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纾困民企、化解股市风险,国新办“吹风会”金融大佬都说了啥?

第一财经 2018-10-30 19:30:02

作者:宋易康 ▪ 杜川    责编:林洁琛

王兆星表示,当前市场波动有多方面因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世界经济、国内经济进入周期性结构调整阶段,“我们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下,采取了很多措施,有关政策正在逐项落实当中。”

10月30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缪建民、泰隆银行董事长王钧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市场格外关注的近期A股大幅波动,“吹风会”上,王兆星对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及银保监会采取的措施也进行了一一介绍。

问:怎么看待近期资本市场出现的较大波动?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当前市场波动有多方面因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世界经济、国内经济进入周期性结构调整阶段。同时,国际周边市场也同样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甚至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我们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下,采取了很多措施,有关政策正在逐项落实当中。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市场透明度,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对投资者保护,这些将是我们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下一步重点。据我了解,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这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采取措施。

我们也注意充分发挥保险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增信作用,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积极发挥部门合力,推动各项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其他政策落地,形成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强大的政策合力。

我们也会采取措施,帮助那些遭遇流动性困境的民营企业度过难关,稳妥处置民营企业重大突发事件相关风险,以进一步提升银行业保险业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服务的质效。

问: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整体运行情况如何?

王兆星:总的来看,银行信贷平稳较快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今年前9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新增各项贷款达到13万亿元,同比多增1.5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2.6%。应该说,信贷供给应该是比较充裕的。同时,信贷资源配置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重点支持。除贷款以外,银行保险机构还通过直接和间接债券投资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

目前,银行业直接持有债券余额已经达到44万亿元。现在银行业总资产大概是256万亿元,持有债券是4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保险资金也增加了债券投资的比重,目前已经达到5.5万亿元。近期发行量较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也都是用于基础建设,近90%都是由银行保险机构进行投资的。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达到5746万亿元,同比增长97%,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9129亿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缓释风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化解风险取得了新的进展。今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第一年,我们采取措施积极化解和防范相关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继续针对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加强监管,整治市场乱象。金融体系自我循环,内部自我空转、套利,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遏制。同时,督促银行综合运用现金清收、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损失核销等多种手段,来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前三季度,共处置不良贷款达到1.2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300多亿元,其中利用拨备核销达到7000多亿元,同比多核销1900多亿元。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仍然控制在2%以内,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第三,银行保险机构抵御风险能力持续增强。银行业和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都在监管的合理区间之内,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达到128%,拨备覆盖率达到180%,资本充足率达到13.8%。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34%,这些都表明在大力化解风险的同时,银行保险业的抵御风险、化解风险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第四,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包括取消和放宽外资持股比例,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优化外资机的监管规则等15条措施,目前都陆续落地。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将会促进金融有效供给的增加,促进金融市场活力的增强。

问:当下纾困民企,银行、保险机构取得成效如何?

王兆星:银保监会一方面抓紧机构改革调整,另一方面毫不松懈地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毫不松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同时也毫不松懈地支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

前9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新增各项贷款达到13万亿元,同比多增1.5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2.6%,信贷供给比较充裕。同时,信贷资源配置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重点支持。除贷款外,银行保险机构还通过直接和间接债券投资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目前,银行业总资产大概是256万亿元,银行业直接持有债券余额已经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

保险资金也增加了债券投资比重,目前已经达到5.5万亿元。近期发行量较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也都是用于基础建设,近90%都是由银行保险机构进行投资的。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达到5746万亿元,同比增长97%,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9129亿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缓释风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截至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较各项贷款同比增速高7个百分点之多,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超过1600万户,同比增加406万户,阶段性地实现了“两增”的目标。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目前已经达到了30.4万亿元,增长幅度还在不断上升。18家主要商业银行三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控制在6.23%,较一季度下降了0.7个百分点,应该说融资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保险服务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2018年1~9月,信用保险和贷款保障保险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达到50万家左右,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增信服务,也为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了保障。

问:接下来银行业和保险业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还有哪些具体措施?

