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欧盟新加坡签署FTA协定逐年取消对方所有关税 亚欧联手支持WTO

第一财经 2018-10-20 18:14:22

作者:冯迪凡    责编:冯迪凡

欧盟与新加坡这份里程碑式FTA协定,让欧盟与东盟两大区域的FTA有了探索的基石。

从第十二届亚欧首脑会议(当地时间18-19日)上传来提振自由贸易的好消息。

在会议期间,欧盟与新加坡正式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其中新加坡将降低来自欧盟所有产品关税,欧盟则将取消84%来自新加坡产品的关税,并在未来3-5年内取消余下16%产品的所有关税。

欧盟并指出,欧盟与新加坡签署的贸易和投资协定,是未来欧盟与东盟之间区域间协议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在亚欧首脑会议会后发布的共同声明中,来自欧洲和亚洲共51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达成共识,重申坚决支持维护和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中心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

欧新自贸协定成为两大区域自贸合作基石

欧盟与新加坡正式签订的一系列自贸和投资协定文件为欧盟和亚洲带来新的合作前景,这是欧盟与东南亚经济体间签订的首个自贸协定,被视为是欧盟与东盟之间“迈向更大接触的跳板”。

具体而言,此次双方签署了三个文件,分别是《欧盟- 新加坡贸易协定》,《欧盟 - 新加坡投资保护协定》和《伙伴关系与合作框架协议》。

新加坡政府在声明中指出,欧盟与新加坡双方将取消关税,降低技术壁垒,在服务贸易和政府采购方面提供更好的机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则指出,2010年开始谈判的该协议,会在明年获得批准。

欧盟方面则表示,该自贸协定会在2019年欧盟委员会的任务结束之前生效。

目前,新加坡是欧盟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欧盟与东盟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的接近三分之一,占两地区投资的三分之二左右,欧盟则是新加坡最大的投资者和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533亿欧元,略高于新加坡贸易总额的10%。

新加坡通讯与新闻部长易华仁(Iswaran)则表示,这些协议都是通向一份欧盟-东盟自由贸易协定(EU-ASEAN FTA)的基石,为未来区域间合作铺平了道路”。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指出,该协议的签署是“志同道合的伙伴捍卫和促进建立在规则、合作和多边主义基础上的国际体系的一个强烈信号。”

亚欧力挺WTO体系

第十二届亚欧首脑会议主题为“全球挑战下的全球合作伙伴”,其关注点不言自明。

在其中,包括容克、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内的欧盟高官都指出了欧亚双方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容克表示,只有多边主义的方式才能使我们应对全球挑战。“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重申对支持多边组织的承诺,这就包括对WTO 的支持,以及必须共同改革WTO的决心。”

在会后的共同声明中,亚欧双方达成共识,强调了他们对开放,自由和非歧视性贸易的共同承诺,并指出这也是达到经济长期增长和繁荣的先决条件。

同时,各方重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WTO,以帮助WTO迎接新挑战,并提高其在透明度,监测,争端解决机制及规则制定方面的职能。

共同声明还指出,亚欧各方致力于确保公平竞争领域的自由和开放贸易,并打击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并反对保护主义的单方面措施和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各国领导人还强调了其成员履行和履行WTO义务的重要性。

亚欧首脑会议的成员国共占全球贸易55%,占世界人口的60%,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5%,占全球旅游业的75%,此次的讨论重点则包括贸易和投资、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议题等等。

WTO改革不能“另起炉灶”

当地时间10月19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布鲁塞尔会见容克时指出,中欧需要共同坚定维护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

李克强指出,中方赞同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行完善,但是不能“另起炉灶”,应在世贸组织规则基础上予以改进;应当尊重自由贸易等世贸组织的核心理念,自由贸易已经深入人心,给人类带来了和平发展与繁荣,应在自由贸易基础上促进公平贸易;要充分尊重并照顾发展中国家利益,缩小南北差距,发展问题不解决,发达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

容克表示,欧中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全球性力量,在维护多边主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双方均支持通过多边方式协商解决问题。欧中就世贸改革问题通过双边工作组保持经常性沟通,赞同有关改革应当坚持多边主义,遵循世贸组织基本规则。

7月16日,中欧双方发表了《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并在其中指出,将建立WTO改革副部级联合工作组,同时双方将正在进行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视为最优先事务。

10月10日,中欧WTO改革副部级联合工作组第一次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就推进世贸组织改革交换了意见。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