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中国经济论坛图文频道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的时期即将到来 | 中国经济论坛

2018-11-13 10:35:10

作者:于璐    责编:于璐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的时期即将到来 | 中国经济论坛

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中指出,竞争导致的产业生态重构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产业扶持政策是重要的引领。科技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题之举,要在创新源头、创新转化和创新生态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他强调,创新既要有知识也要有胆识。

(以下为王志刚在“2018浦江创新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王志刚  科学技术部部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不断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加速突破应用,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

科技革命引发的深刻变化:

科技突破加速明显

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带来新的社会风险

    一是变革方向日益清晰,一些前沿科学和重大技术领域的群体突破态势更加明显。二是变革的速度明显加快,各领域深度交叉融合,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对传统产业产生“归零效应”。三是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世界格局,世界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四是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社会风险,社会公共治理面临新的挑战。

科技创新正在加快推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和经济形态的转型,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为传统产业赋能,加快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供给

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充分条件

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的时期即将到来

    我们理解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要把握好一个充分条件和一个必要条件。首先,技术创新供给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充分条件。随着若干重要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的时期即将到来。集成电路、数码相机、核能利用、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等是广泛认同的颠覆性技术,改变了整个产业结构甚至人类的生活方式。面向未来,量子信息、碳材料及器件、合成生物学、超构材料、过程化学及催化、脑成像、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是国内外认可度较高的颠覆性技术。

竞争导致的产业生态重构

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政府产业扶持政策是重要的引领

    其次,竞争导致的产业生态重构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与技术创新供给原动力相适应,商业模式创新、资本运作模式创新是助推力,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的完善是重要支撑,政府产业扶持政策是重要的引领。

科技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破题之举

要在创新源头、创新转化和创新生态

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破题之举就是科技创新。要在创新源头、创新转化、创新生态三个环节上下工夫。一是做好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这篇大文章。二是提高创新转化的效率:。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障碍,大力推动科技型创业,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营造创新良好生态:。完善法律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借此机会,我也想就如何实现创新简单谈一谈个人的认识。首先,创新就是从人的观念上的突破开始的,比如说火的利用,当人碰到火的时候首先想到灾难,但由于用火烧食品,人类文明就进了一大步。

创新既要有知识也要有胆识

    同时创新还需要胆识,既要有知识,也要有胆,没有胆不能创新。因为创新的风险很大,创新要承受失败的成本,所以创新要有胆识。最后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创新已经从小众到大众,科技部在提倡创新的时候,往往讲这么几个要素:第一创新主体是科技人员,第二创新的切入点是科技人员拿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切入点,第三个检验创新的成果是看科技型企业和对科技型产业的贡献,第四个特点从创新开始就应该是国际化。将政府的决策主导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加强科技宏观统筹,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增强科技创新的体系能力。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路径一:

优化科技力量“新布局”

加快构建面向2035的完善布局

    一是优化科技力量“新布局”。加快启动科技创新2030,构建面向2035年的科技攻关系统完善布局。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企业加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国家实验室,调整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路径二:

谋划科技发展“新蓝图”

    二是谋划科技发展“新蓝图”。谋划编制2021—2035年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2035年跻身创新国家前列的实施路径和重大举措。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路径三:

激发科技改革“新活力”

    三是激发科技改革“新活力”,切实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协调对接,促进改革集成、政策配套、体系建设协同推进。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路径四:

构建科技创新“新生态”

    四是构建科技创新“新生态”。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和创新网络。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路径五:

打造区域创新“新高地”

    五是打造区域创新“新高地”。加快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建设更多创新省份和创新城市,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打造一批新的区域增长极。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路径六:

开拓创新合作“新空间”

    六是拓展创新合作“新空间”。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扩大自身科技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创新合作能力。提升中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影响力和贡献度。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路径七:

弘扬求真务实的“新风尚”

    七是弘扬求真务实的“新风尚”。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面向未来,科技创新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科技体制改革仍需破冰前行,要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新创造活力,让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中国经济论坛编导:周宝平 责编:许姗姗 制片人:吴磊)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