王兆星:第一,在监管政策上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第二,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要从发展战略、市场定位方面,把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改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等放在董事会、高管层工作中更加重要的位置;第三,要进一步改进内部业绩考核、评价和激励体系,对民营企业、对小微企业做得好的,应该给予更多的激励,在做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风险,出现了损失,如果信贷人员、管理人员尽职履责了,那么应该给予免责,最大程度地调动银行、保险员工服务民营企业的积极性;第四,加大信贷倾斜力度,在新增贷款当中,不断地提高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授信的比重。

再有,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点、痛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我们鼓励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判断和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更多地依托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状况等,发放更多的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

一些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反映说申请贷款的程序太多、时间太长,错过了市场的良机。解决这方面问题,银行要在加强内部风险管控、推进流程再造等基础上,大幅度缩短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响应和审批时间,提高贷款审批时效,及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相关的其他政策方面给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包括在定向降准、税收优惠、信用信息整合方面,促进银行更加大胆、更加放心地给企业发放贷款。很多企业提到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息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不是很深入,所以就无法做出科学的风险判断,进而也就很难、不愿意或者不敢给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此外,还有一些中型、大型的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流动性的困难。如果这些大中型民营企业的流动性困难只是暂时的,发展是有前景的、产品是有市场的、技术是有竞争力的、未来也有一定的订单和现金回流,我们要求银行不要停贷、压贷,应该继续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可能还有一些企业陷入股票质押风险,还有的面临担保圈、担保链的风险,还有一些企业高管人员涉案配合调查等问题,导致企业遇到一定困难,我们要求银行要区分情况,按照市场化原则,分类施策,稳妥处置。

问:银保监会对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实施普惠金融战略方面有什么进一步的指导意见?

王兆星:改进银行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首先需要有一个从信任到信息、再到信心的转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充分收集相关信息对企业风险做出科学判断;其次,应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同时发力。

从需求侧,银行应筛选出切实有效的贷款需求;从供给侧下功夫增加有效供给,一方面要增加金融供给者,另一方面要依靠一些传统的手段、方法和机制,同时也必须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推进金融供给的持续创新。

第三,要加快推进相关产品创新,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差异化和综合化的产品。无论是相关贷款的期限,还是贷款的利率,应该更具针对性;第四,强化银行绩效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在加大激励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快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设。

问:在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目前工商银行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

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这一轮民营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新的特征和成因。所谓“融资难”不是难在银行体系的断贷压贷,而是难在流动性的压力。这个流动性压力主要是直接融资和表外融资渠道受阻,包括发债困难、股权质押融资等等带来的一些风险,使个别民营企业的存量融资到期无法正常接续。实际上,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余额是增长的,授信也是保持基本稳定的,并没有出现抽贷、限贷等歧视性措施。

所谓“融资贵”是贵在各种新金融、类金融、民间融资等渠道,这些社会融资渠道的成本高企,直接抬高了整个企业的债务成本。总的来看,解决这一轮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工商银行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在我们系统和全社会开展了“工银普惠行”活动,争取普惠金融贷款三年翻一番,实施“五个聚焦”;二是面对大中型民营企业,举办了跟100家民营骨干企业的总对总合作签约,涵盖了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节能环保、IT电信、纺织、化工等多个行业。

目前,已经在做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二是在资源配置上,将普惠金融作为战略性市场,资金、规模、费用都给予单列,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给予优惠;三是在服务效率上建立了“大客户直营、小微下沉”的分层服务体系,实施差别化、人格化授权,减少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四是在责任认定上,强化正向激励,更好地体现尽职免责;五是在服务创新上,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全面优化融资品种、期限、流程和模式;六是组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实施“工银科创起航计划”,主要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下一步措施包括:一是完善信贷与债券投资业务统筹联动机制,积极参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顺利运作;二是强化分类指导,对不同的民营企业实施不同的支持措施。对杠杆率低、效益好、质量优良的,我们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特别对杠杆率比较高但是前景比较好、管理比较规范的,我们也会创新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稳妥开展债转股;四是进一步加快服务转型升级,如何从单一的资金提供商变成综合的金融服务商,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转变;五是进一步发挥好银行专长和财务顾问作用;最后,建议监管部门探索民营企业的主办行制度,努力构建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

问:建设银行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有何成效及进一步意见?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现代科技给了破题机会。围绕AI技术、大数据应用、人脸识别等提供给我们的税务、工商、用电量等数据,在交叉、识别小微企业的可贷性上,给出一个准确的把握。

同时,要为小微企业融资设立正面清单,谁合格谁过关。要把技术优势赋能给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赋能。大家共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贷款,2017年普惠金融贷款新增占建行贷款新增的11.7%,今年前三季度比例很快提高到了14%,这个趋势在明显上升。

问:用保险作为杠杆撬动民营企业融资,人保集团在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人保集团董事长缪建民:一方面,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方面的作用。在提供传统保险的基础上,加大了科技保险的发展力度。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保险的增信功能。因为很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是没有增信手段的,保险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比如,我们为15000多家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保障金额超过1700亿元,有效地保障了他们应收账款的安全。

此外,创新传统农险,充分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我们在传统农险基础上拓展保险责任,在保基本、保成本、保大宗的基础上,保产量、保价格、保收益,不仅承保传统自然灾害风险,还承保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人身意外伤害风险。

保险行业在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其他行业替代不了的作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