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独家 | 澳信中国资金亏空数亿 中国房产投资者踩雷

第一财经 2018-08-17 18:52:59

作者:钱童心    责编:彭海斌

“虽然澳信中国没有宣布关闭中国业务,但是其实深圳、北京和上海的办公室已经陷入业务停滞状态”,澳信中国一位管理层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虽然澳信中国没有宣布关闭中国业务,但是其实深圳、北京和上海的办公室已经陷入业务停滞状态”,澳信中国一位管理层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据澳大利亚媒体近日报道,澳大利亚房产中介澳信集团的中国业务瘫痪,留下澳大利亚130多套房产未结算,令中国客户蒙受损失。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澳信中国区各分公司主管人员正竭力寻求其它解决方案,不排除被机构及资方收购兼并的可能,尝试自救及解决受损客户债务问题。

公司账面上只剩一万块

第一财经记者8月17日拨打澳信中国400客服热线,无人接听。

“中国分公司管理团队在几个月前察觉到多起因公司未结算尾款而导致客户违约,房产直接被当地开发商没收的情况。” 第一财经联系到一位澳信中国高管,他向记者表示:在8月6号,包括他在内的上海、北京和华东分公司3位负责人在没有告知澳信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情况下,去澳信中国位于深圳平安金融中心86楼的总部了解公司经营情况。

据这位管理层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在向公司总部财务询问后得知,公司账面上只剩下1万元人民币。

“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这才意识到公司资金出了问题。我们被告知资金连续几年亏空,老板说,这几年一共亏了几个亿的人民币,这当中包括客户的房款和旅游考察押金”,这位澳信中国高管向记者透露,“公司的财务状况从来没有透明,一年的应收款,我们的成本花多少钱,他们并没有告知,财务的账目也非常不清晰。我们只知道公司去年以来一直在扩张,尤其是向二三线城市,不料公司却在持续亏损。”

据澳信中国深圳总部财务面向全国员工公开会议时透露:目前公司总计亏空金额超3亿多人民币。

澳信中国高管表示,澳信中国此前曾募集资金为上市做准备。“损失的不仅仅是这些客户,我们公司员工自己也损失了好几百万。”他向第一财经能够记者透露,“2016年公司说启动上市计划,从内部募集资金建立上市基金,100万起,最高不超过300万,最终募集了4000多万人民币,不过现在这笔钱也已经不知去向了。”

据介绍,澳信中国区总经理叫金天佑,他也是此次澳信中国资金链断裂风暴中心的人物。

上述澳信中国高层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房款加上其它各项客户费用欠款款项总计有2亿多人民币金额,另外还有管理层员工及部分客户的期权基金投入资金。”

“虽然澳信中国没有宣布关闭中国业务,但是其实深圳、北京和上海的办公室已经陷入业务停滞状态,主要管理层人员日常是以接待处理资金受损客户为主。而此前扩张的宁波、昆明等二三线城市业务原本就一直没有特别大的起色,已经直接停运关闭。”上述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澳信集团拒负责任

据了解,澳信集团的房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等国家,以销售公寓和别墅为主。前几年业务好的时候,一年能够销售3000套海外公寓别墅,这两年受印花税上调等影响,业务量有所下滑,但也能卖出1000多套房子。以澳洲房产为例,中介的佣金大部分在2个点左右,少量项目在5个点。

客户受损,员工被骗,不过此时澳信澳大利亚总部却拒绝承担责任。澳信集团创始人CEO Joseph Zaja回应称:“这起事件有欺诈嫌疑,已向澳洲警方通报,正在与受害人密切接触。”澳信总部已经给全球的开发商发了信件,否认与中国公司存在关联,也拒绝对中国客户的损失予以赔偿。

Zaja向澳大利亚媒体表示:“澳信集团和澳信中国是两个不同的主体,我们在24小时内就切断了资金的往来。澳信中国应该停止使用澳信的商标。”他还称,澳信在澳大利亚的业务不受影响。

据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澳信中国的业务是通过一家注册在深圳的名叫澳信投资的公司所运营的,澳信投资是澳新集团在中国的直属分公司。澳信投资2008年成立,注册资本82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是金天佑,今年3月才拿到经营牌照。另据Zaja透露,金天佑也是澳信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澳信内部员工透露,金天佑应持有澳信集团50%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澳信集团在澳大利亚、中国、印度、英国、美国和新西兰拥有26个办公室和500多名员工。澳信中国的员工主要负责销售、财务、售后、租赁、移民等业务。

第一财经记者电话联系金天佑,得知他仍在中国。截至发稿,金天佑尚未就公司资金链断裂事件向记者做出回应。据澳信中国方面人士透露,金天佑目前正在北京与五六十位投资者见面。

“他可能已经处在绝望的边缘。”澳信一位中国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