量是断崖式下跌。

“2018年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速降以每年大概1/3递减,影响非常大,需要企业有大量的智慧来应对后补贴时代的到来。”李一秀对记者表示,北汽新能源将启动大战术,五个月内将连推4款新车。。

此前,为了应对补贴退坡,北汽新能源还启动了车电价值分离的换电模式,这种商业模式降低了购车成本,但投入较高,未来仍然面临盈利问题。在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看来,换电模式是一个需要规模效应的模式,所以在业务上实现的是共享战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家企业来跟我们谈换电业务的技术合作或者转让问题。”郑刚对记者表示。

尽管补贴政策在不断退坡,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2018产业创新和新能源汽车峰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正以理性平稳的状态发展,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00万辆。”师建华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将会突破1800万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会突破470万辆,占市场整体比重的15%。

就新能源乘用车上半年的表现来看,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新能源的乘用车销量较高,其中比亚迪达7.1万辆,北汽新能源达5.4万辆,上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4.4万辆。北汽新能源在纯电动车领域排名第一,比亚迪则在插电混合动力领域排名第一。不过,各家车企今年的销量目标也较高,比亚迪2018年销量目标定在了20万辆,北汽新能源定在了15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北汽新能源销量首次超过10万辆,增长了一倍。

李一秀表示,对于新能源车来说,最重要的是政策导向和客户的权重导向。“一般新能源汽车销量会集中在下半年和四季度,这是一个行业特点。”

在师建华看来,未来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将极其激烈。“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市场,我们的企业有些会退出,有些会成长,这种竞争将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合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自主车企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激烈。“2017年合资企业汽车销量达1400万辆,但新能源车销量几乎为零,这将倒逼合资厂商加快推进新能源车的步伐。2020年合资厂商总销量按照1500万辆估算,其新增的新能源车销量至少60万辆。而自主企业只需要在2017年基础上再增加70万辆即可,按照2017年自主新能源车的销量测算,达到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便能达成目标。”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高级咨询顾问田伟东表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有先发优势,未来需要在高端产品方面进行突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