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抗癌神药”PD-1价格战提前打响,本土药物上市在即定价可能更低

第一财经 2018-09-28 18:32:23

作者:林志吟    责编:陈姗姗

跨国药企已提前在中国市场打响PD-1的价格战。虽然中国本土企业距离获批上市还差“临门一脚”,但定价可能还会再低。

上周,默沙东旗下PD-1抑制剂药物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Keytruda(简称K药)中国市场的价格正式曝光,几乎是美国市场的一半,定价策略与它的竞争对手百时美施贵宝Opdivo(下称“O”药)如出一辙,沸腾业界。

这意味着,抗癌神药PD-1的价格战提前在中国市场开打。虽然中国本土企业的PD-1新药距离获批上市还差“临门一脚”,但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本土企业的定价可能还会更低。

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建设中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李康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本土生物制药公司PD-1的研发和推进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进展得很快,迫使跨国药企不得不把这个价格降下来。“百济神州也会进行人性化定价,我相信在药品上市之后,会给大家一个更好的诠释。”

9月12日,百济神州对外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新药上市申请被国家药监局受理。该药主要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

这是迄今为止第四款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的国产PD-1抗体,此前有信达生物和君实生物的PD-1抗体也在等待批准上市。

百济神州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递交申请后可能有12个月的等待时间,但因去年10月8号国务院发文要鼓励和加速新药的上市,预计审批时间会加快。

为了确保获批上市后能在第一时间供应,百济神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会通过合作伙伴勃林格殷格翰合同生产业务来确保产品的初期商业供应。

另外,据第一财经记者近日探访,百济神州用于生产上述PD-1药物的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建设正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成型。整个基地一期产能虽有2 .4万升,但考虑到P D - 1等生物药的巨大市场需求,产能将全部自用。

PD-1/PD-L1 单抗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有效减少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从而产生更好的抗肿瘤疗效,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生产企业“砸重金”布局。

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共有五种PD-1/PD-L1抑制剂产品上市,分别是默沙东旗下的K药、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罗氏制药的Tecentriq、辉瑞默克的Bavencio以及阿斯利康的Imfinzi。其中K药和O药最受市场关注,而双方公司之间的竞争到水火不容地步。数据显示,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2017年的全球销售额分别为38.09亿元、49.48亿元,增速分别为172%、31%。剩余的三款药物由于上市时间较短,获批适应症较少,因此还未快速放量,销售额较低。

回到中国市场,2018年7月25日,默沙东K药在国内获批上市,成为继百时美施贵宝O药之后第二个获批上市PD-1药物。8月份,O药已开出第一张处方。

O药的定价策略是:100mg/10ml 建议零售价为9260元,40mg/4ml建议零售价为4591元,定价约为美国的一半,几乎全球最低。K药的价格则是:100mg/4ml的零售价是17918元,仅是美国售价(33000元)的54.48%,也低过香港的26200元。

在外界看来,这两家公司的做法,颠覆了以往多数外资新药中国上市价普遍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定价策略。以价格屠夫的角色出现,被视作是对准中国潜在的竞争对手而来。

有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默沙东与百时美施贵宝背后的定价公司其实皆为同一家公司。

一旦国产版药物获批成功,到底会带来怎样的搅局?价格战会不会再开打?对此,中泰证券发布研报预计,2018年是国内PD-1单抗的上市元年,其认为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的上市时间将不会相差太远,双方有望在同一起跑线展开竞争,国产品种更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占据主要市场。

百济神州业务运营副总裁尚立斌则认为,目前O药和K药两个药在中国的定价大概是一半,已经很低了,这个定价是因为中国会打破技术垄断,但价格很难再降低,价格战也不能一直打下去,一是有成本问题,二更为关键的是有全球定位的问题,如果国际药企在中国的定价明显低于它在欧美的定价,如果他们再继续低下去,欧美消费者会过来告他们价格歧视,而欧美的市场从今天来讲,仍然是远大于国内市场。

“所以这些跨国药企降低药价是有底线的,它不可能无限降下来,这对它的利润和它的所有的财务表现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那么,所以说这就是我们中国药企的优势,因为我们天生的定价就比它们低,哪怕它们现在已经降了一半,我们应该仍然是低一些,而它从价格战而言,是没法和我们中国药企打的。” 尚立斌认为。

不过,谁能笑到最后仍是未知数。除了药物上市外,对于所有在备战的企业而言,如何开发更多的适应症以及开拓市场,都面临挑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